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哲学思维模式形成不同的工作生活习惯

 昵称11410324 2021-08-22

哲学思维模式不同,不但文化观念不同,工作生活习惯也不同:现有人对中西方文化,和工作生活习惯予以比较后认为:

 西方文化是建立在以个体为基础以竞争为主导的文化,基于整体是由每个个体所组成的理念,其思维上表现为分析性思维强调个人权利的文化,可称为竞争主导的文化。东方文化和谐哲学理念影响偏重合作,其文化性格为均衡偏内向型,西方文化受斗争哲学理念影响偏重竞争,其文化为均衡偏外向型。这种文化性格偏差的不同,在生活的不同方面都有所表现。

现用中国和美国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之表现来比较:  

“姓名”为例―中国人的姓名,姓在前名在后,表现了个体对于整体的从属。美国人名在前姓在后,表现了个体为先。以信封书写为例—中国人信封上写地址收信人在上,自己寄信人在下,表现了对对方的尊重。美国人则是自己的地址在左上,对方的地址在中下,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而当今中国邮政快递所统一印制的填写邮单,就与其一致表现为文化转基因。中国人写地址从大到小,先国名,再地区街道号码,最后是姓名,表现了整体大于局部之整体观。美国人写地址由小到大,先姓名后地区,最后是国家,表现了对局部的尊重之局部观。中国人写简历从出生开始,现在在最后,表现了对传统先后之序的尊重,美国人写简历从现在开始,再到过去,表现了对现在的重视,对先后之序的颠倒,无形之中体现颠倒先因后果。中国人写日期从年到月日,从大到小“重大轻小”,美国人写日期从日到月年,从小到大“重小轻大”。中国人购物找钱从元到角分,从大到小体现“重本轻末”。美国人找钱从分到角元,从小到大体现“舍本逐末”。中国人请客以客人为主,不剩不算够体现尊客,美国人请客以主人为主,主人准备多少客人吃多少体现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文化观念不同体现在行为处事不同之上!

中医看病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主要从整体协调的角度来治病,重视整体。西医把人看成各部分的组合,找出发病的部分加以治疗,重视局部。上述种种不同的表现都源于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观念,导致不同的行为趋向。

    这就是中西认识事物的方式不同,形成中西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中西两种不同的哲学理念。所以讲整体观的中医学理论,需要的是中国古代整体观哲学理念,而绝不是中国现代局部观哲学理念。现代的中医学理论,用现代哲学理念去解读中医整体观,这种西体中用之汉话胡说,其结果中医学理论是有其名无其实。

2、中西哲学本质之区别: 中西哲学本质之区别,体现在中西哲学不同的理念之上:中国古代哲学之理念是和谐,表现在“统一对立”之法则上,注重的是“统一”而和谐。西方哲学之理念是斗争,表现在“对立统一”之规律上,注重的是“对立”而斗争。中国古代和谐哲学之理念,源于老庄内道哲学,西方斗争哲学之理念,源于黑格尔哲学。《老子》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报阳,冲气以为和” ,是说对立统一之阴阳,其运行变化是相互妥协的,是以“和为贵”。所以孔子才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就是说君子注重的是“统一”而求同,小人注重的是“对立”而求异,求同和谐,求异斗争。《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也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就是承袭的老庄内道哲学原理。被称之为西方哲学大家的黑格尔,其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的“对立统一规律”,忽视“统一”强调“对立”,认为事物之发展是靠相互斗争而不是相互妥协。认为“统一”是相对的,“对立”是绝对的。强调“对立”就主张“对抗”相互斗争,强调“统一”就主张“对话”相互妥协,“对立”之“对抗”破坏其统一性,妥协之“对话”则维护其统一性。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的外交方针,就是“求异存同” 的价值观外交,处处搞对抗,“同而不和”拉邦结派。而中国“求同异存” 的价值观的外交方针,则相反以“和而不同” 的和谐观外交处处讲对话,独立自主不结盟,这就是中西哲学理念差异所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