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的肩最终还是“蠹”了

 昵称22998329 2021-08-20

症状:间断左肩疼痛。首诊科室:骨科。患者:我自己。

虽然我是医生,但工作中也有不良姿势,看病也不太及时,在康复过程中才慢慢理解“生命在于运动”是真理。

图片

突然肩痛,我给自己诊断“肩峰下滑膜炎”

2019年11月15日晚,在长时间伏案后,我本想站起来伸个懒腰活动活动。结果手臂刚刚抬起,左肩突然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我立刻抱着胳膊又窝回到椅子里。

大概一分钟后疼痛逐渐消失,我小心地向各个方向转动左肩,活动没问题,也没再感到疼痛。用右手按了按左肩,没有压痛,心想应该不是骨头断了,那就再看看吧。

可是片刻后,疼痛在提裤子时再次出现,放松左肩后很快又缓解了。

我虽然是学医的,但毕业后这十几年干的都是内科,现有的骨科知识水平和没学过医的人也差不多。我只知道这肩痛不像肩周炎,夜深了也不便打扰骨科同仁,于是上网搜索关于“肩痛”的帖子,很顺利地把自己对号入座到“肩峰下滑膜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休息,非甾体抗炎药消炎止痛。

第二天是周六,恰好周末没班,我充分休息了两天。周一上班后,除了提裤子时左肩还是痛,在日常工作中也没出现明显肩痛。我心想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好吧,就没去看病。

图片

越来越严重,骨科医生说可能要手术

大约一周后的一天晚上,我在睡眠中被一阵剧痛惊醒,不仅是左肩痛,还伴有整个左臂放射痛。当时左臂处于上举过头顶的位置,痛得不能动,我就用右手把左臂慢慢挪下来。这次疼痛持续了大概十分钟才逐渐缓解。

第二天整个左肩、左臂出现沉重感,并伴有些许无力。于是我开始吃上止痛药,并有意识地尽量减少左肩的活动。因为临近年底工作很忙,经常要加班,我心想这胳膊还能对付着用,等两天抽空找个时间再去看骨科吧。

接下来几天,沉重感逐渐加重,左臂外侧总是发凉,肩膀出现束缚感,手臂上举和向后背弯曲时,因为肩膀疼痛导致活动度受限。拧毛巾、推门时,肩膀稍用力就出现尖锐的疼痛。左侧卧位时肩痛也非常明显,晚上睡觉特别不踏实,要醒好几次。

我心想不妙,症状越来越重了,于是早晨上班前挂了我们医院骨科门诊的号。当天下午四点多直奔骨科门诊。

骨科医生听我叙述完病情并简单地查了体,对我说可能是肩袖损伤。接下来要做个核磁明确诊断,可能还得手术,让我先休息,左肩臂尽量不要活动,继续吃止痛药,可以做理疗。

图片

我给自己改了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三天后,核磁报告出来了,看起来有点儿重,不仅仅是肩峰下滑膜炎,还有其他多处滑膜炎。炎症渗出造成关节及滑囊积液,而且伴有肩袖损伤。 

图片

核磁检查结果丨作者供图

怪不得理疗时,大夫说我这左肩明显肿起来了。并且针刺进皮肤时,我并没感觉很痛,这下左肩、左臂的异常感觉也能解释了。

难不成真得手术了?其实我内心对手术还是抗拒的,赶紧又挂了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的号,想寻求一下权威的意见。

就诊前我上网搜索了肩痛相关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症状和核磁结果,觉得是典型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之后我下载了一些相关文献,了解到这个病是肩部疼痛的主要原因,多种因素可以引起发病。

结合文献,再具体到我个人,原因应该是工作生活中长时间伏案,或操作胃肠镜时左肩臂经常处于紧张用力的姿势不能放松,导致肩胛骨周围肌肉(包括肩袖肌群)功能不良而发病。

通俗地说,肩关节本来应该是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这“户枢”天长日久缺乏多个方向的运动,最终还是“蠹”了。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并降低手术风险。   

图片

果然是这个病,我开始饭来张口的生活

去运动医学科就诊那天,医生听我陈述病情并看了核磁片子后,又仔细做了体格检查,得出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果然是这个病!

我:“目前的情况需要手术吗?还是保守治疗就行?”医生:“不用手术。”

我:“止痛药还要吃多久?理疗还得接着做吧?”医生:“止痛药吃个两三周,理疗接着做。”

我:“大概什么时候,恢复到什么程度可以上班?”医生:“觉得不疼了就可以上。先给你开一个月的假吧。”

我:“我需要挂康复科的号吗?”医生:“不用。”

最后,医生教给我下面这个动作,让我等肩不疼了之后,买个弹力带锻炼肩袖肌群的力量。

图片

肩关节外旋训练,保持大臂垂直地面,小臂水平地面向外打开 | read01

因为没有骨折,左肩臂倒也不用完全制动,但得尽量减少活动。所以最开始两周,我过着不说衣来伸手,也是饭来张口的生活,偶尔用用手机,完全不用电脑。左上肢不负重,睡觉时垫高左肩臂,规律服用消炎止痛药,每1~2天做一次理疗。

同时开始锻炼右上肢,因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右上肢来完成左上肢的大部分工作,所以一方面要强化右侧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预防右侧重蹈左侧的覆辙。

