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孩子的信念

 木兰良朝 2021-08-23

对于生活贫困的孩子,人们总是轻易地给予同情,而很少想到,他们并不一定因为贫穷而可怜,因为他们自有幸福,自有力量。在一部拍摄于二十年前的伊朗电影《小鞋子》里,你会看到这样不一样的人生:原来电影是艺术,更是生活。

曲折的狭窄小巷,流水的沟,小小的院落,局促的卧室,墙皮斑驳的教室,洁白的头巾,破烂的衣衫,正在烂掉的鞋子,多病的母亲,身份卑微囊中羞涩的父亲,恶语相向的房东……生动刻画的细节,既凸显生活的意义,更提示人性的价值。脚踩名牌鞋的我们,在电影中却感觉到贫乏中蕴含力量,那力量由温暖、自立、梦想和爱生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九岁的阿里取回送去修理的妹妹莎拉的鞋子,买完飞饼,再去买土豆。就在他蹲下拣土豆时,大难临头,妹妹的鞋子被收垃圾的捡走了!这样,莎拉只能每天穿哥哥的破球鞋上学,放学还要快快跑回家将鞋子换给哥哥。阿里即使用最快的速度跑到学校也会迟到,校长甚至要把他赶出去。他们还要瞒着父母,不然还会被责骂,因为父母的预算里,根本没有鞋子这一项。

越是身处贫穷和苦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就越是简单和强烈。经过摆放着各种漂亮鞋子的橱窗,莎拉的大眼睛里满是艳羡与渴望。阿里也跟父亲说,挣了钱,第一个就要给莎拉买双新鞋子。

当那双丢失的紫色的小鞋子出现在一个女同学脚上时,莎拉带着阿里找到她家门口,却发现她父亲是个盲人,他们不能开口要回鞋子,只好放弃追讨。他们的父亲为清真寺剁糖时都不肯放一小块在自己的茶里。苦难使人同情,美德却使人敬佩。

指望父亲做园丁买新鞋子,父亲却因自行车车刹失灵受伤花掉了辛苦挣来的一点钱。真是一波又三折,得到一双新鞋子可真难!为了安慰妹妹,阿里把老师奖励的自动铅笔给了莎拉——她的铅笔早已短得不能再短了。

机会再一次来临。市政府要举行五千米长跑比赛,季军奖品是一双漂亮的运动鞋,这个诱惑对阿里而言实在太大了。为了一双新鞋子,阿里拼命奔跑,摔倒了也要爬起来。平时跑着上学无形中给了他耐力和速度,他一直控制着自己处在第三名的位置。但到了终点冲刺阶段,突然有两个男孩冲到了前头,他必须奋力向前。最后,得到第一名的阿里却哭了!他不是因为兴奋而流泪,而是为失去一双鞋子而痛哭。他要的不是荣誉,不是校长的青睐,不是媒体的关注,而是能给妹妹一双新球鞋。

电影又名《天堂的孩子》,那样纯洁、善良、正直、勤勉的孩子,他们理应在上帝那里得到座位。然而,有时我们过于相信并依赖所谓正义与公理的存在,相信上天掌管公平准绳的神,他会俯下高高在上的身躯体恤众生,从而忽视了更多复杂的人间因素。现实是,不是勤劳就一定富有,不是善良就一定有好报,也不是努力就一定有期望中的成果。因此,不嫉妒,不抱怨,不愠怒,不气馁,才更是难得的美德。

我们爱这样温情而动人心弦的电影,它强过好莱坞那些只刺激眼球却毫无教益的所谓动作大片。它让我们心存悲悯、感恩与敬畏,学习和学会珍惜。在沉重的生活负担下,我们可能会委屈,会抱怨,不会因为在洗鞋子时能吹起肥皂泡而无忧无虑地大笑,因为得到一支铅笔就开心不已......一定是贪婪蒙蔽了内心。它让我们反思,在今天极大丰富的物质文明面前,我们是不是还保有童真的清洁无邪?是不是还要求得那么少,并且恰恰因为要求得少而更具幸福感呢?

这是一部由孩子做主角的电影,但它演给成人看,有人说它是成人童话。鞋子穿在脚上用来走路。千里靴用来实现所有梦想。而小人鱼,她从未穿过鞋子的脚,每走一步都像走在刀刃上。在艺术作品中承载表达功能的鞋子,作为日常行走的必需道具的鞋子,可以是一个人的表情,甚至可以是一个人生活态度、人生信念的体现。

在这里,小鞋子是一个孩子的信念,支撑他变得勇敢而坚强。那么你呢?


伊朗电影真是每部都堪称经典

还有另外一部《一次离别》也非常棒

那神秘国度里的故事

真是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