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乖,慢慢来

 特教梦 2021-08-22

乖,慢慢来

朱海欣

山西省吕梁学院教育系

提笔又想起那一无无比寒冷的冬天,那是我第一年在吕梁,没有羽绒服,没有人温暖,身体和心里都别提的冷。一天上午,阳光暖暖。在爱心社社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来到离学校不远处的吕梁残疾人技术学校。一路上听大家各种说笑,我心里却在胆颤,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一个群体(请允许我叫他们“被折断翅膀的天使”),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还没到校门口,就听到孩子们开心的“嚎叫”,也就在这一刻,彻底放下了心里的顾虑。跟他们做游戏,教他们认字,还有一个小男生,用稚嫩的笔体写下“我想爸爸~”,那一刻我的眼泪完全没有了抵抗力。虽然他智力迟缓,但是,爱,是一种本能。回学校的路上,心里暖暖的,吕梁的冬天再也没有之前那么的冷。只是因为心里装了一个明媚的想法:只有一有时间就去残校看望他们,陪他们玩,逗他们开心。虽然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但是还有更加需要自己的地方,那么也请投一束光芒给这些“天使”。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大一的下半学期,买了很多书,其中就包括与特殊儿童有关的《破碎的时光》、《偷影子的人》、《听见颜色的女孩》。宁致远的轻度抑郁症,在亲朋好友的一次次帮助,鼓励和自我的释放中看到了希望;那个可爱的,能够看到影子的男孩子在阁楼里一次次与自己,与自己的影子“格斗”;美乐迪,美丽到迷人的女孩,从小不幸患上脑瘫,在邻居V阿姨的帮助下,突破了自我,实现了借用“心声”电脑与外界交流的愿望,并且在“天才小子”的比赛以满分的成绩脱颖。  虽然上帝折断了他们的翅膀,但是,可爱的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冲破重重阻碍,获得新生,真的好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他们,哪怕只是一点点~好希望自己也像V阿姨那样有特殊的方法,让更多这样的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大二第一个假期,老师布置了访谈优秀老师的作业,有幸联系到佳伟妈妈,王老师。先是在网上搜到老师的资料,06年王老师被国家七部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采访这么重量级的老师之前,我恶补了好多关于采访的知识,那个假期把“杨澜访谈录”全部看了一遍,打完工,匆匆赶回家,去了老师家。其中 一个问题的答案,狠狠地戳中了泪点~  

“王老师,我最想问您的是,是什么原因支撑了您25年的教学生涯,又是什么力量督促您做到了现在这么优秀?”  

王老师浅浅一笑,说道:“说优秀呢,也谈不上,可能是份内的事情吧。具体说坚持了25年,本身我就是学幼师,我也喜欢幼儿,再一个,我也是一个当母亲的,作为一个母亲,看到孩子们活蹦乱跳就是最大的心愿。可是,看看咱们这些特殊的孩子,在无声的世界里,(王老师专门带聋哑幼儿)对声音没有任何的反应,看到他们,就不由的产生了同情心,也就不由的坚持了这么多年,再看看家长们,那种渴望的眼神,孩子们不会说话,他们一见到我,就像见到救星一样。”听着王老师温柔,充满慈爱的朴素的话语,竟也哽咽,无法言语。   

王老师还跟我说了一个她带过的孩子,现在21,22岁,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从当初的一句话不会说,到现在可以流利的表达,每到教师节和老师的生日,他都会打来电话祝福。的确,这一路的成长和蜕变,如果没有可亲可敬,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又怎么会如此美好。   

每次翻看跟王老师的访谈录笔记,都会获得一种力量,满满的五六页的笔录里,充满了王老师25年执教生涯的智慧,坚持,耐心,还有浓浓的爱心。笔录的最后一段,我这样记着:听着王老师的故事,想象着她每天骑一辆电动车,载几个聋儿穿街过巷,风霜雪雨,分不清究竟是师生还是母子的情意,真的,非常地感动。当我们都进入耄耋之年,当我们在人生的弥留之际,能带走什么?然而,王老师却从充实的生活中创造着无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访谈结束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准幼师,我能做点什么?将来入职后,该用怎样的微笑迎接每一批朝阳。是呀,我拿什么迎接祖国的朝阳?  

从大二下半学期开始,我不停的打印与特殊儿童有关的论文,阅读论文。看到了国外特殊教育的光芒,看到了国内教育界的冷漠和忽视~看到了无数投身特教工作者的不断前进,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这些孩子,深表欣慰。记得看过一篇关于融合教育利弊的论文,就问身边的同学,假如将来让你的孩子和特殊儿童在一个班里玩耍学习,你会不会愿意?答案当然不是很满意。这一步的确很漫长,但是,既然它的效果是好的,我就有责任让融合教育的光芒投射到我的工作环境里。

大三的第一个假期,拖着重重的行李,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北京。落脚之后,就让树源陪我去了之前联系好的家教家里。一个温馨书香的家庭,一个外表文文静静却从小被确诊为智力发展迟缓的女孩儿,拿着机器猫不停的按动播放器的按钮,嘴里不停的唱着儿歌,我在怀疑自己的能力,能否搞定她~在一次一次的磨合,一天一天的了解中,从表到里彻底认识了这个小女孩,也就在这一次次的互动中,体会到了做一名特教老师的不易和辛酸,也是在这一次次训练的失败和偶尔的成功之后,获得了无比的欢乐和成就感,真正体会到做一名老师的自豪与幸福。

