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夜黑心明 2021-08-21
渐次消失的乡间谜语(风俗谜语系列)
作者:梧叶声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些民间农业用具及生活器物正在逐渐消失,现在我们若对孩子们说起“斛”“碓”“碾子”“笸箩”“戽桶”“鞋拔子”“火镰子”等,他们要么莫名其妙,要么答非所问,似乎这些东西都是世外异类。然而,纪录这些器用或者生活方法的谜语,虽不为当今年轻人所熟识,但从某种意义上看,则更具有存留的的价值与传承的必要。
这里介绍一些常见的乡间民俗谜语,以供有兴趣的朋友聊以解颐。
1、黄泥墩子铁筛箩,蓬头媳妇扁嘴婆。
此谜实在土俗,谜底是“锅台、铁锅、刷帚、锅铲”。但由于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尤其后一句更具拟人化,即使家庭主妇,也能心领神会。
2、家住潼关路不通,关公急得脸通红。张飞挺刀来杀伐,曹操点火烧草棚。
该谜取三国故事,运用谐音,“潼关”指“铜关”,意思是铜的关隘;然后一人一事,关公急得脸通红,写实,意即当事人非常着急;张飞来杀伐,即疏通关隘;曹操点火烧草棚,反讽赤壁之败,又实指事情结局。此谜底为“疏通旱烟袋吸烟”。
3、孔明借东风,周瑜用火攻。鲁肃哈哈笑,曹操怒气冲。
此谜更为贴切。谜底是“蒸粑”或“蒸煮食物”。灶里难得起火,吹风;火燃了,加大火力;水开了,沸腾似笑;大气上来了,怒气冲。全谜不仅句句扣史实,而且符合人物形象特征,非文人莫能制此。
4、弟兄四个共一周,一个生病三个忧。吃了驮医一帖药,弟兄四个平安乐。
  此谜也是谐音双关,“忧”谐指“悠”,晃悠悠;“驮”,即驮起来;平安乐”,也就是平衡了,安稳了。谜底为“垫桌子腿”。
5、长的木文公,短的篾文公,腰系藤文公。藤文公问孔,孔子对曰:钻之弥坚,仰之弥高,呼声在前,响声在后。
谜底为“打连枷”。此谜实在妙极。从《论语》里取得佳句,一语双关,“木文公”,即“穆文公”,实指连枷的长柄是木头的;“篾文公”指连枷的排掌是篾编的;“藤文公”谐“滕文公”,串枷篾是用藤条的;“问孔”,问孔子,实则穿过孔隙;“钻之弥坚,仰之弥高”,《论语》原话,这里指打连枷时一会儿向前钻,一会儿向上仰,神态毕肖,加上后两句状写声音,声形并茂。
     (请继续等待更精彩的土俗谜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