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的你,是恶魔还是花朵?

 雨萌小站 2021-08-20

Nov.

20.2019

无意间翻看朋友圈,发现不久前转发的一篇文章显示已被作者删除,再仔细一看便明白了,原来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奏效了。那篇文章是讲述几个月前,大连女童被杀事件的,之所以被扣上了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帽子,是因为杀人者是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

虽然文章已被删除,但那个如野兽般凶残的少年却挥之不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以至于我想象着那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午后,一个长相清秀的10岁女孩,蹦蹦跳跳地下课回家,她本来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与青春作伴的,可如今冰冷的坟墓上那些盛开又凋零的鲜花,却与她再没有半点关系了。这都是因为那个少年,猥琐的行径未能实施,便残忍地用随身携带的尖刀杀害了女孩。事后,小女孩儿的父母痛心疾首,抱着那具冰冷的尸体哭喊女儿快回家。

要知道,孩子以这种方式离世,父母此生便再不能安好了,可就是这样最大恶疾的人,法律还是要保护,不仅免除了刑事责任,而且对待他的错误也只是收容教育。就在人们开始痛斥这种未成年杀人犯时,网络还要保护犯人的隐私权、肖像权,殊不知不久后他被放逐人间,又会有多少人将无知地活在他的阴霾之下。

由此又想到了前不久热映的电影《少年的你》,剧中长期受欺凌的女孩儿陈念,被审问时面对怀孕的女警说:“如果这个世界真是这样的,你还放心把你的孩子生出来吗?”

其实陈念还是幸运的,因为现实中的“少年”,没有做到“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我们看到的那个14岁少年,他在杀死女孩儿后还在微信群里大放厥词,在警方赶到杀人现场时,他还若无其事地站在围观的群众中,甚至坏笑地问女孩儿的父母:“人死了吗?”这些举动,哪里像是祖国的花朵?哪里称得上是弱势群体?这样的人,难道就是我们法律在保护的“世界未来”吗?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可当一个人举起屠刀决心去杀死另一个人的时候,无论年龄,他就是恶魔,而并非花朵。我们的慈悲和宽容,是用来浇灌那些幼小无知的花蕾的,而非手握尖刀行凶的歹徒,更不是视人命如草芥的莽兽。

有人说,无论他怎么作恶,他还只是个孩子,应该被世界原谅,应该被社会重新接纳。可是,从小到大,我真的见过那些不像孩子的“孩子”,他们像是狼群里迷失了方向的野狼,无视社会规则,不理睬现实里的对错,生长激素和荷尔蒙疯狂地肆虐。相比于那些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他们更像是妖魔化的哪吒,满眼血海深仇,比成年人更放大恩怨,更视死如归。他们是老师眼里的危险人物,是父母眼中的反面教材,无法用爱浇灌,更像是冥顽不灵的泼猴,只能以武力制服,不能以理服人。

现在想想,不知那些曾经混迹在校园内外的“少年们”,如今都怎样了?是否为人父,是否被社会接纳,是否被时代的浪潮冲刷得洗净前尘,重新做人了?虽然他们年幼时充满了江湖气息,不过至少他们还不算恶人,因为比起那些敢举刀杀人之徒,他们还算是善茬。不过,真正的恶,往往隐藏在欺骗的外表之下,想想那些挑起校园欺凌的人,哪一个不是有两幅面孔呢?

《少年的你》最后一幕,陈念站上了讲台,多年过去了,欺负她的人和围观的人都已经走远了,只有她留在了那间教室里,继续保护从前的自己。记得她曾哭喊着说:“我只是想长大而已,为什么这么难?”是啊,想长大就已经够难的了,可偏偏我们还想长成出色的大人,有责任,有担当,想保护世界,却没人保护自己。

最后,以作家刘瑜《愿你慢慢长大》中的一段话送给“少年的你”——“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希望你在慈悲中学会坚强;愿有很多人爱你,如果没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雨萌小站

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