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兴国‖吾父亲蛮像“许三多”

 新时代文学 2021-08-22

吾父蛮像“许三多”

刘兴国

父亲没能抗过五十多年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于戊子年腊月廿二(公元2008年1月29日)凌晨4点多钟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享年八十有一,属于善终正寝。

回老家办完父亲的“白喜事”后返沙市,就想立马写篇文章怀念他。可他太平凡,正感到“切入点”难找之际,恰值央视一套热播《士兵突击》,越往下看,我眼前越亮——父亲不就是他那个年代、那个生活层面的“许三多”吗?他忠厚善良、木讷执拗等等脾性与许三多几多相似。于是就写下本篇文字,在当时我加盟其间的本地江汉商报发表。在此中元节就要到来之际,在微信平台再发一次,以示对他老人家的纪念。

在吃计划经济大锅饭的那个年代,父亲对待两件“小事”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记忆。一件是:我们京山永隆因是棉产区,土地都种棉花了,所以连吃白菜都十分困难。一次,父亲从几十里外的天门张港一叔伯姑妈家里,哼哧哼哧地“顺便带回”一担白菜,作为稀罕之物,计划给伯伯叔叔们每家都分上几棵。由于“分配”时,又有不在“计划”之列的登门碰上,父亲就来了个见者有份。这样到最后,竟然没有我们家的了,母亲和我们几姊妹难免有些抱怨。

对此,父亲只是用他那特有的“讷讷”之声,断断续续亮出他的观点:吃几棵白菜就长蛮多肉?不能有的给,有的不给;有的多给,有的少给。出现这种情况只有我们自己不吃嘛,有好大个事嘛?

另一件是:那时,生产队每年都要下一些粉条分给社员,为免晒粉条时鸡鸭等禽畜偷食糟践,要将粉条拖到离村子很远的“开线”去晒,这就要有人在那里看守,“守晒”人选自然要物色大家都信得过的。而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年年都落在父亲头上。每当晒粉时节,中午送饭的任务就别无选择地落到我头上。

有一次我“强烈抗议”:“队里为什么回回都要您守?就不能安排别人也守一守?”

而他依然不太流畅地表示:别个守,不是一样也要屋里的人送饭吗?大家都知道你学习还可得哈,作业在学校就做完了,小娃的力气去了有来的,多跑点路,有好大个事嘛?

其实,牢骚归牢骚,他就是不给我戴“高帽子”,我还不是一样得为他送饭。

这就是我的父亲。就是因为他秉性如此,所以扁担倒下不知是“一”的他,不仅基本上当了“一辈子”农村干部,而且还是一个有点小名气的得奖专业户。对他动不动就得个奖回来这一点,我是比较感兴趣的。

那时我所享用的一些够点档次的学习用品,诸如硬壳本、依金笔,都是由于他表现突出,得奖给我“得”回来的。

这就是我那蛮像许三多的老父亲。

 (2021/08/19



 【作者简介】 


刘兴国,湖北荆州自由撰稿人。1987年转业地方,2007年按国家相关政策提前退休。退休后,曾应聘加盟湖北《江汉商报》等媒体。

业余爱好写作,在各类报刊杂志和微信平台发表过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论文、杂文、文艺评论、新闻等各类作品若干。其中,《传奇将军的小酌》获全国有奖征文唯一的一等奖;《乡镇企业近亲繁殖现象透视》获湖北省企业家论文竞赛一等奖;《“天使”助我度危难》获荆州市“医者仁心”主题征文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