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闲居 2021-08-20

图片

李可染  黄山胜景

什么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我们一辈子都在追求,那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中国古代的画论中把画分为神、逸、妙、能四品,古人认为神品和逸品才算是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这里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矩”,不是一般的规矩,而是指中国画的最高学理法度,甚至可说是中国画的“道”。如果一个画家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对中国画理法的理解很深,文化积淀和审美力也很高,对人生、天地、宇宙的体悟很深,就能把从传统中学到的和从生活中感悟到的所有东西打通,在他的“心源”中化通一体,这就是真正的“第二度神化”。达到这个状态后,怎么画怎么是,画画对他来说不过是性情、功夫和修养的自然流露而已,如云布于天、水行于地,无为而无不为,无心而得真心,怎么画都不会违反中国画的规律,又能超越传统。这是真正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体现,是我们毕生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分年龄大小,谁跑到前面谁就是冠军,这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图片

李可染 桥亭听泉图

这要求我们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修养、圆通的能力。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才能称得上圆通,不管什么问题,都可以纳入他的思想和艺术的体系当中,能化掉它,这个本事就太大了。比如李可染,有人批评他的画是“黑板”,又黑又板,但他内心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他明白他在探索什么。他要把中国画的墨法和背光、逆光相结合,要在这个课题上拿出一个结果,达到一个高度。他要是和大家争辩的话,也说不清楚,他最后用自己的画来说话。他的思想是圆通的,他不是把西画中的逆光、背光和中国画的黑白关系拼在一起,不是这样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肯定成了不三不四的东西。他的圆通使他达到了创作的最高境界了。再说一下黄宾虹,晚年黄宾虹的艺术达到了自由之境,即使眼睛已看不见了,一笔下去,无论大点、小点、方点、圆点都很好,绝对和别人不一样,功夫就练到这个程度了。对于艺术规律的认识也很到家了。他反对“作家气”,却又从作家来。对一般画家来说,能成为作家就不容易了,还有什么资本反对。很多人练了多少年,下了多少功夫才当上画家了。画家里的“作家”就是以技术见长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画家。但是黄宾虹反对“作家气”,要求画家把笔法、笔意以及一些绘画方法和技法全部忘干净。一个画家一生中所做的训练、学习、思考、研究、感悟都是为了掌握艺术规律,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过程。可是黄宾虹认为最后要把穷其一生掌握的艺术法则和规律忘掉,进入“无法之法”的最高境界。

当然,大家不要误解,这里说的忘掉不是真的忘掉,而是说不要让这些东西变成你艺术创作的累赘和束缚,成为“法障”。打个比方,我们培养小孩,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要让他逐步了解社会、认识人生,好事坏事,好人坏人都要让他知道,正确的和不正确的都要让他学会判断。可是他长大以后,要让他尽量只做好事,而且最好不为名、不为利,甚至做了好事也要不放在心上,这就达到了“空”境和自由之境,我小时候常听母亲语“人行好事莫问前程”,就是这个意思。这样作人才是高境界的。黄宾虹反对作家气的意义就是这个意思。

图片黄宾虹 溪山雨意

说道这里,我想到两点体会送给同学们。一,写意的敌人:一是“写实”(这里的写实不完全指西画);二是笔下故作大、野、粗、狂而失精微。二,“神化”的敌人:一是“写实”;二是故作“奇”“异”。

图片

黄宾虹  西泠山水

当然,学艺术要分几个阶段,我们不要过早地追求超越。我们现在对于自然的认识和传统的积累都还不够,当你积累够了,就可以开始忘掉它,超越它。其实等你积累够了,你想忘也忘不掉的,你要将它变成一种下意识、无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忘掉了”。历代的大师都是这样的,他们一下笔就自然合乎法度,笔法、笔意俱足,不刻意要合法,但无不合法。功夫没有完全成熟,法度没有熟练掌握,谈不上反作家气,那怕欠一两年的火候都不行。黄宾虹、齐白石在六十岁以前都没达到这个阶段,齐白石七十变法,黄宾虹也在七十岁以后,是真正的成熟圆通了,达到了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图片

齐白石 大富贵家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