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大观|小心!汽车也在“偷窥”你的信息

 汽车大观 2021-08-20

作者|云歌

来源|汽车大观

数字信息时代,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对个人隐私的入侵。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科勒卫浴、宝马汽车等企业因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未经用户允许便采集人脸信息的行为被曝光,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发展,汽车逐渐由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互联网终端,车上加装的摄像头及车联网装备越来越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也是愈发便利,这也使得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正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数据窃取贯穿用车全过程
现如今,最懂你的,应该是你的手机。
我们经常会发现,购物软件刚搜索过一个商品,接下来就推荐了一连串的相关产品。娱乐软件更是通过大数据算法,让你沉浸在一款软件中不能自拔。生活越智能,我们越“透明”。就像电影《窃听风云》里的一段台词:“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部窃听器,不管你开不开机,都能被窃听。”
随着车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汽车就像是行驶在路上的智能手机,记录个人信息的方式变得数不胜数、防不胜防。汽车智能化培养了用户无钥匙进入、智能语音完成娱乐、导航,甚至是其他安全类信息输入的习惯,但同时,车内的GPS也在轻松地记录你的行程,摄像头可以随时拍摄你的图像,车内语音可以一直监听你的声音。你在车内的一举一动,都在被车联网默默记录。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汽车的用户信息收集工作,贯穿用车全过程。
在购车阶段,诸多品牌都会利用潜在消费者的网站浏览信息或者从垂直媒体获取用户数据,进行用户画像,数据建模分析,定向投放,实现精准传播。
而在线下渠道,同样会有相应的数据信息收集手段,例如4S店的人脸识别。

今年3·15被曝出的无锡宝马汽车4S店,就是最好的例证。
通过无感人脸识别摄像头,进行用户信息的抓拍,是用户购车之旅信息泄露的第一步。当消费者进入店内,销售经理除了会热情介绍在售车型,还会让你现场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后续联系。从此,销售电话便接踵而至。当确定买车,签下合同之后,用户的信息会被再次转到汽车保险业务员手中,各种车险推荐也随之而来……
购车时被“画像”,用车时就安全了吗?
答案并非如此,车辆越智能,信息被泄露的风险越大。
当前,不断涌入汽车行业的智能驾驶,在提升用车体验的同时,也在产生包括车与车、车与人、车与道路等个人数据。而这些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既可以转化为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会随着黑客攻击、安全漏洞、汽车破解等问题的出现,引发用户个人数据泄露以及用车安全等问题。
如何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信息化时代不提供住址就享受不了精确导航,不同意个人信息记录就通不过软件认证,不被分析个人喜好,就享受不了各种贴心服务……
随着车市竞争越来越激烈,车企深谙得用户者得天下的道理。为了能更加精准的把握用户想法,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情感需求,各类用户体验中心应运而生。用户体验的价值,不仅有助于消费者购买车辆,更重要的是通过消费者信息分析,能够建立长期的市场壁垒,拥有忠实的客户人群,获得长期的利润,同时建立长效的品牌影响力。
为了更好的获得用户体验,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已成为创造用户体验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用户行为习惯和痛点,建立用户行为模型,为产品提供策略支持。通过跟踪用户反馈,建立快速、有效、动态的用户满意度和用户反馈机制,为产品迭代优化提供策略引导。
以用户为中心,固然是好事,但是企业同时也需要在用户体验和隐私数据保护之间寻找更合适的平衡点。
国内外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用户在隐私数据保护方面的意识逐步提高,大数据时代车企针对隐私数据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今年“两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其建议中提到加强数据隐私保护。陈虹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对于可能存在的隐私风险具有告知义务,并且在收集、使用、转移、删除数据时应给予用户自由选择权。同时,企业也需要提升软件的安全性,在分析处理数据时要进行数据和个人身份的分离,并将数据匿名化,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对于个人数据能否被使用以及具体使用目的,用户应拥有选择权和知情权。
整体来看,目前还处于智能汽车发展的初期,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已经引起了业内关注,但要解决问题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法规陆续出台,保护用户隐私安全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一样对隐私看得如此之重,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一样到处充满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个人信息保护如此之难,一是因为车联网时代持续产生的大规模数据加剧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二是车联网涉及的利益主体不但包括OEM厂商,还包括组件供应商、芯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平台运营商、数据中心、汽车维修商、汽车保险公司等,多主体加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三是汽车的运行关系到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运作,智能汽车的数据处理具有强烈的公共利益属性。在考虑应否且如何处理数据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特别是个人数据保护、数据自由流通、数据商业应用等各方面的权衡,提高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难度。
2020年10月21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并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这是继针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的《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后,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草案对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个人权利和处理者义务、跨境流动、监督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数字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确立了基本框架。
虽然目前仍然没有针对汽车行业出台相关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办法,相信在国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兼顾行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释放的同时,会进一步完善保障个人信息保护。重视智能汽车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对智能汽车的长远发展和社会接受度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