文献说运动疗法对关节损伤的康复非常重要,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它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短期和长期的肩关节功能水平。拜丰富的网络资源所赐,我又从专业网站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运动康复方法为我所用。

图片

病情好转,我开始康复训练了

大约两周后,左肩臂沉重感明显减轻,也没有肉眼可见的肿胀了。为避免制动时间过长造成关节粘连,我开始用右手辅助左肩做被动运动,左侧手、腕、前臂和肘关节主动做一些旋转、屈曲的运动。

到12月底1月初的时候,左肩臂沉重感消失,针刺入皮肤时能感觉到尖锐的疼痛,拧毛巾、提裤子、推门时左肩峰处痛感也不明显了我试着做前面医生教的肩关节外旋的动作,左肩及左臂外侧面还是会痛,这说明还没恢复到可以加力量训练的程度。

于是我改做下面的YTWL动作,每天做4~5次,每次15~20个。

图片

YTWL训练 | read01

休养期间,我时常琢磨自己的这个病,想起得病前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常在早晨起床时左手发胀、发麻,活动后才缓解,时不时还有肩颈背部酸胀、沉重感。而且在病前大约一年的时候,有一次左臂向后背弯曲的程度突然变小,但没有疼痛,一个多星期就好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左肩关节就有病变了,这次突如其来的肩痛其实早有预兆。

到2020年1月中旬,我再次尝试用弹力带进行力量训练,左肩及左臂外侧面不再有明显疼痛,仅略感不适。那时也能够做扫地、掸灰尘等简单的家务劳动了。

临近春节时,我本打算再强化一下力量训练,以便节后可以投入热火朝天的工作中。没想到,疫情到来,工作量锐减,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康复时间。

图片

“生命在于运动”是真理

现在距离我发病已经半年有余。工作中,我会特别注意不要久坐,坐1~2小时必须起来活动一下。利用午休或没有患者的时候,见缝插针做运动。左肩臂不长时间维持一种姿势,在坐立时注意保持沉肩、挺直颈腰背的姿势。

目前我已经可以胜任工作,一般的家务活也能干,只是左肩在伸展到某些极限位置时还会有些不适感或轻微痛感,不过不用手术我已是感到非常庆幸了。

这次得病遭遇给我最深的感触是,疼痛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报警信号,不能因为工作等其他原因忍痛,忽视健康,导致小病拖成大病。这样不仅恢复得慢,更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还有,“生命在于运动”是真理,但运动也要个体化、科学化,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运动量及运动方式。

今后我的目标就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医生点评

薛喆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关节外科主治医师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部的盂肱关节在进行外展或上举(或同时进行)动作时,肩峰下的空间结构受到肱骨头与肩峰的撞击和反复摩擦,引起的肩峰下滑囊和肩袖肌腱炎症、退变,甚至肩袖撕裂,引起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力量下降等症候群。

这种疾病会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特别是高水平运动群体及肩关节长期重复性运动的人群。在所有因肩关节疼痛就诊患者中,本疾病可占50%~65%。

研究表明,在手臂上举时,肱骨和肩峰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在60°~120°位区间时二者间隙达到最小。而这一角度范围,也是日常生活及运动中最常使用的肩关节活动角度。

图片

肩痛角度范围 | physio-pedia

肩峰下间隙内有肌腱、韧带及肩峰下滑囊等结构。肩袖功能正常时,肩部外展过程中肱骨头下滑,肩峰下仍然留有足够间隙。但当肩袖力量不足时,肱骨头随着肩外展向上移动,肩峰下间隙变窄,肱骨头撞击肩峰前缘。

图片

图丨Rotator Cuff Disorders

反复撞击与摩擦最初造成肩峰下水肿、充血,随着疾患的进展,微损伤和微修复作用造成肩峰下骨赘的形成,会进一步缩窄间隙,对肩袖组织产生更加强烈的磨损和挤压,导致肩袖组织进一步受损,甚至断裂。

疼痛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最主要的症状,通常位于肩峰外侧或二头肌腱沟处,有时可放射至三角肌止点区域,甚至全关节疼痛并活动受限。

对于本文作者而言,长期伏案作业,突然上举肩关节则可能诱发肱骨和肩峰的撞击,诱发疼痛。而作者在做提裤子的动作时,再一次诱发疼痛,则暗示肩袖组织已经有一定的损伤和磨损。且最初休息片刻后可以缓解,而工作强度增加后,或者长期维持上举大角度(如入睡时双臂上举),则疼痛加重、缓解时间延长,也印证了这一点。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首先可采取保守治疗:休息,避免引发疼痛的动作,同时应用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物理治疗消除肩峰下间隙的炎症;时常放松肩关节肌肉及软组织,避免长时间肌肉紧张,通过力量练习保持肩部肌肉力量的正常。

如疼痛症状仍然不缓解,则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即肩峰成型术。通过微创的方式将前肩峰进行成形,行骨赘切除术,将Ⅱ型或Ⅲ型肩峰转为平坦的Ⅰ型肩峰,尽量解除对冈上肌肌腱的压迫,缓解疼痛。

图片

肩峰分型丨Healthy Street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健健康康每一天。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自在

编辑:代天医

图片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