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为什么要学习国学?——民权86岁退休教师冯韬

 文武入道 2021-08-20

  

  (一)勤奋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孔孟提倡“好学”:孔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他还强调:“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孟子在《滕文公上》中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人生是有法则的,吃饱、穿暖、住得舒服之后要有教育(学习、受教育)如果没有教育(不学习、不接受教育),那就和禽兽差不多。这话说重了,我们姑且作如下的理解:丰衣足食之后,不学习、不好好接受教育,人的思想品行、道德修养、工作能力的提高、辨别是非处理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会受到一定制约的。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就是为了自己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通过学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学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身心不断净化,渐渐地趋近一个终极的目标,利他!

  毛泽东不止一次地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二)世界有名望的学者也都重视看书学习。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普希金曾经说:“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托尔斯泰腔调:“书是智慧的鈅匙!”培根这样总结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译文大致如此)

  (三)冯友兰先生倡导学以致用:“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自题座右铭,说得很明白。我们的理解,阐旧邦就要学习、推广、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辅新命就要把传统的优秀的中华文化,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服务于民族复兴大计。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古典哲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来源。

  (四)范曾先生有一个题词:“以冰雪之洁求其品;以岱宗之高求其志;以潭壑之深求其学;以大地之厚求其德。”就是说人的品行要像霜雪那么洁白;人的理想要像泰山那么崇高;人的学问要像潭水那样渊深;人的德性要像大地那么浑厚。一个普通的人,怎样能够修养成这么高的境界?学习国学不能不说也是其中的一条途径。

  1、在国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思想品质的修养。

  (1)仁是“五常”之首: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文化提倡的做人的标准。一本《论语》不足一万六千字,前后提到仁的地方多达一百多处。孔、孟提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还说道:“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礼记·礼运篇》中的“天下为公”四个字,孙中山亲笔题写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既是个人修养之要,也是社会公德的最高原则。

  1949年元月,我就在父亲的日记本的扉页上看到“一人不得其所,共产党就应当引以为己任”的全党誓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到2020年,要使还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七千万人民脱贫的伟大目标,真正是亘古未有的大仁大爱。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还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仁爱之心,令我等感动。四川青城山上有一副对联写得好:“天地无私,为善自然有福;真人有教,修身方能齐家”。汉代崔瑗的名言我们还有印象:毋道人之短,勿恃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切勿忘。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都很熟悉,他还说过:“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他不仅这样说,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退休前夕,弟弟和儿子为了能让他安度晚年,在家乡购置上千亩地,供其享受。范仲淹让家人将每年的收获全部救济贫苦乡邻,自家人不得占用。苏轼在《赤壁赋》中明志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包拯在端州任职期满回朝,端州砚台是极为名贵的文房四宝之一,很多官员趁着给皇上制造贡品的机会,将不少佳品据为己有。包公则是“不持端州一砚归”。明朝况钟,苏州知府任满回朝,留有两句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锦”。于谦也有“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句子流传后世。从此,中国文化开始用两袖清风形容人的清正廉明的高尚品德。

  林则徐每每出行,都让衙役打着写有王阳明的名言“求通民情,愿闻己过”的两块匾。谢时雨任杭州太守时,在大堂前自题一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本;养廉宜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崇平素葆廉康。”河南通许知县自题一联:“居心似水,若受赂贪财,使一个抱屈者,神诛鬼灭;执法如山,倘通情畏势,有一事不公者,男盗女娼”。林超任滦平县令时,自题一联写在大堂前:“我如卖法,脑涂地;尔敢欺心,头有天。”另一清官自题:“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公生明,廉生威!俗话不俗。一贪官离任时,当地戏送一联:“早去一天天有眼;再留此地地无皮”。人们常用这五句话描绘旧官场的腐败官僚们:“贪污腐化有种,横征暴敛有能,奉承拍马有才,结党营私有份,勾心斗角有术”。在中国,清官流芳千古,贪官如秦桧等遗臭万年。杭州岳飞祠前,铁铸的秦桧夫妇跪在墓前。旁边有一联令人难忘:“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以仁义治天下,他还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礼记》中有:“夫义者,所以济志也,诸德之发也。”“义谓仁义,可以立德之本。”中国人践行的是“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孟子曰:“其为气也,配义与道(理直才气壮)”所以才有“仗义执言、义无反顾、义不容辞、大义凛然”等行为。荀子曰:“义与利,人之所两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决不可见利忘义。

