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年级下册写作 审题和立意 教学设计

 美丽妖精 2021-08-24


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提高对人生的品味与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 

       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

教学准备:写作素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我们学过《香菱学诗》,其中,黛玉教她:写文章最关键的是立意。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学生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

文题的分类: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二、什么是审题、立意?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

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

三、各类文体的审题要领:

1)命题作文。例:《长大的感觉》。

2)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只给一半题目,另一半由学生自行确定,如《            其实很简单》等,要领是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作文。这类作文比命题作文的限制要少,题材也就相应地宽得多,其审题立意的要领同命题作文相同。

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必须依据所给材料进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是中心升华法。运用这种方法审题立意时,不论所给的材料是记叙性的、议论性的、说明性的,还是寓言、漫画等,均应先读懂材料,然后在正确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再根据材料的中心提炼、升华。如《画蛋》的材料中心是:达·芬奇成长是因为他在名师教导下打下坚实基础和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结果,为此,就可依据这个中心提炼升华出名师出高徒、天才出于勤奋、勤奋出成果等的立意。以新材料为主,扣住原材料。

4)话题作文。内容在话题范围内就行,对立意没有限制。跟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小。

四、审题要审定什么?  (一)审定体裁。体裁不同,写法各异。审题的第一步要审定这个题目应为哪种体裁。如果把记叙文写成议论文,或者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写得再好,也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终究不及格。那么,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眼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辅导,学生作文时,就不会因体裁不明而“跑题”。

(二)审定范围。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因此,要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三)审定中心。有的题目中心鲜明突出。如《谈勤奋学习》,很明显,“勤奋学习”就是中心,而中心的中心,乃“勤奋”二字,这也是题目关键所在。如果动笔前对“勤奋”二字审得好,领会得深,那么,就可以从横的方面紧扣题目中心,点出勤奋就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而决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勤奋”就是要刻苦,顽强,遇到困难不畏缩,碰到疑难不放过,遭到挫折不灰心。也可以从纵的方面紧扣题目中心,点出勤奋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责任感和迫切感等等。防止对“勤奋”这一关键词一笔带过,而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审定人称。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一般记事写人的文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有时为表达这种观点不是个人或文章代表集体,则用“我们”。诗歌、散文,则一般用第一人称。总之,文章用什么样的人称是很讲究的。在一篇文章里,人称必须统一,这样才能避免混乱。

(五)审定寓意。

   有些题目,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要理解题目的关键词语,领会其言外之意。比如《路》、《蜡烛》、《青松》、《那一刻,我长大了》、《寻找》、《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

    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以是走的路,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

五、立意的要求

正确:让读者受到教育、启发和鼓舞。

明确: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出。

深刻:有思想深度,能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新颖: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六、立意的常用方法:以小见大法、深入挖掘法、角度新颖法

如何提高立意水平?

丰富生活阅历、拓宽知识面;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关注社会热点;勤于思考。

七、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话题作文的题型组成构件一般包括“导语”“话题”“要求”三个部分。审题时要对这三个部分仔细阅读,明确试题的要求。例如导语中的提示、对字数、文体、写作方法的要求等。(举例说明)

    材料作文的题型组成构件包括 “材料”、“提示语”和“要求”。

2、以“良师”为话题进行立意练习。

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献身大地,它教我做人应该无私奉献。落花是我的良师。

    磨难是一位良师。

    母亲是良师——教给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

    时间是伴随终生的良师——时刻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自然界里的花花草草是良师——让我们学会热爱生活。

3、话题作文注意要点:

   (1)不要把话题当文题:一定要自己重新拟一个恰当生动的题目。

(2)不要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一定要选定一种文体,然后按这一文体的要求写作。

(3)不要摘录导语:这是不会写作文的表现。

(4)不要泛泛而谈:就是不要在文中讲大话、假话、空话、套话,使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

(5)不要游离话题:要在文中点示话题,扣住话题。

八、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第二、三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第二课时

如何做到切合题意?

1、切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

①作文要符合命题的意图,符合题目要求。(要做到此点,关键在于审题。)

②文章内容和题目要切合。(要做到此点,关键在于点题。)

2、点题是什么?

