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十一)

 新用户0773xNye 2021-08-24

11

    康区与西藏紧紧相连,实行土司制度又很长久,到清初已设大大小小的土司三百八十余员,其中明正、德格、理塘、巴塘最大,称为“四大土司”;在这块近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土司之外,也有由喇嘛寺的呼图克图治理的(如乍丫、八宿、察木多等);有的地方还由西藏地方当局设官治理(如瞻对、江卡等);甚至还有从未归顺的游牧部落(如俄落色达、三岩、罗科等),由於历史的、地理的种种原因,情况异常复杂。清末,随着英帝国主义对我西藏的步步进逼,康区自然成了朝野关注的热点地区,封疆巴蜀的大吏中,也有想作一番事儿的。光绪二十二年四月(1896年5月),朝廷就要四川总督鹿传霖借瞻对藏官与明正土司“互斗”之机,“妥筹进剿”,对瞻对藏官“加大挞伐”。鹿传霖遵旨全克“三瞻”,拔了“瞻巢”, 接着便为“以杜外患而固边防”筹措了一套“经久之策”。鹿的“经久之策”中,有一条便是“改土归流”。首先“三瞻”既收,藏官已逐,理该设置流官,应“改设直隶同知一员”,瞻对“更名曰定瞻直隶厅,隶于建昌道,而移建昌道于打箭炉,毋庸添设道员以归节省,并将打箭炉亦改为直隶厅,径归道辖,同城之阜和协,请仍其旧。”   

其次“章谷、朱窝两土司,则改土归流,仿金川五屯之制,设立屯官,作为差缺。并将麻书、孔撒、白利三土司分隶于两官兼辖,而隶于瞻对同知,并添设游击一员,与同知同城,使汉土官民联为一气。”再下来他又提出了对德格、巴塘、理塘,以至川滇相连的维西协属之阿墩子汛地方的“通筹布置”,这里就不再一一引述了。从中可以看出这个鹿总督谋篇布局,有章有绪,为杜外患固边防也算费了一番心思,甚至连建制设官中如何“节省”也考虑到了。比起前几年一些巴不得快点实行县改市,好官升一格半格,薪加一级两级的“超前意识”极强的“公朴”们来,可谓“超后”多了,这是题外话。尽管这位川督费了不少心思,可筹划归筹划,心患“恐洋症”的“老佛爷”们,并不准他实行。西藏的达赖喇嘛一反对,朝廷就退缩:“保川固要,保藏尤要”,于是决定“所有三瞻地方仍著一律赏给达赖喇嘛收管,毋庸改土归流”。一道“圣旨”下来,就将这位“操之过蹙”的鹿大人“开”了“缺”。这个可悲的封疆大吏,不仅“改土归流”不成,连乌纱帽也丢了。

之后,凤全在巴塘也有过一些“改土归流”之举。可这位急邀边功的驻藏帮办大臣,比鹿传霖更“操蹙”,还未来得及施展拳脚,就在鹦歌嘴吃了巴塘喇嘛的枪子儿,“改流”自然随之流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