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维琴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8-21

心力衰竭(HF,简称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慢性心衰是在原有心血管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也可由急性心衰经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转变而来。由于目前心衰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仍居高不下,且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防心衰的发生及进展的能力,故慢性心衰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慢病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心衰患者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而名老中医的经验对慢性心衰治疗及中药新药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用药经验进行挖掘总结,可客观的提供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用药经验,亦有助于后辈继承和发展。郭维琴教授为首都国医名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50余年,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慢性心衰的遣药组方颇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收获颇多。


本文将从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入手,回顾性分析并总结郭维琴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经验。研究目的:挖掘郭维琴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特点、核心方药;归纳总结郭维琴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为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指导及启示。

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定性研究,以文献研究的方式进行。一部分为临床研究,通过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式,收集筛选郭维琴教授门诊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有效医案52份,并对其中173条诊次利用医案挖掘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探究用药规律,最后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总结归纳郭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研究可知郭教授治疗心衰的学术思想较为清晰,气虚血瘀、阳虚水泛为基本病机,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为治疗大法。但随着时间变迁,部分用药发生改变。郭教授治疗心衰临床疗效明显,但缺乏证据等级高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提供客观证据支持。


2.郭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

:①核心药物为:党参,红芪或黄芪,桑白皮,猪苓,茯苓,车前子,泽兰,葶苈子,丹参,红花,郁金,桂枝,炒白术,砂仁,浙贝母,紫苏子,紫苏梗。

②佐使药对主要为益气、理气、活血、散结、利水、安神、化痰、化湿、通便的药对。互斥药对结合临床实际应用,黄芪和红芪确为互斥药对,而剩余互斥药对,此结果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系,并不能说明药物之间存在绝对互斥关系,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究。


③常用药物加减规律为:便溏—苍术,大便干燥—瓜蒌、黄芪,咳嗽—浙贝母、黄芪,眠差—赤白芍、酸枣仁、远志,头晕—川芎,胸痛—郁金,夜尿—山茱萸、黄芪,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黄芪,肢冷—桂枝,自汗—浮小麦。

④药物聚类可视化分析所得药物组合模块或为益气活血组合,或为泻肺利水组合,或针对自汗、嗳气呃逆、纳差、眠差、头晕等症的药物组合。3.经验总结:郭维琴教授治疗慢性心衰倡导衷中参西,西为中用;病证结合,标本兼顾。治疗上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为治疗大法,重视调理脾胃,安神定志。通过中药治疗,达到提高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疗效,尽最大可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防治慢性心衰急性恶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