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水消肿、退热凉血良药——鸭跖草

 阿霖8431 2021-08-22

鸭跖草始载于《本草拾遗》,《纲目》云:“竹叶菜处处平地有之。三四月生苗,紫茎竹叶,嫩时可食。四五月开花,如蛾形,两叶如翅,碧色可爱。结角尖曲如鸟喙,实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细子,灰黑而皱,状如蚕屎。巧匠采其花,取汁作画色及彩羊皮灯,青碧如黛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谁?

鸭跖草,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竹叶草、鸡舌草、碧竹子,青耳环花、碧蟾蜍等。中药材鸭跖草全草长至60cm,黄绿色,老茎略呈方形,表面光滑,具数条纵棱,直径约2mm,节膨大,基部节上常有须根;断面坚实,中部有髓。叶互生,皱缩成团,质薄脆,易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3cm,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鞘,抱茎,叶脉平行。聚伞花序,总苞心状卵形,折合状,边缘不相连;花多脱落,萼片膜质,花瓣蓝黑色。气微,味甘、淡。以色黄绿者为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在哪?

鸭跖草喜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对土壤适应性很强,以湿润、靠近水源的地块为最好,如山坡、山涧、水沟附近湿润草地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地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鸭跖草采收季节为夏、秋二季,一般是采收其嫩梢或在幼苗长至20~30cm时一次性割收采收,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及时切段,然后将其晒干。贮存于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有什么药用价值?

鸭跖草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有抑菌、保肝、抗氧化、抗内毒素、抗炎等药理作用,使用方式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一般煎汤,剂量为15~30g;或用鲜品60~90g捣汁;外用一般取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脾胃虚寒者慎服。全草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退热凉血功效,可用于感冒发热、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咽喉肿痛、淋证、小便不利、尿血、肾炎水肿、脚气、痢疾、疟疾、鼻衄、血崩、白带、尿路感染、结石、痈疽疔疮、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毒蛇咬伤、犬咬伤等疾病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相关处方有哪些?

1.治流行性感冒:

鸭跖草30g,紫苏、马兰根、竹叶、麦冬各9g,豆豉15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外感发热,咽喉肿痛:

鸭跖草30g,柴胡、黄芩各12g,银花藤、千里光各25g,甘草6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上感高热及水痘:

鸭跖草30g,贯众15g,黄芩15g,射干9g,板蓝根30g。每日1剂,水煎服。[《新中医》1983,(6): 35]

4.治高热惊厥:

鸭跖草15g,钩藤6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5.治喉痹肿痛

鸭跖草60g。洗净捣汁,频频含服。(《江西草药》)

6.治流行性腮腺炎

鲜鸭跖草60g,板蓝根15g,紫金牛6g,水煎服;另用鲜草适量,捣烂外敷肿处。(《浙南本草新编》)

7.治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鸭跖草、野菊花、马牙半枝各30g,田基黄15g,甘草6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8.治黄疸型肝炎

鸭跖草120g,猪瘦肉60g。水炖,服汤食肉,每日1剂。(《江西草药》)

9.治赤白痢疾

鸭跖草15g,竹叶9g。水煎服。(《吉林中草药》)

10.治小便不通

竹鸡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11.治水肿、热淋

鸭跖草30~60g,车前草30g,天胡荽15g。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12.治疟疾

鸭跖草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3.治咯血、吐血

竹叶菜、地星宿各60g。捣绒,冲淘米水服。(《贵州草药》)

14.治高血压

鸭跖草30g,蚕豆花9g。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申明:文中所有处方仅供参考,请以医师开具处方为准!

素材来源:

华柄数据服务平台,《全国中草药汇编》,《世界药用植物速查辞典》,《中国药材标准名录》,《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典2015》 ,《中华本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