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含英咀华】永远的诗情画意 | 散文 张佐香

 文化佳园 2021-08-20

    我喜欢的词,有一个叫"诗情画意"。诗情和画意放到一起,就显得静水流深了,就变得禅意幽深了。我喜欢心灵中充盈着诗情画意的人。中国的诗歌是人类诗歌史的奇观,中国的绘画是世界美术史的奇迹。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有一颗被自然山水浸透的内蕴丰厚的温柔心灵。对诗情画意的一往情深,使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温柔情怀焕发出了星辰一样闪烁的异样的光彩。这一份情怀,在中国人创造的诗歌与绘画的艺术生命里,如水蒸汽凝聚成云朵一样,得到了极致的发挥。

    当时间的尘埃将数以千百计的皇帝和宰辅大臣无情淹没的时候,那些至情至性的诗人们,却依然意气风发、自由飘逸在历史的长空里。诗言情。《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人用诗歌抒发爱与赤诚,诗歌也给予了他们最为酣畅的慰藉与欢欣。诗歌是中华大地上最为饱满、最为神奇的精神的种子,年年种在神州大地上,植入追求自由精神的知识分子的心田,亦植入坚韧地生活着的寻常百姓心里。每一位中国读书人的心灵,都浸透着诗情。手执一本古典诗词,诗情便如瀑布般激活沉睡的心灵,于是我们有了"五岳为辞锋,四海作胸臆"的豪情壮志;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胸襟;亦有了"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春来"的田园风情。诗歌使文字恢复青春。诗歌一旦进入心灵,心灵就能放出光彩,使之重新具有最初的白璧无瑕的处子般的清新。中华民族文化的史册被诗歌的佳酿填满。诗情的本质是人群融入诗中,如同每一棵树的根基中的养料。诗情充盈在每一位写诗或者爱诗的性灵之中。在中国人的性格里,有一种深邃、智慧、清澈且具有穿透力的"宽厚的坚定性",即源于诗情。这种诗性的动力,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表现出因博爱和谐而凝结成的民族凝聚力。当诗情变成某个人的人格根基时,就会使人像范仲淹那样"在布衣是名士,在州县是干吏,在边疆是名将,在朝廷是重臣"。在他们的诗性生存里,一切言行都表现得那么纯粹,那么洁净。诗情一到场,人就获得诗性。诗性让人处在了"有根状态"。

    诗情用画笔来表达就是国画了。中国画家作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揭示浩瀚的宇宙精神与圆通的生命智慧,构建诗化的审美境界。而这种精神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无法真正揭示的,因此就只能以一种陶渊明的方式,来"抚弄无弦之琴以寄其意"。在中国画面前,我是贪心而幸福的。总喜欢在舞文弄墨之余,抱着一大本一大本顾恺之唐寅徐渭齐白石……在水墨淋漓里享用悠远的意境。每一幅画皆具有势态、情境和意境,皆大有深意。南宋画家李嵩的《赤壁图》堪称神妙。图中暗礁石壁,以小斧劈皴擦,以拙胜繁;漩流急浪,用锯齿细描精绘,于婉曲回环中见激昂之势。远水无波,淡墨晕染,得悠远之境;孤舟泛波,名士闲坐,巍然不惊抒怀古之幽情。八大山人的《水木清华图》笔意放纵,气格刚健而风韵妩媚。荷茎孤傲苍劲,曲折舒展。荷叶田田。有一侧悬危石,芙蓉凌顶,横逸斜出,韵味天成,具有抒情性与疏狂恣肆的动态。整幅画墨气纵横,用笔似游龙盘旋,有空濛幽远之意。张大千《金池荷叶图》线条挺秀,色彩妍艳。黄色的明丽与蓝色的沉郁搭配,心思深邃,充满灵秀之气。与一幅幅传世名画相遇,便会发觉每一幅画都体现了一个艺术理念:只有浓缩了的精华才能揭示强烈、抽象、深切的表现。中国画与中国诗具有共同特征:不是再现而是表现。当势态、情感和思想进入画中时,天、地、人三者就交融了。

    诗情画意对生命而言,更切合其自然本性,它把生命的庸常琐屑点化成花团锦簇和如歌的行板。浸润着诗情画意的生命,是惬意的美感的生命。这样的人生任意截取一段自可成诗成画。夕阳的余晖透视了错落的屋舍、袅袅的炊烟和庄稼地里金黄的水稻,这是世外桃源般的诗情画意。古筝《高山流水》那穿越幽谷山林的音符旋律是空气中流淌着的诗情画意。杨丽萍的孔雀舞是形体于空间中舒展的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的心灵中有小窗,喜欢邀约花香流云;有琴弦,时有小曲缓缓奏响;有玉阶,满阶香囊佩瑶和玲珑珠贝;有圣殿,供奉着高贵、尊严、信念、理想和追求……诗情画意的心灵能用心灵的情丝纺织出自己的空中城堡。这城堡,从他灵魂的眼睛看来,充满了象征,充满了心灵触角所感到的温柔,充满了供他漫游的空间,充满了供他享受的万物。

    在诗情画意缔造的精神境界里,有一个词突出了,那就是"真善美"。在诗情与画意的抽象之中,在真情与至爱的分享之中,我们的心灵变得透明而清澈。诗情画意与真善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底座。这个文化底座,每分每秒都在整合,每分每秒都在打造中国人的人文精神。诗情画意的心灵宇宙,是中华文化的独擅胜场。诗情画意的中华文化是人类精神宝库的最伟大的贡献。诗情画意把历时性的精神情怀变成了共时性的文化内核,于是永垂不朽,于是高不可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