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返璞归真

 细细chen 2021-08-21
1

我承认,我真的是一个很不愿意八挂和追热点的人。

我没追过《我的前半生》,没看过《芳华》,也没有瞧过《前任3》还有最近老是给刷屏的《无问东西》和《恋爱先生》。

听说这些剧里的爱情错综复杂,跌宕起伏,或是勾心斗角,都是很火的电视或电影。

最近看到庆山.安妮回答读者的问话:

安妮平时看电视剧吗

答:不看电视。如果电视节目肤浅,容易让人的大脑习惯于懈怠、麻木。

虽然有点自我,但是正说中了我的心事,大概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庆山的原因吧!

总觉得她说的每一句话都直接截中要害之处,她的每一句话清新洁净,净化心灵,而且没有一句是多余的。

我就是这样子的人,做事情不愿意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喜欢朴素,简单,直接和执着。

2

因为家里那个老古董也没有什么爱好,就是喜欢看有关毛泽东的电视剧。

最近我在厅里来来回回的拖地的时候,眼睛也盯着电视看,不小心就给电视里的人物吸引。这场电视叫做《中国1921》。

讲的是中国共产常建立之前那段时间毛泽东的成长和寻找救国之路的过程,以及他和杨开慧的爱情。

毛泽东生长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官僚主义和资金主义压迫的水深火热中。他内心中有一种很强的信念:就是拯救中国,改变穷苦老百姓的命运。

他为了承救落后的中国,不停的学习和苦苦的探索,冒着生命的危险不畏惧官僚,艰难的一步一步的寻找救中国的正确道路。

经历了很多坎坷和冒险,他们在陈独秀,周恩来和李大钊的带领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最终找到了适合我们中国人民走的正确的道路。

从此毛泽东为此奋斗了一生,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

这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的老师,和他老师的一家对毛泽东的教育支持和爱。

还有他和杨开慧的爱情,朴素,纯洁,伟大,让人感动。

杨昌济先生是杨开慧的父亲,也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教授伦理学和哲学的老师,对毛泽东十分器重。

杨怀中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他工作认真细致、热情诚恳、生活朴素、治学严谨,对毛泽东非常关心,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毛泽东觉得杨怀中先生“弘通广大,最为佩服”。

杨怀中先生向北京大学章士钊举荐毛泽东,鼓励毛泽东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

在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杨怀中对他有很深的影响。毛泽东对杨先生也极其尊敬,杨先生过世后,毛主席经常怀念他。

可见这位老师对毛泽东以后走的路的影响是有决定性的。

还有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她和毛泽东的爱情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朴素,坚定,专一,执着,说一不二。

因为毛泽东是父亲的学生,接触的机会就自然多些,多次接触过毛泽东的杨开慧彻底喜欢上了毛泽东。而毛泽东在与杨开慧的接触过程中,对杨开慧也产生了好感。两个追求真爱和真理的人在北京寒冷的冬天里慢慢靠拢了。

杨开慧的父亲在临终前把她许配给毛泽东,对毛润之说:“男人就得给女人一个可靠的肩膀。”毛润之含泪答应。

当老师去世时,他们一家悲痛欲绝,毛泽东答应了送老师的灵柩回长沙,但又与上海会时间上有冲突,杨开慧知道此事后,对他说“润之,父亲的丧事你已经尽心尽力了。

父亲在世时,不止一次对我说过,凡事要以你的事业为重。现在驱张之事关系重大。你就送到武汉吧。这样两边都没误。”


 “小霞!”毛泽东感激地握住她的手,“只有你理解我!我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不把张毒驱逐出去,决不罢休!”


 “会成功的。到了上海,无论什么情况,都要注意保护身体,不可熬夜,要吸取我爸爸的教训。不可一到上海就把我的话给忘了。”开慧叮嘱说。

 这理解和关切的话语给毛泽东极大的安慰,同时他又感到一种无比的柔情和温存。

   小霞是个识大体温柔又善解人意的好姑娘。不愧为我们中国的国母。

3

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的时候,是杨开慧自己走去毛泽东的宿舍的。穿着平常的朴素的衣服,连红花都没有带一杂。

她说,我们不用花轿,坐花轿那是俗人之举。

毛泽东也是两袖清风,房子是宿舍,只有几张租来的板凳,和一张简陋的床,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当时他含泪的对小霞说,我没什么送给你的,真是对不起。

原来我们中国一代伟人的就是这么艰苦朴素的,不论是生活还是婚姻都是如此。

 虽然后来他们有些误会。虽然毛润之后来也娶了其他的女人。但小霞是他一生的灵魂伴侣。

有诗可以作证:

蝶恋花·向板仓

霞光褪去何凄楚,

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

奈何吾身百莫赎,

待到九泉愧谢汝。

无感霜风侵蚀骨,

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

恸声悲歌催战鼓,

更起刀枪向敌仇。

毛泽东

一九三零年寒冬

可以想象毛泽东思念杨开慧的痛心和悲泣。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诗词中“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怀念亡妻之作,几乎为世所知。

称“骄杨”,表达的是毛泽东对杨开慧的赞美;称“杨花”,则流露出毛泽东对杨开慧的眷恋和怀念之情。所以,他认为称“杨花”也很贴切。

在毛泽东的情感世界里,杨开慧永远是绽放在他记忆的深处的一朵娇美的花朵

1962年11月,杨开慧的母亲逝世。

毛泽东在给杨开慧哥哥杨开智的信中特别强调:“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

他说:

“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

这时毛泽东已是69岁的老人,是国家最高领袖,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无限深情就可想而知了。

杨开慧这位出身湖南著名学者之家的闺秀,不仅是一个贤妻良母,也是毛泽东早年革命活动的伴侣,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牺牲之壮烈更为人们传颂。

4

我不喜欢看明星,和那些乱七八糟的够血爱情故事,但是我喜欢看毛润之和小霞的爱情故事,看他们的爱情故事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点击蓝字

关注细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