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莲子  中国画之笔墨气韵,融天地万物精神,合画者之性灵思想,脱于象外,趣妙万千,非一日蒙养之功可就。与其走马看花,浑沦吞枣,不若备茶携酒,来此间竹雨山房,听二小怪与你对话丹青,聊聊中国画不可不知,却又往往稀里糊涂似懂非懂的那些门道。(注:竹雨山房二小怪——步真、莲子) 
引子 庚子|大雪|泉城|竹雨山房 夜阑人静,倾城落雪,山房二怪粘窗紧门,唯恐暖意偷隙而溜。莲子戏墨花两朵,留白甚多,予以铃印辅之,三方小印,揪来捡去,犹豫不决。步真:服了你了,行,咱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学习中国画的用印问题。 【国画钤印】 篆刻脱离纯实用而入艺道,缘起于元之文人艺风渐盛,后辅以金石学、文字学与书道齐心并进,时至于今。清湘老人有妙言曰:“书画图章本一体,精雄老丑贵传神”。制印之法,以刀力蓄肉,以书意凿骨,以文气铸魂,方寸朱迹,足揽情志。 所谓金石气,上追汉魏碑魄之高古浑厚,又融诸代法书之雅逸神妙,凝于心,出于书,发于刀,落于石,仿佛听得一声荒山古寺的渺远晨钟,苍茫洗练,朴拙无华。以印入书,有志趣者定当深研,而用印之法,学画者皆须知晓一二。钤(qián )印,钤可作动词,盖印之意,亦可为名词“钤记”(旧时一类印名)【基本分类】 莲子有问:印章有方、圆、随形,还有……印章究竟应该如何分类呢?印章内容:名章(姓名章、姓氏章、字号章)、闲章(除名章以外所有的章)章的分类方式与详细类目多且杂,于日常之用仅作浅梳即可。【用印二法】 莲子有问:印章盖在画作的哪里最佳,有可归纳总结的规律方法吗?盖印方式浩繁千万,虽不可逐一而论,但万变不离其宗,可统归于两大类:前者因必须随款取势,题款布局必然决定着“随款印”的位置,所以应用时易受局限。后者则依据整幅画面的需要来择定印章的位置、大小、多寡,只要有益画局便可随意为之,故称“布局印”。随款印之法 随款印与题款间大致可分三种配合之法:款尾章、引首章、拦腰章。顾名思义,乃盖在题款尾部的章。在款尾盖章,已成众所周知的常识,那究竟为何选于款尾盖章呢?一,识别,明确作画之人,二,敛气,聚拢画末散气。1、款尾印一般要与题款字大小相当或略小,不可过大于字,以免滞涩呆板。2、款尾押盖的印章顺序一般是首先姓印,次之字、号印。3、若题款布行严整,印章应与题款成并列排布,反之意趣挥洒灵动之书,用印位置也应稍图应变,以求和谐。
(石涛画/款尾印) 题款起首处押盖印章称为引首章,“引”之一字,意在照应。1、不像款尾章,每款必盖,引首章须顾及题款与画面的双重关系,审势弃取。2、款首处布局过整齐,需“破形”;款尾处分量过重,需“提升”。
(戴本孝画/引首印) 于题款行间押盖的印章,拦腰补劫,意在承转,是调整款形、款势及增强首尾印之节奏的有效之法。
(步真画/拦腰印)
由于随款印受题款制约,有时候难以应对变化莫测的复杂画面。此时,就需用到另一种钤印方法——“布局印”。布局印最无程式,妙处难得,极考验钤印者经验及应变能力。大略可归为以下四种常用形式:栏边印,压角印,破形印,色彩平衡印。如虚谷《霜林寒塔》右侧椭圆形栏边印不但和画面的塔形成物象上的呼应,而且防止右侧画气散而不聚。
虚谷《霜林寒塔》 押盖位置须选择画面一角,而印章的大小,形状、阴阳、分量都须与画面有所照应,防止出现下坠或轻飘。如任伯年《人物小品》,去掉印章明显画面右下角空虚,画面左重右轻。气势难收。
任伯年《人物小品》
如潘天寿《鹤与寒梅》鹤腿左边的空白过于规整,和鹤两腿之间的空白面积、形状、大小类似。在鹤腿左边盖上印章,破坏其形体,增加其变化。画面更加具有节奏感。
潘天寿《鹤与寒梅》 如步真《春风大雅》,画面只有红色牡丹和未开牡丹,上方一大一小两枚印章不但可做随款印的作用,而且引导画面朱色贯通画面,增气造势,加强节奏感。
【钤印小结】 一,画面不可无印,亦不可滥用印。钤印需要恰到好处,一印多法,选择需三思后行。二,印章大小、形状、朱文、白文也要谨慎用之,注意印章在画面中的分量,如心中无数,则宁小勿大。三,画面印章多时,亦要注意印章之间的节奏感,切忌距离不可均等,形状不可成排成列。上述方法不过沧海之一浪矣,画道苍茫,法无定法。若怀千里之志,须笃足下之行,锤笔琢墨,心手相应,体道澄怀,斋心味象,方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尾声 温香暖茶,一室安然,步真磨手写黄山谷《花气熏人帖》,笔罢打泥落印,印起倏然惊呼 ‐‐‐‐‐莲子:(面带微笑伸手)有赞助费就给你刻~还有,你不是说要帮我想个新斋号,想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