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杰斯式论证:如何在辩论中真正说服对手?

 cat1208 2021-08-22
许多朋友在读了丹尼尔·丹尼特的《直觉泵》后,对其中提到的Rapoport's rules很感兴趣,希望我能多聊一些相关内容。
Rapoport的全名叫Anatol Rapoport,我们接下来翻译作阿纳托尔·拉波波特。他于1911年出生在俄罗斯,小时候就去了美国。
拉波波特是个奇才。他刚开始是学音乐的,学钢琴、指挥、作曲。后来,他又拿到了数学博士学位。他使用自己的数学思维,对于生物学、心理学、系统论、博弈论、社会学、语义学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贡献。
一般人能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出一些突出贡献,那就很了不起了。而拉波波特的视野并不局限于任何学科分支,他突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数学方法和他关于心理学的洞见,带到各个领域,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研究。
拉波波特死于2007年。他的学生评价他说,拉波波特知识广博,风趣幽默,对于各个学科都很有热情,也很擅长教学。
丹尼特提到的这个拉波波特规则,就是他对于“论证”、“人际沟通”、“和平与冲突”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接下来,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个拉波波特规则,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改变人类的三种方式

拉波波特认为,我们有三种不同的策略来改变人类的思想、言语和行为。这三种不同的方式,刚好对应着对于人性的三种不同看法。
1.巴普洛夫式策略:
使用巴普洛夫式策略,就是把人类看作奖励和惩罚的产物。只要对某个人的行为做出惩罚或奖励,那么就能改变这个人的行为。这类似于训练狗或者别的动物。狗如果成功“握手”,那就给点狗粮。狗如果咬坏了家里的东西,那就打它一顿。
我们人类教小孩子,或者劳改所里来改造犯人,也大多采取了巴普洛夫式策略。巴普洛夫式策略无所不在。公司里对业绩优秀的员工给出奖励,对某些违规员工做出惩罚,这也是在应用巴普洛夫式策略。
巴普洛夫式策略是有效的。但它的局限性在于,它只适合那种你能控制一个人的奖励和惩罚的时候。通常,张三要比李四的地位更高,张三才能对李四实施巴普洛夫式策略。比如,张三是老师,李四是学生。张三是家长,李四是小孩。张三是老板,李四是员工。张三是典狱长,李四是囚犯。
2.弗洛伊德式策略:
使用弗洛伊德式策略,就是更注重人类无意识的隐藏动机。就是试图指出某人内心中不为人知的动机,从而消解人们做某个事情的动力。而人们也就不会做那个事情了。
拉波波特举的例子,在中国,我不方便说。说了的话,估计大家就不一定能看到这篇文章了。我们换个例子。其实,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也非常重视改变人们的适应不良的自动化信念。这种“自动化信念”,也算是无意识的动机。
举个例子,小美特别讨厌小丽,无论小丽做什么,小美都要去挑刺。但小美也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不想故意和小丽做对。此时,有人站出来,对小美实施了弗洛伊德式策略。这人分析,小美之所以想跟小丽做对,就是因为小丽的性格和习惯,和小美前夫现在的妻子,很相似。小美是把对那个人的恨意,转嫁到了对小丽身上。而且,虽然小美长得也很漂亮,但小丽既漂亮又合群。小美也很嫉妒小丽。
总之,当小美内心中隐藏的动机,被自己发现时。小美也许就能消除这些动机,改变自己的行为。
弗洛伊德式策略的局限性也非常大。因为,大多数人并不像上述小美,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动机。大多数人可能会继续想要跟小丽做对。当小丽用弗洛伊德式策略,试图说服小美不要跟自己做对时。小美也可以使用弗洛伊德式策略,说服小美不要说服自己。所以,弗洛伊德式策略,只有在当事人本来就有改变的意图时,才有可能起作用。
3.罗杰斯式策略:
在心理咨询界,卡尔·罗杰斯的名气不亚于弗洛伊德。使用罗杰斯式策略,就是要在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共同思考并解决问题。
巴普洛夫式策略和弗洛伊德式策略,都是把人类当作被动的个体,可以被控制和说服。而罗杰斯策略,则是把对方当作和自己一样平等、主动的个体。我们必须要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对方的视角。要让对方认识到,自己充分尊重并理解对方,自己和对方是一条船上的同伴。
只有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双方都建立了真正的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改变别人的思想、言语和行动。
实施罗杰斯式策略,就是应用拉波波特规则。

