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案说医】王孟庸:玉屏风散、二至丸合四物汤加减治疗喘证案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1-08-23
【以案说医】王孟庸:玉屏风散、二至丸合四物汤加减治疗喘证案【以案说医】王孟庸:玉屏风散、二至丸合四物汤加减治疗喘证案

王孟庸(1939年生),第一批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刘某某,女性,42岁,2013年9月10日初诊。

首诊证候

主诉:喘促气短2年余。

刻诊:近来喘促偶作不甚,爬楼梯时微喘,自感喉间发凉,后背怕风,手心热,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既往病史:患者既往体质弱,易外感。2年前人流后出现呼吸喘促,自汗畏风,易疲倦,吸用平喘药一年余(现已停用),喘促等仍时有反复。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喘证(肺气亏虚,阴血不足)。

治法:补益肺气,养血滋阴。

处方:玉屏风散、二至丸合四物汤加减。黄芪30克、白术20克、茯苓15克、防风10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紫河车5克、艾叶10克、阿胶(烊化)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牡丹皮10克,7剂。

按语:患者平素自汗畏风,易疲倦,易外感,面色少华,乃肺气亏虚,卫表不固;初诊兼见喉间发凉、后背怕风及手心热、脉沉细之阴阳两虚兼证。故治疗以玉屏风散补益肺气为主,兼补阴血、清内热,佐以紫河车、艾叶温肾纳气以平喘。

随诊过程

二诊:2013年9月17日

服前方后背部怕风感较前改善,晨起有气紧,气喘,休息后缓解,咳嗽时作。

处方:前方去紫河车,加紫苏子10克、桃仁10克,10剂。

三诊:2013年11月14日

服前方后咳嗽见好,气喘少作,恶风减轻,面色有华,自诉精力好,不易倦怠。

处方:黄芪20克、白术20克、白蒺藜10克、防风10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女贞子30克、黄精20克、百合15克、白藓皮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甘草10克,14剂。

四诊:2013年12月5日

患者呼吸顺畅,天气转凉而气喘未作,无恶风,咽喉欠利,咽喉壁有滤泡,面色可,上月15日月经来潮。

处方:黄芪20克、白术20克、白蒺藜10克、浙贝母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女贞子30克、黄精20克、诃子5克、白藓皮15克、柴胡10克、炒苏子1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甘草10克,10剂。

【按语】

此证患者为典型的肺气亏虚、卫表不固之证,同时有面色少华,手心热,脉细等阴血不足之证。想起当年在北京中医医院学习工作期间,先仁有用二至丸合四物汤治疗此类哮喘有效,故在补益肺气基础上借鉴效仿,经近三个月治疗,患者喘促气短之症缓解,时值秋冬转季而未发作,疗效可。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内容整合自:《王孟庸经验集》海天出版社 主编:王孟庸,副主编:李惠林、赵恒侠、刘雪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