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趣谈第八季-风药之统领,能治一切风,风病无不治,风药之“润剂”大将-防风 先来猜谜语:五月底,六月初,家人买纸糊窗户。 答案是:防风 《神农本草经》:防风,味甘,溫,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生川泽。 本草纲目,时珍曰: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 意思是说:防风,味甘,性温,无毒。主治大风,头痛目眩,恶风,风邪为病,视物不清,风行周身,骨节疼痛,心烦满闷。长期服用,可轻健身体,又名铜芸。生长在山坡草丛中及田边平原里。 关于防风名字的由来,在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书中写到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各地区的长老都纷纷前来祝贺,但唯独一位叫“防风”的长老没有到场。 看到这幅场景,大禹还以为是防风这位长老居功自傲不愿前来,非常的生气,于是等到防风这位长老到来之际就将其杀掉。后来根据手下的调查才发现,防风之所以晚到是因为他的路途非常的遥远,并且在途中还遭遇了大水,其间还断粮了。在如此艰巨的环境下,防风还能赶到大禹这里,完全是靠采摘一种根部甜甜的野草来进行充饥, 防风被无辜冤杀,当时从他头中喷出一股股白血。大禹感到奇怪,便命人剖开防风的肚皮,细看其满腹都是野草,这才知错怪了防风,大禹后悔莫及。 防风死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血,散落在山野里,长出一种伞形羽状叶的小草。后来当地乡民为治水受了风寒,头昏脑涨,浑身酸痛,非常难忍。病人中有人梦见防风要他们吃这种草,说是能治风寒病。 乡民们试着一吃,果然病就好了。乡亲们说:“这是防风神留给我们的冤魂神草,就叫它'防风’吧!”知道真相的大禹十分的懊恼,知道是真的错怪了防风,在追悔中为了纪念这位长老,便将他吃的野草取名为“防风”。 防风氏也被今天发汪姓奉为始祖,今天的一些防风神、防风庙之类的传说也多和防风氏有关。《述异记》中有关于防风庙的记载,宋代诗人陈必复曾写过一篇防风庙的诗文: 一去归期不复闻,故乡目断会稽云。 乌江空堕将军泪,蜀国曾招望帝魂。 两壁衣冠存古貌,千年城郭说邦君。 遗民尚指专画骨,老树槎牙枕庙门。 #中医# #健康一夏# #健康# #健康养生# #中药趣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