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冰岛建交50周年,这部儿童剧如何承载中国文化?

 昵称535749 2021-08-22

文化产业评论 

08-17 09:09

  正值中国冰岛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艺术家以儿童纯真的视角共同描绘出一副“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奇妙画卷。《冰梦岛》从古典“天道-人伦”观念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式文化价值谱系,直击舞台之下的千万心灵,也实现了文化价值的形象创造。同时《冰梦岛》采取了小规模、高频次、矩阵化的运营策略,以小巧精致的艺术表现实现了定向精准的影响力扩散,创造了具有社会关怀意义的儿童剧新范式。

  作者 | 石力铭(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李丽婷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4282字 |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2014年以来,全国儿童剧市场迎来增长期,儿童剧演出场次和票房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长期繁荣趋势。据相关统计,2019年中国儿童剧演出总票房超过10亿。尽管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演出行业带来沉重打击,但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和增长新阶段,儿童剧市场的快速增长势头并未减弱。

  虽然在数年中,国内儿童剧的品类和质量都得以提升,但“大而不强”依旧是儿童剧市场的主要问题。特别是依靠原版引进驱动儿童剧市场发展模式,同样导致相关产业体系不够健全、产业增长源动力不足、市场深度挖掘与品牌影响力根基尚浅等问题。据道略文旅的相关分析,引进国外原版儿童剧演出场次仅占演出场次的20%,但票房总收入占比超过30%。质量不足和单位价值产出偏低依然是困扰国产儿童剧的主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一部名为《冰梦岛》的儿童剧横空出世,或许可以给未来儿童剧的发展提供典范性参考意义。

500

中国式文化价值谱系开启文创经济价值密码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环保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主要国家都结合自身社会的文化价值逻辑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在中国,党的十九大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共生之路。”支撑起这一系列中国主张的,正是从古典“天道-人伦”观念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式文化价值谱系。

  在这一大背景下,《冰梦岛》值中国冰岛建交50周年之际,邀两国艺术家共同创作,以儿童纯真的视角描绘出一副“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奇妙画卷。

500

  尽管《冰梦岛》主题立意颇为宏大,不似“典型”儿童剧,但《冰梦岛》并未因此陷入刻板化的单一价值向度说教。故事剧情以主人公卡卡的个人成长视角切入,借助“问题儿童”卡卡与冰梦岛的小动物们之间的爱憎友谊,将深邃立意编织进童年梦境。

  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和舞台空间下,《冰梦岛》通过解构主人公与小动物们的记忆、现实和梦境,构造出一部可读性极强的价值谱系文本,囊括了个体视角下的亲情、友情、爱情、勇气、心灵关怀与人类和自然视角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如此高密度的价值叙事出现在一部儿童剧之中实属罕见。而且在面向儿童的故事讲述中,这些典型的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随着故事推进徐徐展开,毫无生硬违和之感。从家庭生活图景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山理论”,都在这个梦与现实的交汇之中找到了恰当的表达方式,编织出一部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谱系。

500

  或许有人看来,这种高密度的信息输出与时而带有强烈批判性的沉重剧情超过了儿童的认知范畴和理解能力。但这正是儿童剧的本真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中国的儿童和家庭关系也在随之改变。家长观念的变化带来了更加平等和更具成长性的家庭空间,而孩子也因为外部世界信息量的增多与教育的精细化而更早开始思索自己与世界。这是社会整体认知层次提升在家庭内部的反映,《冰梦岛》正是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变化,清晰定位自己的受众人群,为家长和孩子同时呈现多维度、多层次的价值表达。

500

  尤其是在舞台表现中,《冰梦岛》以直白的剧本语言突破了传统家庭教育中的诸多“禁忌”。面对儿童暴力问题,直言“伤害不会因为他是个孩子而不到来”。谈及两性爱情,妙语“我爸爸妈妈就是爱情”,采取积极的态度正向引导孩子和家长直面世界、解决问题。这正是近年来家庭教育进步的一个缩影。

  在这些颇为大胆的舞台尝试中,《冰梦岛》摸索着社会性文化艺术创作的价值密码。一部儿童剧何以吸引孩子和家长?何以形成深刻的感染力与品牌影响力?何以塑造稳定的消费客群实现经济价值转化?其核心注定要回归文化的本质,即传达一种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让社会成员通过艺术找到自我呈现、自我表达的方式和语言,为无形的文化价值雕刻有形的“灵魂”,哪怕观摩和参与其中的社会成员年岁尚小。

500

  在《冰梦岛》中,我们看到了对一个自闭儿童的关怀,看到了对家庭价值的珍视,看到了对友情、爱情、勇气的歌颂,也看到了对文明发展方式的反思。这些文化价值凝缩成名为“冰梦岛”的情景,而这一情景的底色,正是无数孩子与家长所憧憬的理想生活。“冰梦岛”用艺术创造和价值表达直击舞台之下的千万心灵,也实现了文化价值的形象创造。

