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焦尾吟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3-11-15 发布于天津

焦尾吟

怎解秦青声振林?应思弦外有遗音。

嵇康寸断广陵曲,陶令长珍彭泽琴。

三顾鸣筝生远志,一抡击筑死余心。

子期逝去伯牙老,此际谁听焦尾吟?

【注释】这首诗作于2023年11月12日。

诗的意思是:怎么去解读秦青的歌声振林?应当去思索弦外一定会有遗音。嵇康肝肠寸断的是广陵散,陶令长久珍惜的是彭泽琴。三顾隆中的弹筝生发的是远大之志,一抡秦庭上的击筑表达的是死去了余心。子期已经远逝伯牙业已苍老,此际谁还能听孤独的焦尾之吟?

首联中的“声振林”,即“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语出《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见唐代诗人赵嘏的《闻笛》诗:“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这一联中的“弦外遗音”,语出《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意思是乐声中蕴含有令人难忘的韵味。见宋代诗人陆游的《雨后殊有秋意》诗:“天地新秋入苦吟,诗书万古付孤斟。爱君忧国孤臣泪,临水登山节士心。只叹鼻端无妙斲,岂知弦外有遗音。剡中胜践今犹昔,安得高人支道林。”

颔联中的“广陵曲”,即广陵散。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见宋代诗人萧豳的《题汪水云诗卷》诗:“孀娥灵药被论偷,碧海青天伴夜愁。归郭令威空化鹤,度关老子偶乘牛。广陵散在斜阳远,梁父吟成昨雨收。我亦云间旧鸡犬,与君相对击茶瓯。”

这一联中的“彭泽琴”,即“陶令琴”,指陶潜的琴。陶潜曾经作过彭泽令,所以这里称“彭泽琴”。典出《晋书·隐逸传·陶潜》:“(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用典见宋代诗人张舜民《题隔师松斋》诗:“未解子荆流可枕,冷笑陶令琴无弦。临流有耳安用洗,续弦得膠还自煎。不禁巢边黄口闹,不作竿上鮎鱼缘。但欲移床倚西壁,共师饱听松风眠。”又见宋代诗人吕钦问的《无题》诗:“彭泽有琴尝无弦,大令旧物惟青毡。我亦四壁对默坐,中有一床供昼眠。”

颈联中的“鸣筝”,指弹筝。见明代诗人何良俊的《乙卯八月余觞客青溪之上坐有李节鸣筝质山咏》诗:“虚馆鸣筝秋正清,停弦掩抑最关情。当年爱杀恒司马,赏会由来是此声。”

尾联中的“焦尾吟”,即焦尾琴的声音。焦尾琴,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用典见元代诗人廖大圭的《独坐》诗:“秋风一来林院深,开户自弹焦尾琴。丛木寒凉独鹤白,乱云高下群山阴。老天有月照閒坐,清夜无人同苦吟。古来穷饿得不朽,我生与世空浮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