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据说,大学今天开学了!

 雨萌小站 2021-08-20

May.

08.2020

对面大学校园里还是空无一人,大门紧锁着,像一位少女沉默的唇。自从毕业后,大学里的氛围就像是洗过澡的浴篮,水汽渐渐蒸发在周遭的空气里,起初是暗香留存,之后便是腐朽没落了。如今已全然忘却了校园里的心情,只是偶尔路过那些青葱身影时,还觉得自己并未长大,似乎该叫他们一声哥哥姐姐。

在走过校园时光后,很难忘记的是那时候对未来的幻想,即便许多已在时光流转中失去了充满生机的土壤,但日后回顾起来,遗憾却像是囚禁于春风的树根,不见天日却暗流涌动。因此我想,为什么自己没能成为理想中的那个人呢?

小时候,常听老师们说“因材施教”,然而这里的“教”却是万古不变的,只是根据学生的差异调整教育的方式,然而教育的内容却没有因为时代而做出兴许更改,依旧是应付高考的那几个科目而已。说它公平吧,却不适用于学生日后的发展领域,说它不公平吧,却能让无数学生通过努力来改写命运,属实难下定论。如果未来科技足够强大,我想或许可以研究一项针对人类先天优势的检测,通过对新生儿的DNA提取,了解这个人的特长,而后专门培养,这样才叫真正的“因材施教”吧。

如果一个人天生不适合做科学家,那么就不必非给他施加“科学家的梦想”了,针对每个人擅长的事情,定向培养,或许才能最大化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给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

即便这种科技如今并不存在,但有些家长其实已经在真正地“因材施教”了。偶然听到一位阿姨谈及对自己女儿的教育,她说自己从未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备过她,因为自己知道女儿并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天分。虽然承认这一点对多大多数家长来说很难,他们总喜欢把“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行?”这种话放在嘴边,但是这位阿姨却能放下望女成凤的希望,接受孩子并不完美的现实。

有一次女儿数学只考了15分,在她得知满分是150分时也只是呵呵一笑,说着:“哦,是十分之一呢,这不怪你,你爸爸数学就不好,这是遗传的问题。” 之后也引来了女儿的心里话:“我努力过了,老师上课的时候我一直认真听讲,旁边的女生一直在玩儿,可是老师留的作业她课间就做完了,我还不知道怎么做呢!” 

于是,母女俩便开始研究什么专业不用学数学,后来给女儿选了一个音乐专业,调转方向给孩子报了钢琴班。那年孩子上初二,因为没有从小学钢琴的缘故,于是只能突击训练,反复学习考级的五首曲子。高考那年,她的女儿成功考进了北京音乐学院,是她们小城镇学校里,唯一一个考进211重点大学的学生。

听闻这件事后,我为阿姨这份勇气和智慧感动了。殊不知天下的父母,哪个不是希望孩子走最好走的路,却忘了教给他们既然选择了一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的道理。其实学校就像是一个大熔炉,出路混杂,很多经验和技巧只适用于一小部分人。大部分学生的出路实际上是狭小且莫测的,老师们做不到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特长,但是家长可以。

面对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或许家长们真的应该放下对数语外的执念,看淡对分数的重视,转念将培育孩子健康积极的性格作为主要任务,才是最重要的。你给予孩子什么,他们就回报你什么,就像杨绛父亲曾说过的:“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 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希望这种教育理念能比科技的力量更有效,从而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雨萌小站

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