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如何提高培智数学的教学效果

 特教梦 2021-08-22

浅谈如何提高培智数学的教学效果

和引红

蒲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内容提要】

培智教育本身是针对儿童群体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都明显低于正常学生的一种爱的教育。在培智数学教学中,我根据培智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易于操作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地适应家庭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智障儿童;数学教学;兴趣;

《全日制培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为了适应培智学校学生障碍程度越来越重,障碍类型越来越复杂,多重障碍越来越多的情况,掌握一定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数理运用能力,这些对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十分有必要。

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其平等参与社会,使他们拥有尊严、获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如何将这些贯穿到数学教学中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恰当的运用教学资源。

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力存在记忆不准确,记忆保持时间不长等特点,并且机械记忆占主要,他们几乎没有意义记忆。因此,要教智障儿童学习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要不断发展智障儿童的意义记忆。而智障儿童记忆力的培养,与智障儿童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还要注重培养智障儿童其他方面的能力,以此来全面提高智障儿童的记忆力。

教具的选用是教学效果的关键。因为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因此,使用教具能够激发智障儿童的情感,容易被智障儿童识记。因此,在智障儿童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那么智障儿童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

二、课堂游戏的趣味性,实用性。

游戏生活化是一种有规则、有目标和有趣味的活动。数学教学就是以游戏生活的形式,使学生在生活中、在兴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和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他是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它是智力落后儿童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智力落后儿童通过生活来认识事物,体会各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帮助智障儿童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知识的重点、难点与智障儿童喜闻乐见以生活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让生活为教学服务。

三、采用多种奖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奖励包括口头奖励、动作奖励、实物奖励,例如当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数时,都能跟上并数对时对同学们进行口头奖励“你(们)真棒”;当同学们回答对每一个问题时,都他们给动作奖励大拇指或者击掌;课堂的最后为表现好的同学分发小零食作为奖励。还有我们班实行的代币制活动,收效甚好。问题学生在奖励活动游戏中享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为智障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供有力保障,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的应用于生活,提供生活质量,这也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四、用生活场景替代现有的教学环境,在实际情境中教学。

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开展教学,并初步了解序数的概念。以故事形式开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比如:有一节课,我是这样教学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字0到8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坐汽车去羊村为主线,汽车会到达7个站点,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这样,将静止的对象活动化、生活化、实际化,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细致化,他们就能更容易接受。

因此数学课堂一定要立足于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创早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灵活应用资源,巧用生活经验理解数学问题。同时又应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发掘学生智力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课堂与生活的完美统一,提升数学课堂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概论》第五章 

刘全礼  李玉向  汤剑文  郭爱鸽

《超市数学》教学设计      张丹丹

《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探》   周静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