点题:是指用概括明了的语言在文章的显要位置出现、照应文章题目,或

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显要的位置只要是指:题目、开篇和结尾。

这样能使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迅速地明了你的作文意图。

3、点题方法:

妙招一: 以题点题

第一个“题”指的是话题,第二个“题”指的是题目。也就是说在话题作文中,

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话题来拟定我们的题目。

我们可以采用“前缀法”或“后缀法”来拟定话题的题目。

例如:以“热爱”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拟题为“我的热爱”、“热爱深沉的

土地”“张开热爱的翅膀”

妙招二: 开篇点题

人生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声吗?               ——《人生需要掌声》

    我要把掌声送给你---我的爸爸。——《我把掌声送给你》

    开篇点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门见山。是指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就直奔主题,点明主旨。       

点题妙招三:文中点题

只是在开头与结尾点题是不够的,还要不时地文中点题,以加强题旨的色彩。

文中点题方法一: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

例如:2012年中考作文《我把掌声送给你》中一位同学围绕主题,拟了两个小标题“我把掌声送给你---最美的司机”“我把掌声送给你---亲爱的妈妈”,文章紧扣主题,条理清晰。

文中点题方法二:围绕题目拟定中心句放在段首或段尾,穿插在文章中间。

点题妙招四:结尾点题,呼应开头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们要点题目、点话题、点中心(戏称“三点式”)呼应

文章的开头,做到首尾呼应。

    例子:关注无须矫情,关注只会无意,那份认真与执着,就像飞向天空的蝴蝶,带走我的关注,无意中又捎来生命与爱的消息,送给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摘自广东省考生《我关注生命中的点滴》)

“写作导引”【参考答案】

   1、《那一刻,我长大了》

   关键词语:“那一刻”“长大了”

    言外之意:长大,不仅时年龄的增长,外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懂得自省,担起责任。那一刻,一定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在那一时刻,某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内心触动,甚至是震撼,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应肩负的责任,由幼稚走向成熟。

2、《美,就在身边》

   关键词语:“美”  “就” “身边”

    言外之意:“美”,可以是自然风景的美,也可以是艺术的美,还可以是人情的美,人性的美。“身边”,指在我们周围,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就”指明美并不遥远,美无处不在,大多数人却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这篇文章应写身边常常被人忽略的美,故尤其需要细节描写和对比描写。

   3、《有你真好》

   关键词语:“你”  “好”

    言外之意:“你”指什么?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件事。“好”指所写的这个“你”对“我”一定是积极意义的。根据学生的阅历,这个“你”写成“人”更容易些,可以是父母家人,可以是同学老师,甚至是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他们在生活中给了自己积极的影响,让自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写作实践一【参考答案】

    1、“寻找”

    是一个写作范围非常宽的作文题目。寻找什么?寻找友情?寻找秋天?寻找勇气?……生活中有太多的范围可选择,但关键是要体会到“寻找”和“失去”的关系,我们寻找的,是我们没有拥有但梦想得到的东西,或者我们已经失去而想重新拥有的东西。

    2、“长大的感觉”

    一是要写出让你感觉自己长大的事件,这个事件可以不止一件,二是要写出长大的“感觉”。“感觉”即是获得的人生经验,懂得的道理,是需要重点表达的,因此在叙事以后,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这种感觉。

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把东西给予他人,虽然你不再拥有这个东西,但是在给予的同时,快乐也来到了心中。从深层次去理解,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行,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正是这些小小的善行,使人间充满了爱。

    4、“_______其实很简单”

    是个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空白处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的内容,比如“快乐”、“幸福”或者一些具体的事情。其次就是要着重理解题目中的“其实”和“简单”两个词语,去发现生活中那些看起来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的事情。

“写作实践二”例文:

境由心造

    在两个人的面前,各放着半块面包。一个人看了以后,心想:“我还有半块面包。”另一个人看了后,心想:“我只有半块面包了。”

    对待同样的半块面包,为什么两个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呢?这主要是心态在起作用。乐观者从半块面包中得到的是满足,看到的是希望;而悲观者从半块面包中得到的是不满,看到的是绝望。这恰好印证了“境由心造”的道理。①

(由“半块面包”的故事引出本文的论点——境由心造)

    不同的心态造就不同的境遇。如果你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挫折甚或是苦难,你也能从中找到乐观的理由,进而化解挫折与苦难。②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住在五楼,搬起东西来颇为不便。但他却说五楼好,可以免受底楼的潮湿之苦。后来他的住处从五楼搬到了一楼,地面经常湿漉漉的,但他却说一楼好,可以免去搬东西的辛苦。因此,不管苏格拉底处在如何不利的情况下,他永远是满足的、快乐的。