 回到学校,小女孩的一笑一眸时时回旋在我的脑海里,游弋在我的梦境里。之后找了一些与特殊儿童有关的电影,其中《叫我第一名》、《马拉松小子》、《舟舟的世界》印象尤为深刻。《叫我第一名》讲述了主人公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导致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的声音的一种严重的痉挛疾病。但他始终乐观积极的坚持着教师 的梦想,默默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出色的老师,同时也找到了属于自 己的爱情。《马拉松小子》从外表上看起来,喜欢斑马和巧克力的楚元和同龄孩子没什么两样,一样的活泼可爱,招人喜欢。但他却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妈妈听到消息后绝望地晕了过去。之后,妈妈为了减少病症对孩子的影响,投入大量心血,请了教练训练儿子跑步,希望他能在真正的马拉松赛比赛中跑玩全程。楚元长成了20岁的小伙子,但是智力仍停留在5岁孩子的水平上。他会把弟弟当成老师般尊敬,一听见音乐就不分场合、地点的手舞足蹈,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他的目标,在良母恩师的支持鼓励下,他朝着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不断奔跑。《舟舟的世界》,舟舟是一个患先天愚型症也就是弱智的孩子,人们通常叫他傻子, 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舟舟是武汉交响乐团胡厚培的孩子,特殊的环境使他对音乐有着一种超常的敏感,这部记录片讲述的就是一个弱智人和音乐的故事。导演历时10个月跟踪记录了舟舟的生活轨迹,这部纪录片被展现的世界是全新的、有趣的、使人惊讶的和令人感动的。尊重一切生命、强调生命的质量、推崇人文的关怀和人与环境的关系是该片在理性层面上的思考。当然最欣慰的就是《舟舟的世界》,当代导演张以庆站到人性至上的角度,用纪录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著名指挥家,智障舟舟的生活。舟舟是千千万智障儿童的缩影,我们能做的,教育能做的就是让他们能够获得一种生活的技能,让他们更有尊严的活着!  

大三的第二个假期,老师再次布置了采访优秀教师的作业。当然,我还是毫不客气的联系了王老师~真该为我的厚脸皮点个赞喔。王老师给我推荐了同样优秀的张老师。在学校复习的差不多之后就回家去采访,不过还是很感谢佳伟(三年没见,男人味十足哇~)的带路。到了张老师家,孩子们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佳伟才跟我说,张老师假期办的班,这些孩子放了假也没地方去,家长们希望张老师能办个补习班,多交孩子们点技能和知识。张老师考虑再三,排除困难,筹办了这个假期班。   

初次见张老师,阳光,漂亮,年轻,热情,善良。之前准备好的各种消极的问题,在见到张老师的那一刻都忘的一干二净。因为在她的脸上,笑容里看不到一丝的倦意和厌感。 访谈正式开始。

朱:张老师,您觉得我将来当一名特教老师怎么样?嘿嘿  

张老师:很好。这是个朝阳行业,国家近来特别重视幼儿教育,也包括特殊幼儿的教育。出台了很多有利于特教老师的政策。不过你也知道汾阳财政很紧张,相对其他地方待遇,咱们这儿还差很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个行业很吃香,工资待遇都很好。可以考虑去大城市发展。  

朱:听张老师这么说,我又仿佛看到了不少希望。那张老师怎么看待职业倦怠呢?   

张老师:说不倦怠肯定是假的,每个人在刚接触一个行业,因为不了解,不熟悉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时间长了,自己也摸索出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而且自己面对的又是这样一个需要帮助,需要温暖的群体,有可能自己的一份努力可以换来他们将来更好的生活,所以你自己逼着自己也就能够应付自如,自然也就越做越有劲儿。当然还需要自己积极调整,出现问题,面对事情,冷静分析,乐观面对。  

朱:张老师说的确实有道理。真的是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摸索出自己的执教心得。敢问一句,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会不会对自己的家庭有一定的影响,这是我想从事这一工作唯一的担忧。  

张老师从容的说:没有影响。只有自己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这个工作还很有利于家庭的教育和和谐。

听着张老师的故事,看着她脸上稳稳的幸福感,我心里的疑虑荡然无存了。随后张老师带我进入她办的补习班里,给我看了孩子们用各种颜色的珠子编织的各种工艺品,那么精致,那样漂亮尽然全部出自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之手。看着这些成果,听着张老师的介绍,不知道是因为那一天的阳光很足还是这些话足够温暖,眼角略有湿润,嘴角充满了笑意,一股暖流就那样涓涓入心。   

采访结束,骑着电动车“驰骋”在回家的路上。微风吹拂,飘动着的除了衣角还有格外愉悦的心。想象着将来的一天,自己也作为一名特教老师,用自己的温暖和力量帮助着这些“天使”,待多年后也有那么一个,两个孩子,在教师节的那天,发来深情的感谢的短信,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回到学校,联系了学姐,知道她即将飞往今年最让我神往也最想为之不断努力的高府,心里真的是蠢蠢欲动。   

 还记得送给学姐的那一句,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而我今年的旅程就是走你之前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旅程结束,跟已经到达目的地的你相遇,并轻轻地说一句:我也来了。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能做的唯有坚持。   

 取题目《乖,慢慢来》,告诉自己,在这条特教路上,慢慢来,坚持到底,终会所有获。也告诉千千万需要温暖和关爱的“天使”,即便上帝折断了美丽的翅膀,也要乖一点,慢慢来,一切都会好的。  这样说来,还真的很感谢大一的那一次残校之行,如果时光倒转,我希望自己可以早一点,再早一点认识这样一个群体。我相信即使现在也不晚,只要喜欢,并为之坚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