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追求“妍美”好,还是追求“拙美”好,哪一种更能代表传统?

 昵称69290948 2021-08-22

文·段宏刚

书法在中国传承和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书写法度和审美体系,古人根据经验,把不同书法的审美风格归类为四大类型,分别是秀美、壮美、拙美、奇美,它们各有各的艺术趣味,被不同的人所推崇。

秀美类型的书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妍为美”,笔法严谨,书法线条流畅自然,呈现出端庄、秀逸、妍媚、优雅的审美特征,宛如江南少女那样千娇百媚,看起来漂亮,让人很舒服。此类型的书法家以“二王”、米芾、赵子昂等人为代表,明朝流行的“馆阁体”也属于这种类型。

书法追求“妍美”好,还是追求“拙美”好,哪一种更能代表传统?

拙美类型的书法,书法线条看起来歪歪扭扭,用笔肆意、张扬,充满野性,流露出朴实无华的原始美与自然美,就像原始陶器上刻画的线条那样不加修饰、浑然天成。此类型书法以颜真卿(行书)、徐渭、郑板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早期的甲骨文、石鼓文、钟鼎文也属于这种类型,玩现代书法的人,大多数也追求拙美。

在书法创作中,到底应该追求“妍美”还是应该追求“拙美”?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在于个人的趣味爱好。

实际上,一名书法家喜欢什么类型的书法,擅长写什么风格的书体,跟他自身的个性、气质、学养,乃至生活环境、精神状态和师承关系有极大关系。

一名个性张扬强悍的人,他是很难写出富有书卷气的书法的,就像一个粗人很难干好细活一样。

书法追求“妍美”好,还是追求“拙美”好,哪一种更能代表传统?

反之,一名温文尔雅、看起来秀气的人,让他在书法中融入庙堂之气和野性之美也并不容易。

书法是书法家个性气质与思想格局的外在映射,一个人的个性气质首先决定了他对哪一种书体上更来电,更容易取得成功。

学养深厚的人,因为知识面宽,见识广,所以,他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就比普通人更加强烈,在创新精神的驱使下,他会尝试创作不同类型的书法,不断尝试着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当他找到自己的风格并定型后,就自然而然成为一代大家。历史上,几乎每个书法大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性格偏向于阴柔,相对来说,更喜欢以妍美为主的书法风格,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性格偏向于粗犷和阳刚,对壮美和拙美的书法风格更感兴趣。

书法追求“妍美”好,还是追求“拙美”好,哪一种更能代表传统?

当然,一个人喜欢什么类型的书法,跟他的书法启蒙老师也有很大关系,老师的风格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一名书法爱好者来说,如果对自我认知不会出现偏差,搞清了自己的趣味爱好,在学习和创作书法上,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最起码不会走很多弯路。

许多人由于没有看清自己,对某种风格的书体研习一辈子也无法入门,这确实是很可悲的事情。

“妍美”风格与“拙美”风格,哪一种更能代表传统?

这又是一个让人不好回答的问题,只能通过梳理书法史后,勉强找到答案。

书法追求“妍美”好,还是追求“拙美”好,哪一种更能代表传统?

汉字跟书法基本上同一时间诞生,在原始社会,书法刻写在甲壳、骨头上,俗称“甲骨文”。那时的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字体结构也算不上规范,人们刻写书法时,不求造型有多么美观和优雅,完全是随心所欲地刻写,只求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能记录一些事件就足以。

因此,甲骨文的线条是朴实的、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修饰的,跟“拙美”风格不谋而合。

后来,书法被刻写在石块和青铜器上,俗称“石鼓文”与“钟鼎文”,文字形态也从象形文字逐渐演化为大篆、小篆。

由于石块和青铜等书写材质质地坚硬,在刀法的运用上很难掌控,不容易刻写出中规中矩、合乎法度的字体,所以,石鼓文和钟鼎文依然保留了许多“拙美”的特色,看起来笨拙、粗犷、朴实,却流露出鲜明的金石之气。

书法追求“妍美”好,还是追求“拙美”好,哪一种更能代表传统?

战国时期毛笔的发明,以及西汉时期“造纸术”的改进,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变,最根本的变化来自书写材质的变化。毛笔因为有弹性,比较容易控制笔法、墨法、笔势和章法,纸张质地柔软,具有吸水性和渍化作用,利于毛笔在上面发挥笔墨的性能。

由此,从两汉之后,书法艺术的趣味性大大提高,成为书法家展现个性气质的好载体,关于书法的创作方法、理论、审美规则也不断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家在创作中,也有意识地把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

生活在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因为出身豪门望族,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位书法集大成者,影响力巨大,他所追求的如同江南水乡那样妍媚、秀气、超逸的书法风格,很快成为时尚,引起了当朝以及后世书法家的推崇和效仿,这种书风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

书法追求“妍美”好,还是追求“拙美”好,哪一种更能代表传统?

从东晋到明末清初这1300多年里,整体来说,“妍美”书法是主流,也代表了书法的传统。

当然,在这1300多年里,追求“妍美”风格的只是大多数书法家,还是有不少具备创新意识的书法家,如,盛唐的颜真卿,南宋的张即之,元末明初的杨维桢,都是追求“拙美”书风的佼佼者。

从清代中期以来,“碑学”逐渐兴盛起来,并诞生了郑板桥、金农、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李志敏、于右任等碑学大师。碑学以研究碑刻书法为主,由于碑刻书法带有鲜明的金石气和拙朴味道,这些研究碑学的大师在书法创作中,自然而然地把“拙美”书风当作首要追求。

书法追求“妍美”好,还是追求“拙美”好,哪一种更能代表传统?

在这些碑学大师的影响下,流行1300多年的“妍美”书风很快被“拙美”书风所替代。

到当代,“妍美”书风和“拙美”书风都有很多拥簇者,它们都是从中国书法这棵大树上成长起来的枝杈,代表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方向,也代表了不同的书法传统,各有各的艺术价值,不能说哪一种书风更好更能代表传统,只能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妍美”类型的书法由于看起来端庄漂亮,普通大众欣赏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它在普通大众之间的支持率非常高。

而“拙美”书法看起来比较怪异和夸张,如“乱石铺街”,甚至有“丑书”之嫌,跟普通大众的审美趣味有较大距离,因此,在民间它的支持率一向不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