分享

社会资本对共享汽车展开一轮狂欢之后,新一轮投资热潮再次掀起

 汽车大观 2021-08-20

未来,或许会是共享汽车的天下?


在社会资本对共享汽车展开一轮狂欢之后,如今,新一轮投资热潮再次掀起。

2018年刚开年,共享汽车市场再现投资热潮。1月7日,一汽轿车发布公告称,将与摩拜出行联手布局共享出行领域。1月17日,由吉利汽车组建的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平台曹操专车,获多家金融机构投资,完成A轮10亿元融资。1月19~20日,在2018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宝马宣布,将继续推进在华的共享汽车业务,并在成都上线共享汽车服务。

近日,有消息传出继在打车业务上线后,携程宣布正式上线共享租车业务,并计划借助该业务,直接切入汽车分时租赁场景。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共享汽车的市场潜力巨大。与其等着“攒人品”摇号,省吃俭用养车,还不如使用在市内随处可见的共享汽车。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而汽车在册驾驶员3.42亿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增长。

Gofun出行首席运营官谭奕也表示,共享汽车行业是一个能够走得很远的行业,从环保角度来看,一辆充分发挥效用的共享汽车,大约可替代4-10辆私家车,相当于每位顾客人均减少30%-45%的驾驶公里数,汽车共享模式每年可减少16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政策也为共享汽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双积分”等政策的出台,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车企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都在积极为新能源汽车创造更好的使用环境,尤其是2017年8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共享汽车的繁荣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得益于此,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企业融资总额达千亿元,共享汽车获投总金额居于首位。

纵览目前市面上的共享汽车投资方,主要为汽车主机厂、经销商以及移动互联网企业两大类。前者代表主要有:绿狗(北汽)、易开(奇瑞)、特来电等,通过建立分时租赁平台,一方面可为用车消费者节省购车资金,同时还可以为自家产品及品牌做免费推广。另一类则是途歌、苏打、UCAR、悟空等,其在运营、管理模式等实力明显优于前者。

不过,虽然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企业涌入共享汽车领域,但是存在已久的问题依然摆在眼前。

相较于其他共享领域的商业模式,共享汽车是绝对重资本、重运营、重营销、重技术的领域。目前大部分共享汽车品牌的车辆由租赁公司提供,据估算,租赁1万辆车大概需要10亿元级别的资产,这花费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如果采用自营模式,则更需要相关企业大量采购汽车和相关牌照资源,经济负担更重。

而除了购车,共享汽车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让用户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共享汽车使用方面,影响用户选择不同运营商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取还车是否方便,除此之外,车内卫生环境、车况、费用高低、App体验等问题也是用户非常看重的方面。

所以,这些共享汽车企业为满足用户体验,提升自己在初期竞争中的口碑,努力增设取还车网点来满足消费者取还车的需求。不过,这也就意味着其要付出增加人员运营成本的代价,加上后期车辆的维修、保养,停车网点费用的支付,企业承担着高额的成本,也时刻考验着整个运营体系的能力。

仅靠现有阶段的融资和盈利模式完全不足以支撑平台的运营,更别提盈利。2017年,随着友友用车和EZZY为首的共享汽车平台的倒闭,凸显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

但也有观点认为,共享汽车和网约车一样,盈利只是时间问题,同时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蔚来资本执行总监管羽凡预测,到2030年,消费者出行将达到14350亿次,其中共享汽车销量将超过非私人购车数量,汽车销量总数将开始下降。对于未来几年的发展,环球车享总经理曹光宇分析,2020年,共享平台中的每辆车每天的服务单次将超过10次,接近出租车总体服务量的50%~70%。

整个行业远没到盈利的时间点,可租赁的汽车数量、市场规模都没有起来,即便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出租率也还不足以支持企业实现盈利。罗兰贝格的一份报告给出了更长远的数据推算。这份报告指出,2025年将有600万辆分时租赁汽车,每辆车每天3-4单,日订单量约2000万单,客单价在40元,汽车分时租赁显然会是一个千亿美金市场。

共享汽车或将迎来持续的爆发期,而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无人驾驶与共享汽车平台的联合是必不可少的,共享汽车行业也要从技术层面未雨绸缪,为今后的发展提前布局。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