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急千金要方》脾系疾病辨治与用药特点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8-20

目的:总结《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脾系脏腑理论,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研究该书脾系疾病方剂的辨治与用药特色,探讨孙思邈论治脾系疾病的思路与特点。方法:通过对《千金要方》中脾系理论内容进行梳理,整理其学术观点及理论认识。对其中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病理状态、与其他脏腑组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脾系理论的总结与归纳。对《千金要方》中辨治方法进行分析,从病因、病机、辨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出孙思邈辨治脾系疾病的特点。对书中的脾系疾病方剂进行规范,将规范后的方剂录入EXECL中,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统计分析与VBA进行模块化编程,对常见症状、常用药物、常用药对、症药关联度,以及证症与药物药对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千金要方》中的脾系理论承袭《黄帝内经》,其脾系理论已形成基本框架。其辨治方法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以脏腑辨证论治内科疾病;第二,诊法重脉,以虚实辨证为主;第三,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脾系疾病常见症状为(取前十位):腹泻、大便脓血、食欲不振、呕吐、腹痛、腹满、发热、大便艰难、胸闷、嗳气。

脾系疾病常用药物(取前十位)为:

甘草、桂枝、干姜、人参、黄连、当归、附子、生姜、茯苓、大黄;


常用药对(取前五位)为:甘草人参、甘草桂枝、附子干姜、人参桂枝、人参干姜,均为常用药物之间的组合。


症药关联度结果为(取前三位):

腹泻常用黄连、干姜、甘草;大便脓血常用黄连、干姜、当归;食欲不振常用人参、干姜、桂枝;呕吐常用人参、甘草、桂枝;腹痛常用甘草、当归、橘皮;腹满常用白术、大黄、茯苓;但热不寒常用甘草、当归、大黄;大便艰难常用大黄、杏仁、芍药;胸闷常用桂枝、半夏、生姜;嗳气常用桂枝、甘草、半夏。


脾系疾病常见证型为:实热证73次、虚寒证62次、寒湿证20次、痰湿证11次、气滞证10次、脾气虚证10次、气逆证10次、热盛伤津证2次、气津不足证2次。


各证药物频次为(取前三位):

实热证常用黄连、甘草、大黄;虚寒证常用干姜、人参、桂枝;脾气虚证常用人参、甘草、橘皮;寒湿证常用桂枝、干姜、附子;痰湿证常用生姜、半夏、桂枝。

各证型常用药对均为高频药物之间的排列组合。结论:孙思邈的脾系脏腑理论继承于《黄帝内经》。辨治方法上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体,诊法上重视脉诊。病机环节上重视虚与寒、实与热之间的转化。治疗疾病上,擅长对腹泻、大便脓血、呕吐、食欲不振等病症的治疗。由于证型多样,病机复杂,常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本虚标实之证,脾系疾病辨治中常用扶正驱邪,寒热并用,标本兼顾之法,灵活的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