阵化运营:文化消的温情引

  《冰梦岛》是一部低成本的小剧场儿童剧,相形于大舞台,很难获得规模性的商业延展。但《冰梦岛》采取了小规模、高频次、矩阵化的运营策略,以小巧精致的艺术表现实现了定向精准的影响力扩散。

  2021年6月,《冰梦岛》于北京未来剧院、世纪坛剧院完成首轮10场演出,并同步举办动物保护主题艺术教育展览和绘画大赛,展演同频,时序互补。同时,线上交互式视频演出版本也将投放各大视频平台,线上流量与线下内容高度融合,形成核心内容主题。依托舞台,《冰梦岛》展开多元运营拓展,打造演出+展览、课程+培训、游学+体验、动漫+衍生品等多种跨界高度融合的全频谱艺术教育品牌项目,将舞台艺术的影响力效能通过运营矩阵定向转化为小规模、高频次的消费体验内容。

500

  在这一模式引导下,小剧场不仅规避了规模陷阱,还以小巧精致的艺术表现更好地适应了多中心、快节奏、碎片化的现代生活方式。轻量化的小空间演出也能为孩子和父母创造出自由的内容体验感,也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家庭生活。再辅以社群化的用户留存策略和持续的多元化内容输出,更能够激发家长们的文化消费愿景,从而丰富家庭文化生活,让家庭教育更为生动和具体,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此外,《冰梦岛》还充分结合鲜明的主题价值,以价值传达引领家庭行动,将剧目中展现出的温情和美好、爱与勇气扩散到舞台之外,形成良好的品牌文化氛围,从而为日后的持续商业化奠定基础。

500

造具有社会关怀的儿童新范式

  除了艺术创意和商业推广上的巧妙之处,《冰梦岛》最引人关注的价值或在于它为儿童剧市场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也为儿童剧的创作奠定了新范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儿童剧市场都在争论国产儿童剧的内容创作问题。众多国产儿童剧缺乏精细化的价值传达、缺乏启智性一直为人所诟病。同时,脱离生活现实和过多搞怪内容也使得教育意义大打折扣,甚至对儿童成长和教育产生负面效果。

500

  《冰梦岛》的诸多大胆尝试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首先,剧目的人物设计更加贴合现实世界。主人公卡卡因为家庭问题而产生性格缺陷,小动物们因为人类的捕猎而身体残疾。尽管“残缺”会让剧目观感变得些许“残酷”,但恰是这样的“残缺”才体现出艺术的关怀意义。毕竟现实中的家庭和儿童可能都会面临诸多烦恼,比如父母缺少时间陪伴孩子,比如成长道路上的坎坷。《冰梦岛》没有回避这些问题,反而通过直面问题和克服困难,尝试去激发孩子的勇气,让虚幻的梦境变成美好的现实,告诉人们世界会因为每个人的努力而变好。

  其次,密集而丰富的价值传达赋予了剧目完整的价值逻辑线索。在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中次第展开个人情感与品格的价值叙事。在故事中主人公内心矛盾随着剧情发展而不断堆叠。从一开始,“勇气和眼泪,真的是对立的么?”将观众也带入思辨式的自省。再到人类与动物的矛盾不断激化中的“我看到了他们的眼泪,所以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害怕”,又将个体的思辨带入紧张的生存背景之中。最终从主人公内心迸发出跨越个体、族群、物种界限的答案——勇气。“勇气是心中爱里开出来的花”,也是主人公“必须点亮”的“灯塔”。这种伴随矛盾逐层递进的艺术表达强烈唤醒了观演者的心理共鸣,呼唤孩子和家长拿出勇气走出封闭的自我,去维护家庭、拥抱集体、捍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其启蒙作用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智识层面,上升至思索个体存在意义的社会关怀层面。

500

  最后,剧目回避了严肃而枯燥地说教式展开,利用轻松诙谐的剧情和迥异的人物性格,通过现实与梦境的交叠和追问,呈现出每个角色内心冲突的根源,将观众直接带入情境之中。嬉戏打闹的快节奏场景内容不断激发着孩子们的兴奋点,而背后的悲剧内核,又会引发孩子和家长的价值追问——为了孩子们眼中的绿水青山,需要我们学会爱与勇气。

500

  从价值到内容形式的完整打磨,赋予了《冰梦岛》完整的戏剧灵魂,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可以不断探讨和引申的儿童剧新范式:是否可以将细腻的现实关怀、深度的价值表达与轻松而跌宕的演艺形式有机整合让国产儿童剧的创造彰显更大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关怀意义呢?也许这正是国产儿童剧完备剧制体系、提高内容质量、探索更多文化-商业价值转换模式的契机,这也需要儿童剧的从业者们拿出爱与勇气,去创造一座属于儿童剧舞台的“冰梦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