    (分论点一:乐观能化解挫折与苦难。)

    尤利乌斯用2马克买的一注彩票,却中了50万马克。他用这50万马克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并添置了许多高档的家具。想不到这一切在他的一个烟头中化为灰烬。朋友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我只不过损失了2个马克。”正是他的乐观心态化解了50万马克家产损失的巨大痛苦。这样,尤利乌斯注定终生要与快乐为伍。③

    (举例论证。以苏格拉底和尤里乌斯的事例作为论据,论证充分。)

如果你用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很小的挫折与痛苦,你也会觉得它是天大的灾难,由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④中国古代有一个国家叫杞国,这个国家的人总担心有一天天会塌下来,整天都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后人流传下一句话:“杞国无事忧天倾。”后来又由此造出了“杞人忧天”的成语。

(分论点二:悲观会让人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

杞国人为什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就是因为他们是用消极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这样,这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就会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不可收拾。据一份调查显示,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由于自寻烦恼,把很小的挫折和点滴的痛苦想象成了巨大的灾难,因而感到心理难以承受所致。⑤

    (举例论证。以人为例,论证悲观的心态的影响。)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让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吧!这样,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原野上,你收获的将是幸福和快乐。⑥

(强调论点,警醒号召。)

名师点评: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目所给的材料中老人对不同的旅行者说的话是不同的,据此可知,可以以“相由心生”“境由心造”作为文章的立意。这篇作文审题准确,立意深远,材料运用恰当,议论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写作实践三”例文:

给生活加点儿糖

 一个失意的人路过一座偏僻的庙,在庙里他激动地向一个老和尚诉说自己的诸多不如意。老和尚默默地听着,并不时地安慰着他。最后老和尚对这个已经平静下来的人说:“施主,老衲送你一句话吧——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得一二足矣!”那个人听完,若有所思地走了。

 是啊!多么朴实的道理,却道出了多少人的无奈啊!这位得道高僧一语点破人生的真谛。漫漫人生路中,乐观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认为,要想让生活变得不那么苦涩,不妨给生活加点儿糖。①

(从故事中引出论点,引起下文,照应题目,写法巧妙。)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盛夏,两个同样口渴的人回家后,面对桌子上的半杯水,一个人怒气冲冲地喝完了水,另一个人则是高兴地喝完了水。同样的一杯水,效果却截然不同,你会选择哪个呢?②这决定了你的心态,乃至一生的成败。

(举例论证,以喝水为例论述心态的重要。)

现代人真的应该知足常乐!随着生活的改变,每个人身上的压力虽说有所不同,但肯定的是,压力大了。经常听到才是小学生的妹妹抱怨学校的家庭作业剥夺了他们本该轻松的童年;我是一个即将中考的学生,常常被几个月以后的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我时常在想,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好了,这个时侯不妨试着乐观起来吧!拨散层层悲观的乌云,你一定会惊奇的发现,天哪,这么美的风景,我怎么从来没发现啊?③

(举例论证二。“不妨”退一步讲用语讲究分寸。)

人生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你乐观面对人生,人生也会乐观地面对你,何乐而不为?从现在开始,就用一颗乐观真诚的心面对生活,不难,只要你肯做。④

(道理论证,以理服人,无可辩驳。)

学着用璀璨的星星勾勒空荡的星空,学着用调皮的鱼儿点缀死寂的湖泊,学着用绚丽的图画镶嵌平淡的走廊。只要你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观照生活,生活必然变得趣味盎然。⑤

(阐释论点,通俗详尽。)

其实人生可以是一杯咖啡,含在嘴里,它是苦的。但这不取决于咖啡的本质,而在于你想不想让它甜腻。

别忘了,给生活加点儿糖,让你的生活充满乐观的心态! ⑥

(前呼后应,重申论点。)

名师点评:

这篇命题作文的题目中包含了两个关键词,一是“生活”,二是“糖”。在这里,更重要的是“糖”的比喻义,因为糖是甜的结晶,所以一般应取“甜蜜”之意。

这样看来,所谓“给生活加点儿糖”,就是要“让生活充满美好”“让生活诗情洋溢”

“让生活趣味盎然”……基于此,小作者从喝水、读书、考试等日常生活的诸多琐事中,悟出了“乐观面对人生”的道理,难能可贵。摆事实,讲道理,打比方,巧设问,论证全面灵活,观点令人信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