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实现有活力的人性管理,“机制”和“结构”要两相结合| 头条

 朱洪斌av4s66tz 2021-08-23
图片

常言道,“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曾经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在今天,人们也开始发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成熟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学校工作随时因校长变动出现风险,从而影响办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所以,学校需要从“人治”走向“法治”,“机制”和“结构”要两相结合。小到事务管理,大到制度设计、权力分配,都要重新调整设计。这些事看上去很难,会遇到许多阻力,一线学校管理者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在不触动原有体制的前提下,通过几项“技术调整”,就能有所作为?

01

项目管理中的授权与赋能

学校许多有明确周期的、涉及多个部门合作的事务,应该怎样运作管理呢?我的方式是将它们作为项目,围绕项目成立临时的柔性组织,设立组织负责人,让项目组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套科学的流程,专攻一个工作内容,就是让事务告别“人治”的第一步。

比如,今年学校招收了第一批学生,为此我们专门举行了创校学生录取通知书颁发仪式,让每个孩子亲手接过校长颁发的录取通知书,以此纪念他们即将成为学校的小学生。这项工作涉及学校的许多部门和人员,工作周期十天左右。于是,我们成立了“创校学生入学通知书颁发仪式”项目组,让相关老师加入其中。

不同于传统管理,项目管理有自己的重点。管理中有5个关键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对项目管理来说,最应关注的就是“计划的制定”。在制定计划时,应重点关注绩效、时间、进度、费用、成本和范围。

所以,在仪式项目组成立后,我们明确了项目组的负责人,由他和成员一起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且,计划要满足以下6个要求:

第一,计划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流程,还要让议程清楚明白,呈现时间节点、日程、环节、人员和相应的注意事项。

图片

第二,要制定详细的推进日程,明确每一个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

图片

第三,要针对整个活动进行动线设计,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图片

第四,项目如果涉及场地,要考虑场地的限制和布置,进行具体而清晰的设计。

图片

第五,以工作内容、环节为准,做好人员分工。

图片

第六,做好精确的经费预算。

以上所有内容制定好以后,要形成项目组完整的具体方案,并提交校务会商议是否可行。校长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校长是给项目组提供资源支持和保障的大服务员”。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以项目来运营管理这些事务,如何唤醒老师们作为项目组成员的热情和责任心呢?

  • 授权

授权要讲三个原则:

第一,相近原则。把权力授给离做出目标决策最近的人,组织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做出反应。

就在开学活动的前一天,我正好出差,项目负责人临时给我打电话:“如果活动当天停电怎么办?”我说,你是项目负责人,应该由你去协调,如果需要支持,你可以安排我去做相应的协调工作。

第二,授要原则。授给在实现目标中最需要的、比较重要的权力,能够解决实质性问题。比如人员的分配,经费的预算,必须授予相应的项目管理者,否则都是校长抓在手里,项目管理是假的。如果不放权只追责,项目管理者也是做不好的。

第三,明责授权。授权的同时要明确其职责,使下级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和权限范围。

  • 赋能

授权之外,更重要的是给项目管理者和成员赋能,强调他们的自主性、意义感、自信心,让他们为自己做事,为项目组做事,做好一项工作后的幸福感不是来自校长的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而是找到项目本身的意义,只有这样,他们的动力和成长才能持久。

此外,让老师在某一项活动当中找到自信,他的其他课程教学工作也能出现更大的转变,对一个人来说,自信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

02

组织结构中的决策和流程

很多学校在安排教师工作岗位的时候,通常是一个教务主任、年级部的负责人开个会,看看哪些老师到哪个岗位上合适,直接安排好。第二天公布给全校老师,不管愿不愿意、接不接受。

这样的处理方式问题比较大,事实上,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分工流程”:

1、梳理学校所有的工作职位;

2、确定学校教师岗位应聘的程序、流程表,让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爱好、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先判断。比如,A老师和B老师关系好,就想跟他在一个班级干事儿,学校要允许协商,让他们填写聘任岗位意向征询表;

3、填完表后,由个人提交申请到学部,由学部去匹配意愿,如果意愿匹配得好,学部主任也觉得老师选择的岗位很好,通过。如果不匹配,由主任跟老师协商,如果老师对协商结果不同意,再通过校务会协商。

图片

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尊重老师,让教学自主权真正落地,他们就有了自主意识,找到适合他们的职位。此外,学校在公布课时核算时,也可以有一个类似的管理系统。

图片

这些流程之所以在我们学校得以成立,源于我们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让管理职能重心下移:

  • 将小学分成了两个学部,一二三年级为“乐群学部”,四五六年级为“博习学部”,并强调以学部为中心的组织结构;

  • 其他部门更多是做学校的研发以及支持服务保障;

  • 只设立两个行政部门:课程中心,负责3项工作——学校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教育科研。除外,全都在服务中心这个大部门;

