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降“尿蛋白”的药物

 鉴益堂 2021-08-21

浅谈降“尿蛋白”的药物

07-29 16:37夏翔,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华容县人民医院,健康领域创作者

谈到降尿蛋白的药物,我们首先得知道“尿蛋白”是怎么产生的,才好对症下药,提到“尿蛋白”,我们首先想到“肾脏”肯定出问题了,因此,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免疫反应,为什么要提这个这个概念呢?

因为“肾病”大都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产生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的表述有点多,不感兴趣的可以跳过。)

首先我们得理解“自身免疫反应”是什么东西,我这儿做个简单的比喻,大家就清楚了,将我们的身体当成一个国家,“免疫系统”就相当于国家的暴力机关-警察和军队,他们的作用:对内为清除社会的渣子,对外为消灭入侵的敌人,“免疫系统”也是身体的警察和军队,对内清除体内突变、衰老的细胞,对外抵御入侵身体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当国家的暴力机关认不清敌人后,就会将遵纪守法、正常工作的人民当成敌人一块杀死,“自身免疫反应”也是这个意思,身体的“免疫系统”无法识别正常的身体细胞,就会将正常的身体细胞认为是病变的细胞而杀死,正常细胞死亡后身体出现各种病症,一部分肾脏的正常细胞死亡后,就会产生“蛋白尿”。

红细胞

通过上面的表述,我们知道,为了治疗肾脏病,将“尿蛋白”降下来,我们必须得减少或者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那有什么药物可以产生这种效果呢?

1.糖皮质激素:就是我们所说的“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激素副作用众多,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赘述了。

2.细胞毒或者免疫抑制药物:常见的有“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环孢素”等。他们的使用方式各有不同,一般必须要在完善病理检查的基础上使用。

3.新型药物(单克隆抗体),使用比较多的为“利妥昔单抗”,一般在前面两种药物无效的基础上使用。

4.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效果。

这些药物都是针对身体的“免疫系统”,既有治病作用,也极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而伤身,是把“双刃剑”,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

除了上述的几种药物,还有些什么药物可以“降尿蛋白”呢?

1.目前认为最安全及有效的药物:ACEI/ARB类药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普利”和“沙坦”类药物,认为可以将尿蛋白下降30%-50%,常用的有:贝那普利、雷米普利、厄贝沙坦、氯沙坦等,这些药物常用于“高血压”患者,但对肾脏和心脏也具有保护作用,即使血压正常,也可以用来降尿蛋白,保护肾脏,而且用量有特殊,一定要在身体能耐受的范围内使用最大的剂量。

2.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吲哚美辛):虽然有将尿蛋白的作用,但是也会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损伤肾脏,而且停药后易复发,目前一般不推荐使用。

3.针对“糖尿病肾病”,目前有一系列的新型药物(SGLT2和GLP1)认为可以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肽”类和“列净”类药物,如: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

4.如果你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指标异常,使用合适的药物良好的控制血糖、血压、血尿酸、血脂也有助于降低“尿蛋白”。如降脂用的“他汀”,降尿酸用的“别嘌醇、非布司他”等。

5.中药制剂:认为明确有效的中药为“雷公藤”,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另外:黄葵、冬虫夏草、黄芪、正清风痛宁被认为对肾脏可能有保护作用。

6.左旋咪唑、卡介苗也有用来治肾病的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