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笔记: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大吕 2021-08-20

月下独酌(其四)

作者 李白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释

酒圣,这里有一个典故。《三国志·魏书·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意思是说,徐邈爱喝酒,曹操严令禁酒,他还私下里饮酒以至于大醉。赵达问他所管的公事时,他却回答说:“我中圣人了”。赵达就把这话告诉给曹操,曹操很生气,要治徐邈的罪。鲜于辅为徐邈开脱,说:“一群醉鬼平日里把清澈的酒称为圣人,浑浊的酒称为贤人。徐邈性格谨慎,这次是偶然喝醉了说的醉话。”曹操竟然就免了对徐邈的处罚。后来,“中圣”成了喝醉的代称。李白《赠孟浩然》:“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君言中圣人,坐卧莫我违。”

辞粟卧首阳,用的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的典故。

屡空饥颜回,《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

蟹螯,《晋书·毕卓传》上说,毕卓爱喝酒,常喝酒误事。邻家酒酿好了,他去偷喝,被逮住后,他反客为主,请主人就在酒瓮边喝酒。他常说一句话:“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毕卓、蟹螯都成了喝酒的典故。王绩《戏题卜铺壁》:“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李颀《赠张旭》:“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高适《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半醉忽然持蟹螯,洛阳告捷倾前后。”

金液,古代方士炼的一种丹液,据说喝了可以成仙。葛洪《抱朴子·金丹》:“金液太乙所服而仙者也,不减九丹矣。”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白居易《游宝称寺》:“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糟丘,酒糟堆得如山。《韩诗外传》卷四:“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李白《襄阳歌》:“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

试翻译如下

困窘忧愁有千万端,美酒有三百杯。虽然愁多酒少,但一喝酒愁就不会来了。由此我们知道酒真是圣人,酒酣之后心怀自然开朗。别像那辞去周粟隐居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也不要像那多次缺衣少食忍饥挨饿的颜回,正当喝酒的时候不喜欢喝酒,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呢?蟹螯就是可成仙的金液,酒糟堆成的山就是仙人所居的蓬莱岛。姑且饮美酒,乘着月色醉倒在高高的楼台。

赏析

四首《月下独酌》都是李白做御用文人苦闷时所写,第一首最有名。这一首熟悉的人不多,大概主要是因为其用议论形式太多,与第一首相比文学性略差些。

这首诗在我看来,就是一篇评论文章。我作评论员,写评论员文章通常就是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因所表达方向或着形势需要,这三个部分有时候会着重一部分,甚至会省略一部分,但多数时候这三部分是齐全的)。李白这首诗,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回答了“是什么”,就是亮明观点:喝酒能解愁。接着又回答“为什么”喝酒能解愁。先说理,酒少却能挡住愁,酒就是圣贤,能让人开怀。然后,又举了反面例子,伯夷、叔齐与颜回,他们不喝酒,得了个虚名,又有什么用呢?然后再说喝酒的好处,比前面“心自开”更一步的好处,喝了酒仿佛就成了仙人了。最后两句回答“怎么办”,对着月色在高楼上喝醉算了。

若只是这样的议论,其实是不合逻辑的,但是正是这不合逻辑,形成了这首诗浓浓的诗味。“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明明知道酒不能解愁,却偏这样说,就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诗缘情而绮靡”,有了这种情绪,议论的形式就有了诗歌的意境。读这首诗,仿佛看到李白举杯看月,似要飞上天去,但穷愁千万端像一团团麻绳,绑住了他的手脚,拽着他,让他飞不起来,反而将他摔在地上,让他醉成一堆。这穷愁千万端该是多么地浓重吧!

写愁有直接写愁的,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范仲淹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还有一种写法,是以旷达语写愁,就是有愁不说愁,反而说欢乐,用寻欢却还是掩不住愁来表达愁的浓重。如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其中喝酒喝得没意思了却“喜团茶苦”,梦中惊醒却说“偏宜瑞脑香”,以及“不如随分尊前醉”,都是以旷达语来写愁,这种写法我觉得更深刻,更刻苦铭心。辛弃疾的一首《采桑子》说透其中缘由:“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李白这首诗就是写愁不说愁,却说饮酒能解愁,但那愁绪却更深厚地沉在诗句中。

附:《月下独酌》其余三首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这是俺的公众号,请亲们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