拉波波特规则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丹尼特版本的拉波波特规则。丹尼特给出的这个版本,更加简短,实操起来也更简单。我会再补充说明一下,这个规则背后的理念。
先来看丹尼特给出的英文原文,也就是当我们想要批评某个对手,想要反对某个人说出或者写出的某段话时,我们要采取如下4个步骤:
第一步:You should attempt to re-express your target's position so clearly, vividly, and fairly that your target says, 'Thanks, I wish I'd thought of putting it that way.
第二步:You should list any points of agreement (especially if they are not matters of general or widespread agreement).
第三步:You should mention anything you have learned from your target.
第四步:Only then are you permitted to say so much as a word of rebuttal or criticism.
当我们想要反对、驳斥、批评某段话时,第一步,我们需要先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对方说的话。如果对方的话很长,那就可以简单概括一下。
“复述”在这里不是指原样重复,而是要换一种表述。这类似于做翻译。假设别人用汉语说了一段话,你需要将保持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翻译成另一段汉语。
而且,你翻译之后的那段话,或者你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之后的那段话,甚至要比对方的原文更加清晰易懂,更加生动形象,听起来更加合理。
比如,对方说了一段话,比如是“XXXX”。然后你说:“你是不是想说XXXXXXX?”
对方说:“没错。我就是想说XXXXXXX。你这个表达很好,甚至比我原来说的还要好。”
完成这第一步之后,对方就会认识到,你其实理解了对方想说什么。而且,对方也会察觉到你的友好态度。毕竟,你试图以更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对方的思想内容。
接下来,就要进行第二步了。第二步就是你要表达你和对方都认同的东西,你和对方的共识。
比如,你说:“其实,关于AAAA,我也这么想。而且,关于BBBB,我的看法和你和你一模一样。”
经过这个步骤,对方会进一步认识到你的友好态度。对方会认为你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识。你们俩之间是队友关系,而不是对手关系。
然后就是第三步。第三步要求你提到你从对方那里得知的新的东西。
比如,你说:“关于CCCC,我之前都不太了解。从你这里了解之后,真是太好了。CCCC让我获益匪浅。”
假设以上三个步骤,我们都完成了。那我们就可以进行第四步:反对、驳斥、批评对方的话。
比如,你说:“关于XXXXXXX,我认为这里有很大的问题。其中,DDDD是不对的。由DDDD支持的EEEE也就自然得不到支持。而且,从EEEE到FFFF之间的推理,在逻辑上并不有效。比如,考虑GGGG这个反例。在仔细考虑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比起XXXXXXX,与其针锋相对的YYYY更有道理。因为,YYYY可以从ZZZZ推出来,而且YYYY还有HHHH的支持。而且YYYY还能规避GGGG这个反例。并且……”
此时,假设你是那个被反对、被批评、被驳斥的人,你会有何感受呢?
你可能首先会觉得,自己遭到的批评是善意的。毕竟,对方看起来是一个善解人意且友好的人。对方似乎也知书达理,有一定学识。
对方对我的批评,其目标一定不是想要打击我,羞辱我。对方应该是想要真诚地指出我的错误,帮助我摆脱不实信息,帮助我避免被某些错误思想所误导。
所以,从情感上,我们此时似乎更愿意被说服。因为,我们更愿意被队友说服,而不是对手说服。
从理智上,如果对方给出的批评,确实很有道理。对方不是在误解我的意思。对方提出了一些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对方甚至还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这样一来,我似乎就被真正说服了。

拉波波特规则的使用难点

拉波波特规则非常简单易懂。但很多人在和别人辩论时,在试图说服别人时,并不会采用这个规则。
因为,采用这个规则,有两大难点。第一个难点是情绪上的。
当我们和别人辩论时,经常会产生一些厌恶、不耐烦、甚至生气的情绪。因为,辩论往往是由某个争议引起的,而争议很容易变成争论,争论又容易变成争吵,有时候,争吵又会直接变成打架。
而拉波波特规则,强调的是一种尊重、友善的态度。我们一般不会对某个与我们有分歧的对手,保持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比如,在第一步中,拉波波特规则要求我们以一种清晰且合理的方式,复述对方的话。
但如果你很生气,那你其实更愿意用一种非常荒谬且不合理的方式,来解读对方说的话。
在第二步和第三步中,拉波波特规则要求我们表达自己和对方的共识,甚至还要主动向对方提供的洞见表示感谢。
但如果你很生气,那你会觉得对方是个又蠢又坏的大傻瓜。自己和对方完全没有任何共识,对方也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完全不值得自己感谢。
所以,要想用好拉波波特规则,首先就是要保持一个冷静的态度。
对此,我算是比较有经验。因为,我偶尔会提到一些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比如爱国主义、动物虐待、性交易、自由意志、功利主义、自然主义、科学主义等等。此时,有许多人都试图反对我、驳斥我、批评我。而我完全没有任何生气的情绪。
关于如何在他人的反对、批评和驳斥下,保持冷静的态度。以前有和大家聊过不少,以后也有很多机会。这里先不提。
在采用拉波波特规则时,还有第二个难点。这个难点是智识上的。
简单来说,就是第四步其实不好做。有些人可能在应用了前三步之后,就发现,对方说得好像很有道理,好像没什么好反对的。
假设,我们都是本着求真的态度来交流。而我想反对某人的说法,显然是因为,我认为那人的说法不是真的。我相信自己的说法是真的。于是,我希望指出那人的说法没有得到充分证据的支持,应该采信我的说法,因为我的说法得到了充分证据的支持。
而智识上的难点就是,我们有时候并不掌握充分的证据,我们也不确信自己的说法是真的,更不确信对方的说法是假的。
所以,用好拉波波特规则,还需要我们自己拥有比较充分的知识和经验。如果某人说的话,刚好落到了我所擅长的领域内,那我就比较有信心,应用好拉波波特规则,成功说服对方。而如果他人给出的论证,恰好不是我们所擅长的领域,那就很难使用拉波波特规则,反驳对方的论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