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新手的七宗罪

 小贝Career 2021-08-20

文/by小贝老师 工作室创始人

1.被所谓的勤奋麻痹

如果你观察公司的同事,一定会有两类人。

一类人让人感觉他貌似从早到晚都在忙,甚至经常加班,但工作成效却很一般,同事及老板也未必对他的工作成果满意。但是他也一直也勤勤恳恳,忙乎这忙乎那,升职加薪也跟他没什么事。

第二类人确是非常注重工作方法及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上班时间,以结果导向,与老板同事保持密切的沟通并力争达到他们的预期。

你是第一类人还是第二类人? 

第一类人,很容易被自己所谓的“勤奋”麻痹,觉得很多事情即使做得没那么好,但也有在努力,给老板兢兢业业的形象,即便偶尔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也无所谓。

“勤奋”固然没错,但于工作本身而言,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却让老板及同事更省心省事。每一次都只是“我尽力做了”背后一定藏了一些问题。

“勤奋”麻痹了他去进一步思考如何去改进工作思路及方法,用流行的话便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勤奋”的表象背后,也显示了他不敢“直面结果去思考问题”,是缺乏担当的表现,进而用“勤奋”这样的传统美德来掩盖不佳的工作结果

第二类人,便是大家身边可以看到的“工作卓有成效”的人,这种“结果导向、追求工作成效”的习惯,很值得学习。

2.习惯做不吭气的小蜜蜂

在工作初期,还很嫩的时候,很容易习惯性认为“工作就是要兢兢业业,有太多的想法会遭老板讨厌,有诉求的话要忍到合适的时机再说”。

于是发现,入职的时候不敢力争谈到更高的薪酬,岗位与预期的有所差异闷声不发,工作有不顺的地方逆来顺受,一身的委屈。

转头一发现旁边小李,涉及到自身利益相关的,该说的说,该谈的谈,该争取的争取,合理的要求得到了老板的许诺。

你以为你的“忍让”会得到老板以后的理解及支持,殊不知,老板实在太忙了,你不说出来,老板压根不知道你的诉求是什么。

再说了,作为你的上司,老板的职能之一便是管理好下属的预期,解决下属的困惑,你什么都不说,老板自然认为你对目前的工作各方面都还很OK啊。

会哭的娃儿有奶喝。“忍让”在工作中并不是神马好习惯,亏都让自个儿吃了,实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3.不懂得持续有效的沟通

“沟通”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非常难以做到。实则,无论多么难的工作,都需要向领导汇报;无论多么复杂的难题,都会有同事对接。

应该说,工作有一半是跟与人的沟通有关的:做什么事,做之前有困惑与人沟通了,同事会觉得你有事前对此有所思考有所安排;事中,遇到什么障碍及时与相关人士通报并先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汇报事情进展,同事会认可你的思考、责任及担当;事后,及时向老板同事反馈项目成果,提出对事情的总结及可反思的地方,即便最后结果有所瑕疵,也会让他人知道你的难处。

工作本身,实则也是信息畅通、管理老板及同事预期的过程,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脸皮实在太薄了

职场新人经常会为“犯了点错”而内疚不已,甚至会影响了之后的工作感觉,老觉得自己“就做得不好了”。

这样的想法,实在没有太大的必要。谁他妈没在工作中犯过几次错?若非造成关键性损失的错用得着难为自己?要是老板老拿着屁点的犯错说事那他也太没气量了吧?

工作是长远的事情,好的老板不会一直记着这一两件你犯过的错,而是观察你持久的表现。

厚脸皮点,感觉良好点,没什么事儿。厚脸皮点的作用在于,让你掂量出事情的重量,感觉良好点,让自己更专注眼下的工作而非过去的不愉快。工作嘛,要像生活一样尽量让自己开心点,方能持久。

5.没学会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及解决问题

我们的工作归根到底一半是完成事情本身,一半是与同事的交流及达成领导的预期。很多时候我们努力弄了半天,最后将辛辛苦苦做出的成果交给领导,却发现完全不是领导想要的东西,反问一下: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之前有一篇《什么叫工作到位?很深刻》的文章就讲得很好,摘录以下:

"A、汇报工作说结果

不要告诉老板工作过程多艰辛,你多么不容易!老板不傻,否则做不到今天。举重若轻的人老板最喜欢,一定要把结果给老板,结果思维是第一思维。

B、请示工作说方案

不要让老板做问答题,而是要让老板做选择题。请示工作至少保证给老板两个方案,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C、总结工作说流程

做工作总结要描述流程,不只是先后顺序逻辑清楚,还要找出流程中的关键点、失误点、反思点。"

慢慢学会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会让工作更有成效,会让领导觉得你做事靠谱放心,也会慢慢提高思考问题的格局及高度,不得不练。

6.只顾就工作而工作,忽视了与同事的适度私交

出道社会后,觉得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就同事关系而言,更为如此。大家因为一份工作聚到了一起,大家都靠着它养家糊口,因为不同岗位、职级的原因有可能有利益联系,自然不会像日常朋友那样相处毫无顾虑。

但工作是死的,人是活的。每个人都需要一丢丢小圈子,让占据了自己大部分工作时长里更舒畅的运行。因此,很多事情,A叫你做,B也叫你做,我跟A更熟,那我自然优先给A做,A便获得了便利,反之亦然。

而怎么跟A更熟,除了日常工作中建立的信赖以外,还有一部分是特别自然的需求- 一定程度的私交。毕竟工作占据了我们很大一部分时间,谁都想更顺畅自在地度过而非在一种不愉快的氛围中度过。

多与同事一起下班坐地铁,多搭讪搭讪,多关心别人的近况与生活,多探讨工作以外的话题相互学习,甚至跟对路的小伙伴多约饭。关系便在日常点点滴滴中形成,这在以后,将是很好的情谊及财富。

假若,你离开了一家公司,只有寥寥无几的人知悉、送别,甚至基本无人与你继续联系,这将是多大的失败。

7.没有勇气尝试感兴趣的领域

年轻的时候不折腾,待何时折腾。

有个朋友在基金公司工作做清算交易,已经第五个年头熬成了主管,在北京也生了娃付了首付还款压力不小,但她却一直对做交易具有浓烈的兴趣以至于第五年终于忍不住跟公司提出了转岗的请求。

公司说:“可以啊,但你交易是零经验,你愿意接受最基础的工资水平可以转。”这位大姐只能继续将就了自己的岗位。

你一直在忍着,不在一开始就尝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最后转型成本高、转型难度大,那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有时候还挺感叹,对比七零后八零后们,我们这些泛九零后们,生活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有更好的条件去追寻自己想做的东西。没必要一直委屈自己做自己长期不想做的东西,张开双臂去追寻、去探索吧。

没有一种努力和积累会白费,祝同学们前途似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