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男人妻妾地位及关系

 春哥123 2021-08-22

古代男人妻妾地位及关系

中国古代其实并不是实行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只有正房才是真正的妻,妾并不是真正的妻,这就注定了正房与妾的法律和社会地位存在重大区别。

妻妾数量

"妻"是应父母之言媒妁之约,明媒正娶过来的,是"正室"一个男人只能同时有一个老婆,包括皇上,同一时间也只能有一个皇后普通人更是一样,唐代律法就规定,“有妻再娶者徒一年,若欺妄再娶者徒一年半”;明代律法则要求,“有妻再娶者仗九十,离婚”。

妾则不然,不能算作正式婚配,只是"侧室"、"偏房",不可称之为"妻"。不同朝代不同地位的人纳妾数量也不一样。唐朝亲王最多的妾的数目是十二个(详细地位纳妾数量可以观看往期视频),普通人到了明朝并且四十岁无子,才可以纳妾。但是可以通过娶“外宅”,收“通房丫头”等方式来避开礼法和律法,类似如今的养小三和养小秘

古代妻妾婚礼

娶妻是非常正规的,需要门当户对,占卜八字,明媒正娶,男方所下聘礼和女方的嫁妆都十分丰厚,结婚时需要"十里红妆"的迎送亲队伍,女子着大红嫁衣,新郎披红挂彩乘马亲自迎亲,队伍在官道上拥有优先通过权,大小官员都要回避,这是南宋时留下的传统。女子到男方家,男方需中门大开(古代大家族,正门一年也开不了几次,但大婚一定是要开启正门以示隆重的),高搭喜棚,所有门庭披红挂彩,遍请亲朋好友,拜天地父母,之后告祖宗,入宗谱,皇帝娶皇后则通过午门等所有大门的中门,古代除皇帝也只有新科状元才能有此殊荣。婚后三日回门,妻子着仍着红衣,此外妻子为家庭内务之主,统领妻妾,管理家务,拥有对妾的惩罚和管理权。

娶妻的时候,送到女方家中的礼物、钱财被叫做“聘礼”,但是,纳妾的时候,男方给的一些财物,则被称作是“买妾之资”。古人服丧期间禁止婚娶,但却并不限制纳妾。《唐律疏议》中记载:“期服内男夫娶妾,女妇作妾嫁人并不坐。”

妾就简单多了,只需一乘小轿,由侧门入男方家,不会迎亲,聘礼很少,一般也无嫁妆,男方一般只请族内亲朋,只有内院才简单的挂几幅红绸,外面看不出此家在办喜事,婚后回门,女子只能穿蓝色衣服,妾在家庭中虽然也是主子,但也仅比下人强些,甚至不如管家或老家人混得开,如果能生的一男半女,也需可入宗谱。皇家的妃嫔答应等则由神武门入宫,虽也有个册封典礼,但规模和隆重程度与大婚显然无法同日而语

妻妾地位

正房凭借与夫的夫妻关系,对外分享丈夫社会地位和财富,其地位通常被视为与丈夫等同,高于地位仅次于其丈夫的其它男性,比如亲王的正房,地位高于郡王。对内则是女主人,地位仅次于丈夫,高于其它一切家庭成员,包括儿子。

“妾”这个字,从辛从女,本意就是罪女,即女奴的意思。所以纳妾不拘形式,也不必经历繁琐的结婚手续,更不必入宗庙、写入族谱,也就是说妾不能参加家族的祭祀,妾被排除在家庭之外妾的亲属根本不能列入丈夫家的姻亲之内,同时妾本家族内部除名。 唯一比正房“占便宜”的地方是,如果夫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被判灭九族,那正房由于是真正的妻族,她的父族和母族都要被抄斩。而妾由于不是真正的妻,只有她本人作为夫的家庭成员被杀,她娘家人不会受到牵连。

 妾提高身份的唯一途径就是生育。妾如无生育,能否进族谱都两说着,一旦生育,则算是真正与夫建立了亲缘关系,哪怕只生女儿,社会地位也能上个台阶。如果有儿子,那地位当然就更高了,等于在家庭里开了一房,如果未来这一支子孙繁多,她在族谱中的地位就会很高。但妾即使生子,也不能与正室PK。母凭子贵就是说的妾室。

妻妾身份转换

在古代,妻妾之间还有这样的差别,一旦做了妾室便几乎没有资格被扶正做妻子。哪怕你有成群结队的妾,但是,只要你没有娶妻,就还算是单身贵族,逍遥自在。如果不幸,即使夫家的正妻先死了,下面的小妾也不可能有扶正的机会,必须要再选一个门当户对的良家女子,作为新的嫡妻再娶过门。古代婚姻,最忌以妾为妻,地位区别十分明确。《唐律疏议》中规定:“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徒二年;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一年半,各还正之。”所以说妾室几乎不可能被扶正。除了皇帝,几乎很少主动把妻子变成妾室的。

妻妾的儿女和相关权利

如果丈夫去世,正室在分配财产方面有巨大发言权,继任的家庭男主人不管是否自己亲生的儿子,都要把她作为孝道的主要目标来尊从。

嫡妻所生的儿子毫无疑问是“嫡子”,如果他有又是家里的第一个儿子,那就是“嫡长子”。

这个根正苗红孩子,必须是全家人的心头肉、口中珠,是一家之主当仁不让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其地位可以参见贾宝玉。如果嫡妻的产量比较高,一气儿生了好几个,那就依次往后排嫡次子、嫡三子,但无论如何带“嫡”字的儿子,地位都要排在“庶”子前面。

除了嫡妻所生的儿子外,家里所有其他的儿子都叫“庶子”、意思就是“庶出之子”。妾所生的子女要认嫡妻为“嫡母”,生身母亲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叫庶子庶女,但仍是府中的少爷和小姐,地位比妾要高。妾称呼他们要叫少爷、小姐,而庶子、庶女只能称呼生身母亲为“姨娘”。这一点,可参加探春对自己亲生母亲赵姨娘的称谓。

如果长子是“庶出”,那这个孩子就是“庶长子”,虽然年纪排老大,但庶出地位的地位是不能改变的,地位依旧要排在“嫡子”之后。所以,一个大家族里很有可能,既有(庶)“长子”也有“嫡长子”。

假如妾扶正成了“嫡妻”后,生的儿子也是“嫡子”,而身份变化前生的儿子还是“庶子”。虽然都是一个妈生的,但身份的变化“不咎既往”和法律一样。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清楚古代家族伦理的规则了,孩子们的排位顺序是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嫡N子>庶子。只有嫡妻过早去世且无嫡子,庶子就有望获得继续权了。

一个大家族家主位置的住宅和爵位,一般只由嫡长子继承。如果嫡长子死得早,是不是嫡次子补位呢?然而并不是!家族顺位的第二继承人是嫡长孙,也就是嫡长子的儿子。

因为,虽然都是嫡子系统,但嫡长子的系统优先级高于其他嫡子。只有,嫡长子断了香火,才会有其他嫡子系统来承接。

在这一点上,皇家的传承规则和大家族是一样的,简单说就是一句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长幼有序”。这就是古代所讲究的嫡庶有别,尊卑有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