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 | 隔姜灸治疗陈旧性损伤

 文汇秋雨书馆 2021-08-20

一个偶然的下午,我和老搭档李医生根据戚老师的指示在医馆试验隔姜灸疗法,李医生不经意间提起了她左膝关节内侧有处旧患,已经十多年了,因外伤所致,当初治疗不彻底,现在留下了后遗症。

现时有膝关节酸痛不适,毎遇气候变化或阴雨天酸痛便会加重,平常走路偶觉膝关节内侧“咔咔”响。经触诊痛点主要集中在左膝关节髌骨下缘内侧髌韧带处,可明显触及条索状结节且触痛、压痛明显。

当下我们决定试试隔姜灸治疗这种陈旧性损伤的效果如何。遂取内膝眼穴,放上姜片、艾柱,点燃艾柱,待艾绒燃烬时老铁说能逐渐感觉到温热了,挺舒服的.

待温热感消退后我们换上新的艾柱点燃开始灸第二壮,老铁说这次温热感有延着膝关节内侧向小腿方向传导的趋势,温热感更强了,但是能耐受的程度,不至于过烫;之后,在灸第三壮时老铁说温热感好像环绕着整个关节腔内,整个膝关节觉得暖暖的很舒服。

图片

三壮毕,可见内膝眼穴局部皮肤潮红,老铁自觉膝关节轻松多了,再次触诊痛点处压痛明显减轻,患处条索状结节明显消散了,几乎触及不到了,我们都惊叹这隔姜灸的神奇!

为什么隔姜灸这么神奇?事后我们咨询了戚老师,戚老师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了隔姜灸疗法。

我们先说生姜,生姜别名又叫姜根、因地辛、炎凉小子等,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平喘、补气的作用。

图片

《名医别录》中记载:“生姜,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所以它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病症。

而且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生姜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姜辣素等多种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镇静、催眠等作用,能够起到消炎、散热、发汗、缓解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而隔姜灸就是以姜片间隔在皮肤和艾炷之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关于隔姜灸,在古代应用很广。

早在明代的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灸聚泉穴治咳嗽中曾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

之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又提到用隔姜灸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亦有关于隔姜灸的记载。

为什么隔姜灸效果这么显著?

隔姜灸有艾灸和生姜产生的双重温热作用,通过经络穴位,调节全身气血运行,提高机体抗病祛邪的能力。因为生姜本身具有温阳、通经、活血的功效,所以隔姜灸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它的祛寒能力。

隔姜灸在所有艾灸方法中效果排第二,第一是化脓灸。灸界有一个说法:化脓灸跟隔姜灸比,可“以一当十”。

隔姜灸在临床上适用范围很广泛,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风寒湿痹、肠胃症候和虚弱病证,如呕吐、泄泻、脘腹隐痛、痛经、遗精、阳痿、早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关节酸痛、不孕症等。

图片

像李医生这种十多年的旧患从中医的范畴来说就属于痹证。痹证日久,风寒湿邪滞留于关节,气血痹阻经脉,出现关节周围结节,不通则痛。应治以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之法。而隔姜灸疗法就非常适合这类疾患,所以李医生灸完效果就很显著。

另外,隔姜灸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一般不会引起烫伤,故舒适无痛苦,可以根据病情反复施灸。那要灸到什么程度呢?

一般来说,每次艾灸3~5炷,以穴区局部出现潮红时为宜。在施灸的过程中,当你感觉穴区有灼痛感时,可以略微把姜片提起来,防止皮肤灼伤。灸后注意避风寒,忌食生冷食品。

最后,戚老师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

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图片

冬病夏治最厉害的也是弥补阳气,驱散阴湿寒邪。所以说,夏季隔姜灸,祛寒效果独一无二。

听完戚老师精彩的讲述,我们受益良多,没想到一个隔姜灸竟有这么多的学问,不得不再次感叹中医的神奇呀!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