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任老师156 2021-08-23
湿热越重,越容易潮湿、瘙痒。一方传承,清肝经湿热,尤其适合平时管不住嘴的人。

说到中医的传承,经典方剂无疑是最典型的一种传承。包括我们现在常见的一些成药,也都是以一些经典方为基础的。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用龙胆泻肝为基础,对症来解决男士局部潮湿、瘙痒的问题。

前阵子有位35岁的周先生,说是一年前突然感觉下身痒得厉害,于是用手去挠。

这一挠可好了,越挠越痒,觉都睡不好。

之后他发现,挠来挠去是没什么用了,于是去他们洛阳当地,看了好几个大夫,用过不少抗过敏、止痒的药,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想着找中医试试,于是找到了我。

我一看,周先生脉弦,舌质红,苔黄腻;

进一步问诊了解,还经常有口苦口干、情绪不稳定、焦躁烦闷的情况。

另外我发现他肚子不小,身材比较肥胖。一问果然不出所料,周先生几乎顿顿离不开酒,隔三差五就要出去吃夜宵,就爱吃口味重的东西。

从这些情况来看,基本可以确定,周先生就是受肝经湿热的影响。

为了尽快解决他的问题,我给他用药龙胆草、山栀子、黄芩、柴胡、当归、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甘草、乌梢蛇、晚蚕砂等。同时我也叮嘱他,少喝酒,饮食清淡。

随症加减仅5剂,周先生局部瘙痒的感觉就轻了很多,晚上能安然入睡了。

继续用原方巩固调理,二诊时已经恢复正常,不再瘙痒潮湿,找回了正常的生活。

其实,对于舌红、苔黄腻的舌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起码说明一点,他的体内湿热很重。

湿热太重,跟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长期不良的饮食,造成湿热内蕴。

那么蕴在哪儿呢?肝经。

因为重点位置,就处在肝经循行之所。肝经,循少腹,环阴器。

正是因为肝经湿热严重,才会出现口干、口苦、情绪不稳定等情况,下部的的潮湿、瘙痒,也会随之加重。

所以,这里我用龙胆泻肝汤的加减。

龙胆草泄肝火,清肝经湿热、黄芩清热燥湿、山栀子泄三焦中的热;

木通、泽泻、车前子,用于利水,使得湿热散去;

再加柴胡来疏达肝性、生地和当归养阴血,以免诸药伤阴;

最后,用乌梢蛇和蚕沙来祛风除湿止痒。

诸药并用,配合好的饮食习惯调整,肝经湿热清除掉了,身体自然就好了。
#健康明星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