  (3)孔子也很重视礼的修养。他教导他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他儿子鲤便“退而学礼”“退而学诗。”他还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记·曲礼》中有:“道德仁仪,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孔子曾经说过:“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主张“治理国家要从尊重礼仪教化入手,教给人们礼的规范,坚守仁义,引导人们遵循礼的约束,成为有规矩、有秩序、懂得道德的有方之士。”中国的传统家风就是常说的“尊亲敬长,光前裕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所以几千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4)诚信是立身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弟子曾参每日三省其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左传》中记有:“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信是联结人与人的纽带,信能增强人的凝聚力。子贡问政,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不得已必去之,先去足兵,再去掉足食,三者之中信是最重要的,民无信不立。徙木立信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白乐天“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的诗句、欧阳修的《纵囚论》记述了唐太宗免除守信死囚的事例。北魏高允在生死的抉择中,宁死不欺君,最终获得魏主的赦免。

  2、学习国学可以引导人们树立远大理想、泰山般高的志向。70年前读《论说精华》,其中有一篇谈立志的文章,该文开头便说:“人生在世孰能无志,人无志则如树无根,树无根岂能久存乎?”我常听人说:“一个人要想有点成就,要有三气'才气、志气、运气(机遇)’”孔子答学生问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冀辅弼于乱世,欲敦厉于黎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追求真理的道路虽然很长,他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曾子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司马迁忍辱受刑,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巨著《史记》。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志不已”也是在“歌以咏志”。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立志辅助蜀主“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他谆谆教导儿子要“志存高远!”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申明了他的志向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位诗仙有“拂剑朝天去,橫戈探虎穴”的潇洒梦想。范仲淹曾经说过:“吾不能为良相,必以为良医,以医之所以救人者也。”良相可以救亿万生民,医生可济众多病人。他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誓与天下共安危的宏大志向。北宋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誉为“横渠四句”。“精忠报国”是岳飞母子的共同志向,所以岳飞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丽词作。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在《卜算子》中的明志句“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文天祥《沁园春》的名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干一场。”女词人李清照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永远激励着我们。《聊斋》作者蒲松龄的座右铭大家都比较熟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曾国藩说过:“志不立,天下几无可成之事。士人读书,第一要立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又说:“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左宗棠题有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遗嘱里是这样明志的:“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孙先生故居有一题联:“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了唤醒国人,振奋民族精神。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都以全民族的解放为己任,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胆略和“伏虎、追穷寇”的勇气,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英雄的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这些都是大学者、大政治家的宏伟志向。作为平民百姓,一生一世要做到“守身如玉,从善如流”,成为一个善良的、有用的好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如是而已!

  3、要想获得深如潭泽的学识,当然需要刻苦的学习。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形容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又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这样理解它:知道学习不如好学习,好学习不如以学习为乐,在学习中享受快乐。韩愈告诫他的弟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善于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夸他是贤者。清朝诗人有一名联:“读古人书,须设身处地一想;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左宗棠认为,“读书可以养性,亦可养身。”“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友富贵莫若友人;宝珠玉不如宝善”。读一本好书,就如与许多高尚人士交谈,只有广泛阅读各类国学经典,向古圣哲学习、求教和精神上的交流,才能发挥所长,经世致用。

  梁实秋先生说过:“对于寒苦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境界。”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把读书当作一种境界的人,不能说不多,完全可以说还“不够多。”

  4、在国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海瑞在《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中写道:“国初方正学先生忠事建文,殉身靖难,其激烈之概,无异平原复生,追念思之,可歌可泣”。方孝孺的事迹,我们都很熟悉。燕王朱棣攻下南京,为了安抚民心,要让建文帝旧臣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哭着进殿,不行礼,也不理朱棣,尴尬的朱棣说:“先生不必这样,我是效仿周公辅助成王啊!”方问道:“成王何在?”燕王答:“自焚了。”方问:“成王儿子呢?”朱棣:“国赖长君。”方问:“成王的弟弟呢?”燕王朱棣不耐烦地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并命人把笔墨纸拿给方孝孺,让方起草诏书。方孝孺挥笔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燕王愤怒地说:“你不怕灭你九族吗?”方答曰:“十族又如何?”最后方孝孺十族统统遭到杀害,其残酷程度,我手不忍写,朋友们也是目不忍睹。

  中国共产党党章要求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反对阳奉阴违和两面派作风”;(无锡市原县衙一副对联的上联:阳奉阴违,天有难遮之眼)“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这些都充分闪耀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深藏着国学经典的“基因”。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哺育下,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成千上万的仁人志士,千千万万的模范英雄人物。

  学习国学,不仅要使人们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而且要成为“坦荡荡”的“三无私”君子(儒家盛赞的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道家盛赞的三无私:至人无己——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我,神人无功——精神超然物外的神人不追求功名,圣人无名——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不追求名誉地位)。

  平常所说的中国梦,就是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就是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营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风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风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风范”。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肯奉献”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原载2017年4月13日《广州文摘报》19版)

【来稿】要求原创,文体不限,非首发亦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