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棒下出孝子?古人的孝行教育是从木雕开始的

 nhql 2021-08-20

现在很多人都想找个“二十四孝老公/老婆”,其实在古代中国,能成为一个“二十四孝”的儿子,那可是件莫大光荣的事。对此,古人可是从娃娃抓起。

比如,用来装饰家居或祠堂的木雕就雕刻了不少关于“二十四孝”故事,起到装饰之余,还可以让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

二十四孝故事之“扇枕温衾”动画

“二十四孝”大有来历

中国自古讲究“孝”,阐释孝的典籍有很多,地位最高的当属《孝经》。《孝经》成书于秦汉之际,共18章,称为今文本,后世注解很多。《孝经》以孝为中心,认为是众多道德的根本,主张把“孝”贯穿于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中。虽然《孝经》地位很高,但一般老百姓理解起来还是不容易,因此历史上出现了更亲近民众的《孝子传》。

清 精刻本《孝经述注》

《孝子传》记录了很多关于孝子的故事,可惜后来《孝子传》的书籍大多散失,元代郭居敬把古代流传下来的孝子故事,编纂了《二十四孝》,书中故事通俗易懂、情节感人,读起来还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十分适合儿童和普通百姓阅读。从此,二十四孝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

陈少梅 庚寅(1950年)作 二十四孝图 册页

传统木雕教你怎么做个孝子

图像具有直观易读的属性,结合文本,更有利于孝文化的传播和传统社会的孝子教育。因此,从两汉时期起,孝子图像就作为一种装饰题材广泛出现于各时期的墓葬、建筑上,能起到“助人伦、成教化”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因此,木雕是建筑上十分常见的装饰。在中国的几大木雕流派中,都能看表现传统孝道思想的有关题材。而二十四孝故事是运用最广泛的孝道题材,表现这类孝行题材的木雕包括潮州木雕、徽州木雕、东阳木雕等。

清 潮州浮雕仙姬送子屏门图花板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中有许多宣扬传统道德风尚的题材,据学者黄挺调查,潮汕地区的宗祠中,反映孝道的礼仪性图像一度是宗祠装饰的主要内容之一。除了“二十四孝”,还有张公艺“百忍堂”等。“孝”的观念在潮汕文化中表现广泛。

广东省博物馆藏孝行题材的潮州木雕主要包括屏风以及横肚(一种潮州木雕的装饰形式)、挂件等。这些作品或者完整雕刻“二十四孝”故事,或者选取部分故事进行呈现,又或者雕刻体现孝文化的对联。如金漆浮雕孝行图横肚,以“迭浮”技法雕成,取材于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中的3个故事,即“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及“亲尝汤药”。故事刻画细腻,反映传统潮州木雕的教化功能。

清 潮州金漆浮雕孝行图横肚

又如,金漆通雕“二十四孝”抱柱式挂件(一对),挂件顶部雕饰展翅欲飞的蝙蝠,足部雕成花篮形。主体的镂空通雕为“二十四孝”故事,刻画表现了其中的20个故事。采用“之”字形路径分成五个层面,每层之间利用屋顶、亭子及树干巧妙过渡。整体构图清晰,人物特点分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清末 潮州金漆通雕“二十四孝”抱柱式挂件

另外,曾庆钊所著的《潮州木雕艺术》收录有一件“二十四孝”门窗饰件(图三)[1],它运用浮雕刻画了仙姬送子、为母埋儿、扼虎救父、尝粪心忧等12个故事。人物主次分明,占有较大的画面比例,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使观者倍感亲切。

这件门窗饰件的“二十四孝”故事采用散点式构图,即在同一个平面内将12个不同的故事分上下四层并列呈现。之所以采用这种构图方式,或者是由于“二十四孝”各个故事本身的独立性。潮州木雕一般一件表现一个故事,而这件门窗饰件表现了多达12个故事,甚为罕见,足见木雕艺人构思之精妙、技艺之高超。

清 潮州通雕“二十四孝”门窗饰件

徽州木雕

与潮州木雕一样,我国其他地区的木雕中孝行题材也运用十分普遍,而且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徽州木雕中,反映“孝”这一主题占有较大比例,其中以“二十四孝” 尤为突出。而“百忍堂”是另一个流行的孝行题材,如木雕九世同居人物撑栱。徽州木雕中还有送子观音、麒麟送子等表现多子多福思想的图案。

清 徽州木雕九世同居人物撑栱

东阳木雕

具有悠久历史的东阳木雕在也有不少宣扬孝道的装饰内容,其形式有单体雕,也有组雕,最具代表性的是“二十四孝”组雕。如一件清同治时期的红底鎏金的木雕二十四孝图屏风,高198厘米,宽150厘米,题材内容丰富,装饰华丽。

清 东阳木雕红底鎏金木雕二十四孝图屏风

此外,东阳木雕中同样也有“张公艺贺寿”题材,九世同居反映的是传统的宗法观念和多子多孙的生育观念。江浙传统建筑雕饰中也有所运用,苏州春在楼大厅前落地长窗雕刻有“二十四孝”故事,充分体现了“香山帮”舒朗灵活、润厚清逸的风格。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收藏有一套“二十四孝”木雕隔扇,原是建筑内檐装饰构件,用浮雕手法刻画了扼虎救父、戏彩娱亲、闻雷泣墓等故事。

清末 东阳木雕“二十四孝”木雕隔扇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藏

总之,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文化观念,也是优秀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二十四孝故事在今天看来已不合时宜。不过,对于日益重视子女教育的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学习古人的经验,从小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对家庭的热爱等,这些也未尝不是可取之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