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仝小林院士和“态靶医学”

 菌心说 2021-08-22

“态靶医学”是由仝小林院士提出来的,结合传统中医学的辩证论治和现代中医药学的研究进展,用于指导临床疾病的诊疗工作。

辩证论治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专家对古代中医诊疗疾病方式的总结。辩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症状、体征等综合概括,进而判定疾病当前所属状态而;论治,则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这是中医从西汉理法方药确立以后,延续了两千年的传统中医诊疗思路。

明清时期开始,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涌现了大批思想家、科学家和医学家,西方人认识事物的方式也与古代的西方人产生了巨大变化,进而促进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的兴起,并在治疗疾病方面也制定了许多疗效确切的方案。中医由于历史原因,则逐渐与西医走了一条以治病救人为目标的殊途同归的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为了同时利用西医和中医治疗疾病也有了新的见解。

病症结合

由陈可冀院士为代表的医学专家于1960s提出。具体有3类:1.中医辨病+中医辩证,为传统中医诊疗模式;2.中医辨病+中医辩证+现代医学诊治疾病,为中医与西医同时进行的双重诊断模式;3.现代医学辨病+中医辩证,为病症结合模式的主流。第3种现代医学辨病和中医辩证结合的模式,为中西医结合教材所采用的模式,影响深远。

仝小林院士和“态靶医学”

陈可冀(1930.10-,男,福建福州人,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微观辨证

沈自尹院士1986年提出,将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超声、影像等检查结果作为辨证的依据。比如彩超发现了动静脉血栓,CT、MR检查到了肝脏肿瘤等,抽血查到了一些指标的升高,若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单纯依靠传统望、闻、问、切搜集的资料会导致无证可辨。微观辩证将这些指标引入辨证论治体系,对这些指标进行早期干预会收到良好效果。

仝小林院士和“态靶医学”

沈自尹(1928.03.22-2019.03.07,浙江宁波人,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精准医学

早在1970s美国人曾提出过“个性化医疗”,但缺乏相关确切的实施方案。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1年完成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每个人有一套与自身健康相关的独特基因,在应对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癌症等复杂疾病时,根据临床表现及更深入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控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2011年,美国基因组学家MaynardV.Olson等联合美国科学家发表了《走向精准医学》,提倡通过推动遗传学相关研究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实现对人类疾病的精准预防和治疗。2015年,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了“精准医学(PrecisionMedicine)”计划,之后提议由国家财政支持精准医学和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基因测序、基因检测、基因编辑技术得到了更大的普及。

仝小林院士和“态靶医学”

态靶医学

仝小林院士在对中医的理法方药做了一系列研究后,结合目前医学发展的特点而提出的现代中医诊疗模式。“态”包括“状态、动态、态势”三层含义,蕴含了“审因论治”中辨其病因,防其恶果的意义。“靶”包括病靶(对疾病具有特定疗效的靶方靶药)、症靶(对临床症状具有特定缓解效果的靶方靶药)、标靶(对理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具有特殊效应的靶方靶药)等。按照中医的思维重新审视疾病的全过程,对疾病进行分期,抓住每个时期的“态”的核心病机,重新确立主要证候、治法、处方,包括靶方靶药。主要有两个方面:1.“分类—分期—分证”的“病证结合”模式,以“病”为纬,以“态”为经,基于 “病证结合”思维模式,在疾病纵向认识上层层剥离分析,从而实现对疾病的全方位掌握;2.“宏观调态与微观打靶相结合”的“态靶结合”模式。

仝小林院士和“态靶医学”

仝小林(1956.01.05,男,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这种临证思维过程也称为“经纬网格理论”,“纬线”为病的全程,“左”为病因,“右”为预后,“经线”为当下的态,态与疾病交点为着力治疗的靶标(包括主要症状和指标)。处方时,根据病症结合辩证开具整体调的处方,加用靶方靶药,考虑能否消除病因,能否改善预后,从而做到对疾病的全貌心中有数。

以糖尿病为例谈谈仝小林院士运用“态靶因果”的诊疗经验。

根据《素问·奇病论》,“脾瘅”属肥胖型2型糖尿病,是以伤阳为主,前期、早中期以中满内热为核心病机,热耗气阴,晚期阴虚燥热,转为消渴;而根据《灵枢·五变》,“消瘅”属于五脏虚弱的瘦型糖尿病,以伤阴为主。糖尿病由此分为脾瘅、消瘅两大类,参照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早中期和晚期、并发症期,分为“郁→热→虚→损”四个态势阶段,再分不同的证型。“郁”的阶段分为中土壅滞、肝郁气滞等态势,“热”的阶段分为肝胃郁热、肺胃热盛等态势,“虚”的阶段分为热盛伤津、阴虚火旺等态势,“损”的阶段分为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等态势。

仝小林院士和“态靶医学”

药物选择方面,仝小林院士总结出的原则: 态靶一致为首选平性药物不受限; 倘若药态两相背适当反佐以求安。如黄连中的小檗碱可调节肠道菌群而控制血糖,但中药黄连则主要针对胃肠湿热患者更有效,配伍干姜后的黄连可以防止其苦寒伤胃,且在中药条调理态势的过程中,加强对血糖的靶向控制,黄连可作为治疗中药治疗糖尿病的靶药。

仝小林院士和“态靶医学”

糖尿病不同阶段部分中药处方

药物剂量方面,原则为:因病施量因势施量。仝小林院士团队协同多家研究机构在国家“973”计划项目支持下对传统经方剂量进行研究后,认为仲景经方一两约合今15g,治疗急危重症1两可折合成为6~9g,慢性疾病可折合成3~6g,而预防性疾病可折合成1~3g。

方剂中的药物配比,黄连中的小檗碱能够降糖但苦寒,故常伍用干姜则可用于全程的糖尿病。黄连、干姜的配伍以6∶ 1 为最佳比例,在“郁”的阶段,黄连用量宜小,多在6~ 9 g,其用量要小于消导行气开郁之品,干姜用量根据寒热之象情况多选用1 ~ 9 g,二者的比例为1∶ 1 左右; 在“热”的阶段,黄连用量宜大,临床常用量为黄连30 ~ 90 g,甚至120g,而干姜选用1~15g,二者的比例要远大于6∶1。在“虚”的阶段,根据虚实情况调整用量,黄连一般15g 左右,干姜一般3~15g,二者的比例多在2∶1~1∶2之间。在“损”阶段,黄连一般用量较小,干姜用量可大可小,二者的比例在1∶ 1 ~ 1∶ 3 之间。

服药方面,根据糖尿病的病程长短,病势急缓,病况轻重,采取不同的剂量,不同的剂型。如第1 个月内服用的总药量,如缓缓奏效后,则第2 个月继服的总药量可能仅为第1 个月内总药量的1 /2 或1 /3,以图疗效巩固稳定,直至可以停用。

“态靶医学”在其他疾病方面也已经有了部分经验,后面需要继续学习总结。中医自古以来就是与时俱进的,“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此次新冠疫情,中医又献上了“清肺排毒汤”等。现代医学随着精准医学、基因测序技术等发展,中医学也当与时俱进,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仝小林.态靶医学——中医未来发展之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01):16-18.

[2]逄冰,刘文科,林轶群,赵锡艳,郑玉娇,仝小林.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7):2864-2866.

[3]仝小林,何莉莎. “态靶因果”辨治方略核心是精准[N]. 健康报,2016-08-17(005).

[4]仝小林,何莉莎,赵林华.论“态靶因果”中医临床辨治方略[J].中医杂志,2015,56(17):1441-144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