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写板栗,抒发乡情 |《浓浓板栗情》于金恺

 赛作文 2021-08-21

浓浓板栗情

潍坊市坊子区兴国小学六年级 于金恺

我的老家在五莲,爷爷在山上种了许多板栗树。【开篇点题,爷爷在家乡种植板栗】

每年五六月份,板栗树枝繁叶茂,树叶鲜亮碧绿,漫山遍野的板栗树,绿葱葱的一片,成为五莲山一道亮丽的风景。此时,也正是板栗树开花的季节。板栗花没有玫瑰那般鲜艳,没有牡丹那般华贵,更没有茉莉那般芳香,它的样子看起来就像毛毛虫,气味也不好闻,却成为家乡人驱虫避蚊的首选。花谢以后,结出的果实才是最让我魂牵梦绕的。【运用对比手法对板栗花进行描写,突出了板栗花的样子普通,作用却很大】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板栗成熟的时节。每当中秋节放假,我和爸爸妈妈都要回老家,帮爷爷收获板栗。

爸爸帮爷爷打板栗。长在高处的板栗,需要爬上树去打,这种危险的活儿爸爸是从来不让我去干的。我只好在一旁兴致勃勃地看着,时不时还学着大人的样子,像模像样地拿起竿子打几下。【看爸爸帮爷爷打板栗时的快乐】

爷爷和爸爸打栗子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在大树底下捡栗子。我总是缠着奶奶问:“奶奶,可以去捡栗子了吗?”奶奶总是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孙子,还没打完呢,再等等吧!”还没等奶奶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捡栗子,有几个淘气的“绿精灵”偶尔落到我身上,砸得我生疼,但我已经顾不得疼痛了,边捡边欣赏“穿着绿外套的小孩”掉落时发出的啪啪声,真好听,像轻快的打击乐,打击乐敲得越久,坐在一旁的奶奶笑容就更灿烂。【和奶奶捡栗子时的幸福】

“小刺猬,毛外套,脱去外套露红袍,红袍裹着毛绒袄,袄里睡着黄宝宝。”【此处引用谜语,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更体现了小作者的激动兴奋心情】大家猜到是什么了吗?没错,它就是板栗。它那带着刺的绿色外套,加上它那圆圆的身躯,让人感到它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里面有一个金子似的小宝宝,咬一口,清香甘甜,香气扑鼻,美味极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板栗果可爱的样子】

捡累了,我便坐在一旁欣赏起栗子来。因为成熟的程度不同,栗子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绿色的毛球,有的外壳裂开像咧嘴笑的娃娃,还有不少穿着“红外套”的娃娃……等我们捡完回家,总是要送一些板栗给亲朋好友,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欣赏栗子,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栗子成熟的程度,非常形象。】

板栗收获完之后,晒上几天太阳【怎么晒板栗?板栗有什么变化吗?】,让糖分出来,便可以煮着吃,炒着吃。最好吃的还属糖炒栗子,松脆可口,焦黄甜美,让人停不下来。无论是煮还是炒,都是一道美味佳肴。栗子的营养价值极其丰富,如果要滋补营养,炖一锅母鸡栗子汤,最好不过了,喝下去,顿时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还有的人加工成板栗糕和各种甜点,畅销世界各地,让家乡人富裕起来。【板栗的价值所在】

板栗虽然好吃,却凝聚了爷爷辛勤的汗水!每当看到市场上那黄灿灿的板栗,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家乡,想起最令我牵挂的爷爷奶奶,愿他们身体健康,笑口常开!【结尾紧扣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指导教师:郭爱凤)


赛作文点评

本篇习作围绕板栗倾诉的是浓浓的情,是作者对家乡的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对爷爷奶奶的那份浓浓的思念之情。

 开篇点题,爷爷在家乡种植板栗。然后按照自己回老家所看到的板栗的生长过程,围绕“板栗树、板栗花、收获板栗、吃板栗”这一系列过程进行了细致描写,从自己看到的到想到的,再到亲身体验到的,语言真实、朴实,那份对家乡的浓浓之情自然流露。

从文章的结构来看,像是仿写许地山的《落花生》:落花生一文是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一系列过程写的。

对板栗花描写,运用了对比手法,“板栗花没有玫瑰那般鲜艳,没有牡丹那般华贵,更没有茉莉那般芳香,它的样子看起来就像毛毛虫,气味也不好闻,却成为家乡人驱虫避蚊的首选。”连用三个“没有”突出了板栗花的样子普通,作用却很大。这段话的描写手法就是仿写许地山对花生的描写: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文章重点写了收获板栗的过程,从打板栗、捡板栗、赏板栗这几个方面来写的。写打板栗,抓住了一系列动作描写,“兴致勃勃地看着、学着大人的样子、像模像样地拿起竿子打几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孙三代打板栗时的快乐;写捡板栗,则抓住了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蔼可亲、笑容灿烂”,表现出我和奶奶捡栗子时的幸福;写赏板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对板栗果的样子进行了细致描写,“它那带着刺的绿色外套,加上它那圆圆的身躯,让人感到它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里面有一个金子似的小宝宝”“有的像绿色的毛球,有的外壳裂开像咧嘴笑的娃娃”表达了作者对板栗的喜爱之情。

然后写吃板栗,“煮着吃、炒着吃、板栗糕点”,突出了板栗的价值所在。

最后结尾紧扣主题,突出了板栗所承载的浓浓乡情。

文章也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就是对于事物的描写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如:对板栗树的描写过于概括,不够具体,“板栗树枝繁叶茂,树叶鲜亮碧绿,漫山遍野的板栗树,绿葱葱的一片”没有写出板栗树叶的独有之处。

再如,对于从树上刚打下的板栗,和我们吃的板栗是不一样的,我们吃的栗子都是棕色的,外壳是硬硬的,文中写的绿毛球、红外套都是什么?他们之间又是怎么变化的?怎么晒板栗?晒了几天样子又会有什么变化?因为这几个地方描写不够具体,所以会让读者产生疑惑。

(点评教师:王瑞荣)

END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何俊儒:生动的描述 深刻的感受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吕霄:层层推进 表现中心

《天天读写》约稿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