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多岁还在迷茫的人,大都毁在了这一点上

 剽悍晨读 2021-08-21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日本知名心理学专家加藤谛三所写。这本书出版25年,在日本销量累计超过80万册。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安?之所以觉得不安,是因为压抑了自己的个性,不承认内心的幼稚,去做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去说大多数人都在说的话,去过大多数人正在过的生活,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做的是什么。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造成你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迷茫
 
20岁,步入社会,各种尝试,只想有个工作,有口吃的就行,方向不方向的,不重要。
 
25岁,在社会摸爬滚打,见到了一些,忽视了一些,得到了一些,失去了一些,可心还是飘忽不定的,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
 
30岁,眼见行业兴衰,眼见同事跳槽的跳槽,创业的创业,自己却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人们都说30岁还不定性,未来就没什么大发展了。
 
可是,直到自己到了30岁,还是非常迷茫,真的不知道要干什么。
 
那么,问题出在哪了呢?
 
网上两个案例引发了上百万网友的共鸣。
 
一个是,自己想做个小买卖,父亲却说:“我们家三代就没有做生意的,你做什么生意?好好考学”;自己想去唱歌,母亲却说:“我们家没人会唱歌,你唱什么歌?以后你吃什么?喝什么?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
 
另一个是,父母从小安排自己学画画,可是当自己表达了想要当画家的想法后,父母立刻断了所有美术班,让他老老实实去上学。
 
真不真实?
 
父母让孩子在学习的大军中不断争先,但是他们忘了,流水从不争先,只争滔滔不绝。
 

环境
 
孩子的迷茫跟家人的“打压”不无关系。
 
把学区房炒成天价的,是中年人;把补习班炒成高净值上市公司的,是中年人;把考试当成孩子唯一出路的,是中年人。
 
一条道走到底的社会氛围,是他们一手缔造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没有发言权,只有听话权。
 
“听话,照做”是职场黑话,也是家长对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封锁。
 
大多数家长的脑子里其实是没有成功这两个字的。
 
他们想的就是孩子能够健健康康的,有口饭吃就行了。
 
所以,现在出没于北京三环的写字楼白领,跟80年代第一批纺织女工没区别。
 
这些年轻人的父母大概率是那会的打工人。
 
时代交错,技术更迭,原来出没于大工厂的男工女工们,现在出现在了写字楼的格子间里。
 
其实,在职场,没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有“铁打的薪水流水的兵”。
 
依据工资对照房价、物价的购买力,年轻人的收入可能还比不上那会的父母。90后人均负债12万,就是证据。
 

 
失去
 
一个不相信成功的家庭,会养育出有成功素养的孩子吗?一个不知道行业发展轨迹的家庭,能养育出高净值的孩子吗?一个不清楚除了学习之外出路的家庭,能让孩子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天性吗?
 
没可能。
 
所以,打压是常态,迷茫是常态,对抗是常态。
 
你会发现,当有人对一个中产的父母说有个年轻人一年赚了你们一辈子的钱,他们是不相信的;当有人跟他们说某个行业有机会,可以挣钱的时候,他们想的都是挣不到钱的情形,然后脑补自己吓自己。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他们被家长吓怕了,喊怕了,骂怕了。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不敢相信,不愿意相信,他们觉得自己配不上任何成功。
 
他们失去了挑战这个世界的勇气和决心。他们只能一直迷茫,然后放弃,最后算了,自己跟自己毫无理由的自洽了。
 
因此,想要改变思维,扭转局面,你真该换换环境了。在剽悍财富行动营,你可以改变自己的状态,拥有更强的行动力,你可以升级自己的圈子,拥有更多共同成长的战友,你将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总结一下,你配得上更好的。摆脱过去的环境和圈子吧,进入新的圈子,在一个新的、不确定的环境中,你会收获更多惊喜。相信不确定才有新机会,相信自己,你才能不再迷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