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线小舜江段·孙勇军提供) 日铸古道 (日铸岭古道) 1938年的日铸古道,宋紫佩拍摄 (日铸岭古茶亭) 平王线开通 60、70年代劳动场景(上旺,富盛镇提供) (老平王线最险处,俗称鸡子岩头) ![]() 赶车人 (城北桥汽车站) (2016年大雪中的日铸岭老平王线) ![]() 公交化运营 据王化第一代小客运司机宋国裕师傅回忆,他从1997年开始在平王线开小客运,因招手即停,俗称“招手车”。开始时期招手车和大客车同时存在,无非一个到汽车东站(后至汽车南站)、一个到城北桥,之后,大客车逐渐退出平王线、改为4辆招手车,终点站随后也变更至平水。此后,绍兴市开始在绍兴县进行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顾名思义,就是把广大农村地区农客进行收购,换开公交。 2008年8月底,“招手车”退出平王线,随后平水至王化501路公交车正式开通。此后,公交班次不断增多,并于近些年开通了平水经王化至汤浦、至王坛的支线。2012年12月25日起,501路实现无人售票,票价执行1元1票制,乘客除了投币乘车外,也可刷公交IC卡乘车。 公交化让王化百姓出行更加便捷、也更加实惠。 (503 平水-汤浦) ![]() 道路优化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汤浦水库建造,原有的王化到王坛段进行了改道,由西岙口经太平里,翻太平岭进入王坛,下店、下堡、丁岸、徐后等熟悉的名称不再有。 (未铺柏油前的道路) 90年代后期,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在众多王化乡亲和企业家的捐资下,平王线实施了路面沙改油工程。其中第一期工程改造路段10公里、投资180万元,于96年底完工;第二期工程99年开始,投资140万元,改造路段8公里。王化片企业和村民共捐资126万元,其中时任托普集团董事长的宋如华先生个人出资30万元。柏油路面改造完成后,平王线从此不再是尘土飞扬、道路坑坑洼洼的局面,开车舒适性大幅提高,住在公路边的居民也无需门窗紧闭了。 (树立在寺前车站前的石碑,宋洁摄) 但崎岖蜿蜒的日铸岭,还是成为王化走向大山外面的最大障碍,很多人为此不愿坐车出门、亦或是出去了不太愿回来,不少在外亲戚因为坐车不便、也减少了走亲戚的次数等等。交通的不便极大的阻碍了王化的经济社会发展。 (蜿蜒崎岖的老路 祝昌峰摄) 为此,山区人民多次在不同场合呼吁各级加快启动王化日铸岭隧道建设,特别是杨学夫、袁启淼、沈忠勇、宋兴隆等县、镇人大代表连续十年在三届县、镇人代会上提出加快建设王化日铸岭隧道的建议,引起了绍兴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王化日铸岭隧道工程于2006年被列入绍兴县“十一五”规划,2008年9月25日正式启动,总投资9500万元,是当时绍兴县最长的一条隧道。 (日铸岭隧道通车 徐德宝摄) (日铸岭隧道通车 徐德宝摄) (2016年道路改造中) 自2016年上半年开始,全路进行拓宽工程,平王线道路宽度由原来的5.5m左右拓宽至7m、部分路段甚至达8m,个别路段还进行了改道;同时全路段做好排水、护栏和路灯等配套工程,道路沿线还配套建设了多处停车场,2016年底道路工程基本竣工(个别路段到2018年底完工),至2017年5月路灯亮化工程也已完工。 改造前 现如今 ![]() 致富路 (小舜江畔网红水杉林) 昔日的日铸岭古道,让康王驻跸于此、成就“王道”故事;让珠茶集散于此、铸就“平水珠茶”。 而今的日铸岭隧道,让在外游子回家不再是难事,可以常回家看看;让寄情山水的游客,觅得了世外桃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