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泽有琴尝无弦,一诗用三典不觉堆砌,这位诗人如何做到的?

 老街味道 2021-08-22

前言

宋人吕本中《紫微诗话》时,看到这样一段话:

从叔知止少年作诗云:彭泽有琴尝无弦,大令旧物惟青毡。我亦四壁对默坐,中有一床供昼眠。

元实深赏爱之云:“殆似山谷少时诗。”

这是七言绝句中比较少见的古体诗。诗中用了三个人物的典故,可以看出诗人的潇洒和自信。

前两句是明典,最后一句是暗典,所谓水中著盐,即这种用法。

一、彭泽有琴尝无弦

彭泽是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宋书·陶潜传》中记载: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陶渊明曾经求得一个彭泽令的职位,但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是解印绶去职归乡。

躬耕之余,陶渊明喜欢饮酒,每次喝酒来了兴致,就把自己收藏的无弦琴拿出来拨弄一番。

吕本中的从叔叫吕钦问,字知止。吕钦问把自己与三个古人相比,可知少年人的自信。

二、大令旧物惟青毡

大令,指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王献之(344年-386年)。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太元十一年(386年),时任中书令的王献之去世,堂弟王珉接任中书令,为了区分二人,当时人就哥哥王献之为“大令”,弟弟王珉为“小令” 。

《晋书·王珉传》:

( 王珉)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大令', 珉 为'小令'。"

史书记载,王献之风流潇洒,遇事从容不迫。晚上家里来了小偷,王献之发现后也不着急,等东西都快偷光了,他才说话,让小偷把青毡留下。

这个故事出自《晋书·卷八十》:

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

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大令旧物惟青毡。诗人这里用”惟“字,体现了王献之的性格。家中财宝任人偷取,但是一块不值钱的”青毡“却被如此看重。

三、我亦四壁对默坐

四壁默坐,诗人家徒四壁无言静坐

前两处用典,陶渊明生活自是艰苦,王献之虽然不是穷人,但是开口时,家里东西都快被偷光了。因此用”四壁默坐“也并非不妥。

吕钦问是吕公著的孙子,吕公著曾经在宋哲宗时任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宰相), 其父吕希绩也是朝廷命官。可知其家中应该不至于穷困至此,诗人夸张而已。

四、中有一床供昼眠

仅仅从字面意思理解,吕钦问空空的屋子中,只有一张供他可以睡觉的床而已。

但是这里的“睡觉”不简单,诗人说的是”昼眠“,知道这个典故,就明白吕钦问又一次搬出古人来自比了。

读过《声律启蒙》的朋友,应该记得这副对联:"潘岳不忘秋兴赋,边韶常被昼眠嘲。“

边韶,字孝先,东汉学者,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边韶在大白天睡觉,学生们悄悄作三字诗嘲笑他。边韶作诗反驳,展示自己学问和辩才之外,还警告学生们要尊敬老师:

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诏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韶之才捷皆此类也。《后汉书·卷八十上》

宋人李颀《古今诗话》中说:

作诗用事要如水中著盐,饮食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藏也。杜少陵诗,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人徒见凌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

用典以”水中著盐“为妙,不知道用典的,也能解释这首诗。知道用典的,便更近一层,探得作者深藏的含义。

结束语

吕钦问一首诗只有四句,用了三个古代先贤的典故。因为有明典,有暗典,并不令人觉得过于堆砌。。

第三句转折妙,一个”亦“字,把自己和陶渊明与王献之联系起来。最后一句,用”昼眠“暗典,又把自己与边韶作比。

再回顾一下这首诗:

彭泽有琴尝无弦,大令旧物惟青毡。我亦四壁对默坐,中有一床供昼眠。

@老街味道

不敢雕虫薄古今,漫游唐宋养诗心,分享几首原创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