  • 学校是一个阅读的地方,我们有一个专业学术组织叫做图书馆,它是一个单独的部门,不再隶属于课程中心;

  • 此外,还有一个教师的非行政性学术组织“博喻书院”。

图片

我们把学校的管理权限更多放在学部,由学部主任领衔成立学部管理委员会,希望真正实现“校中校”“小学校”的管理。整个组织结构其实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

图片

学校有一个决策层,下分4个组织部门,分别下放各项管理权:

第一,职能组织,我们学校的学部(很多学校的年级组)就是职能组织。把教师的聘任权、管理权、日常的学生管理权全部下放到它身上,有助于激发它作为中层部门的活力。

第二,业务组织,也就是由学校的教研组、课题组组成的矩阵。职能组织和业务组织才是学校最重要的单元。

第三,研发部门,通常是学校的课程中心,更多的是负责引领、支持教师。

第四,服务部门,将资源支持、保障服务、协调沟通等职能纳入其中。

这样处理是有依据的。

图片

组织结构一般有以上五种模型,大多数组织通常是矩阵式或者事业部式。当学校的组织结构变为“矩阵+事业部”,也就是不同职能的部门和几个分部组成事业部,又针对职能组织结构增加一个横向的目标系统,形成一个复合的组织结构,就更容易实现管理职能的重心下移。

03

基于人性假设的学校制度

调整好组织结构后,就要考虑一个关键的问题:学校的制度建设。

对于制度建设,我们要回到一个基础问题:人性假设。对人性,东方和西方都有不同的研究,性本善与性本恶,这是一个笼统的印象,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对人性假设的研究也逐渐聚焦和具体。

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写过一本书《科学管理原理》,他定义的人性就是:许多人都是强调要干最少的活拿最多的钱。现在网上很多人也调侃,理想的工作就是活少钱多离家近。所以泰勒就提出,人是经济人,在管理当中要实行“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后来,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做了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员工的满意度,因为人是“社会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最高追求定义为自我实现,这就是“自我实现人”假设;还有管理学家提出人性是复杂的,得出“复杂人”的人性假设......

在制定学校制度时,我更赞成把人看作“复杂人”,既要防止损伤优秀老师的积极性,也要防止一些老师的行为失范。换句话说,“好的制度,能让好人更好,坏人不至于变坏,至少不敢坏”。

例如,我们尝试将学校的招聘工作流程化、将班主任每日工作清单化,就是希望能够以规范的流程、具体的清单,让复杂的工作有相对清晰的标准,也致力于让工作的过程具体透明、结果清晰可见。

图片

图片

“复杂人”假设告诉我们,其实并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方式。这就是最考验校长们智慧的领域——怎样去制定真正好的学校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福利制度等,比较好的就是,从“复杂人”假设的角度去辩证思考、谨慎推行。

04

协商管理中的民主与法治

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在“依法办学”的路径中实现,民主和法治的多元协商合作策略就变得非常重要。对此,我提出一个概念:协商管理,即通过协商实现校内的民主。

在学校传统的管理中,决策、执行、反馈、调试是一个单向流程,如果让协商贯穿始终,就可能够帮助整个学校实现管理的闭环。

图片

所谓协商管理,我认为就是管理者和参与者采用合理的协商策略,在参与对话中协调各组织的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提高管理效能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管理成了管理者与参与者对话、协商与改进的行为。某种意义上说,组织结构变革本身,也是体现协商民主法治的机制。

IBM创始人曾说:自始至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是成功的关键。一些学校提倡学生第一,一些学校提倡教师第一,但在我心目中,教师的满意度永远排第一位。一所学校如果不能通过依法办学、民主和法治真正让每一个老师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学校很难办好。

当然,实现学校协商管理的关键是:校长能不能成为一个法治的领导者?换句话说,致力于在校内实现真正的“校长负责制”,而不至于成为“校长独裁制”,这是推进学校法治的基础体制。为此,我们需要考虑校长负责制之下的三个问题:

第一,审议机制。学校要实行重大事项的审议机制,设立教职工大会、教代会、校务会作为审议机构——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这样的机构,但怎样在当中真正实现民主?制订会议的议事规则非常重要,它能确保决策过程更加民主、科学。

第二,校长负责制是执行的负责制。这里并不指全面的负责制,而是指审议后的决策由校长负责执行。公办学校要承接教育局的决策,需要执行的负责制;民办学校校长对董事会或理事会负责,执行审议后的决策,他人不能代替或干扰,执行的责任也不许由校长承担。

第三,有效监督。党组织、教代会、工会组织等机构各司其职,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以上这些要素的变动,看上去也许超乎人们对学校的传统印象,但如果从依法治校的角度来看,就是一条必然且值得尝试的路径。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 | 陈罡,无锡SK海力士外国语小学校长
来源 | 蒲公英教育智库首届学校法治领导力主题峰会
责编 | 琬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