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必读丨一份职教信息化建设的“避坑指南”

 大国匠 2021-08-24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国家和各地政策的指导下,职业院校纷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信息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奠定了基础。

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不少院校在建设中收效甚微,工作效率没有提升,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没有明显改善,搭建的数字校园平台被吐槽为“领导不看好,老师不想用,平台不好用”的产品。

这中间出了哪些问题?职校领导又该怎样去推动数字校园平台的建设,并将应用落到实处?

01

____________

直面痛点

1. 学校信息化意识薄弱

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活动的主要选择,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然而不少学校仍没有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与重要性,线下教育恢复,就将在线教育抛之脑后,将疫情期间得之不易的教育信息化成果付之东流。此外,教师群体对于前沿专业的信息技术存在畏难心理,对“数字化教师”的新角色接受程度不高。

在信息技术已经占据教师知识结构的相当比例时,教师的数字化能力不足,就如同跛了脚,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步履维艰,更难以走得长远。

2.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粗放

诸多职业院校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时,有时一心建设疏忽了安全,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数据采集完却没有进行后续的数据维护,在试点时热情高涨却没有推而广之,盲目追求热点基础建设而忽略了常规应用的建设……

这样的作秀式的建设模式和粗放式管理模式,普遍存在于我国的职业院校中。2018年的一份调查显示,中职院校中将近 70% 的在校领导及主管都没有参与过信息化方面的课程培训。

粗放的管理模式,可能不仅对学校的信息化应用起不到益处,反而让师生在应用信息化工具时面对安全隐患和操作难度,增加他们的抵触心理。

3.重建设,轻应用

不少职业院校在数字化建设中仍停留在“重建设、轻应用”的阶段。

杭州一位职高教师曾感叹:“在西部支教时,发现当地也有很多智慧化教学设备,但因为无人使用几乎都蒙了尘。”

多年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上的大量投入和建设,主要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并未解决“用不用“,尤其是“用得好不好”的问题,而后者正是当前教育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

还有大量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仍停留在浅层,没有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广大师生和教育管理者的应用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4.学生信息化素养缺乏

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爱玩儿、喜欢上网,根据调查,有83.24%的学生不愿意听课,若教师偶尔讲些有趣的事情、放些视频,还能引起学生关注;更有90.34%的学生每天沉迷于玩手机,40%的学生认为成绩挂科也无所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遭到打击。

5.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缺乏

很多职业院校都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机构负责,导致信息化管理没有专业对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人才来推动创新。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及运行,除了需要具有精湛专业知识的人员外,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学校管理时还需要全方位复合型人才。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快,对学校人才的计算机能力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许多学校的教职工并没有完全掌握计算机能力,对信息更新接受能力弱且不敏感。而在采购信息化教学工具、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时,管理人员决策时对信息化建设了解不足,出现“买了不用,用的没买”现象。

6.创新勇气和研究气魄不足

由于办学事务繁忙,学校工作人员难以抽身进行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常选择效率更高的理论引进、时间跟进等方式。而在理论研究时,又有规避风险心理,缺少创新的勇气。

7.校企合作效率低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灵魂,也是当前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很多院校大多采用多家厂商的信息化产品,而没有注意厂家之间、产品之间相应的融合模式,常出现功能重复和产品壁垒,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也远远达不到“智慧校园”建设的要求。

02

____________

寻求出路

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理念已凝练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共识。

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旨在促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从建设转向应用。

但就目前各地的实践来看,很多职校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还主要停留于工具层面,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和学习方式重构还很不够,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的复杂性、系统性没有得到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还没有充分彰显。

为解决这些问题,职业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寻求出路:

1.统一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理念

吸收先进的观念或理念,并针对性地结合本地学校的特点,开展信息化技术建设,职业院校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真正融合。

在此过程中,需要学校组织凝聚教职员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意识,通过集中学习、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认识时代潮流,有意识地自我提升,关注信息化政策动向与前沿理论,不畏困难地学习信息化技术与工具应用。

2.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

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基于学校需求,还是学生需求?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数字化建设要以生为本,回归课堂、回归职业、回归成长。这是很多职教人研讨后得到的共识。

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摆脱传统管理模式,利用超前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工具,及时改进并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率、更精准的优质服务,以此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

3.创新学校的信息化培养模式

专业特点和企业行业的要求,需要在校内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完全逼真模拟企业的业务流程,以达到与到企业行业学习实践一样的效果。

实训教学一方面是引导教师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素养,同时注重教学理念培训的革新;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泛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而真正实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4.外引内培创造信息化人才

将人才的培养分成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两种类型,一方面通过增强学校文化吸引力信息化吸引力、提高待遇等引进人才,另一方面通过邀请专家进行系统性培训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培训学校管理层、教师等各个不同的群体,以适应其工作内容,有条不紊地建设学校信息化团队。

5.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多采取的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企业出设备和资金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教学内容基本是企业的就业岗位要求的基本技能,业务流程的实践性操作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模拟;企业的具体业务也可以采取通过互联网,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学生在学校操作就可以完成。信息化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拉近了企业与学校的距离,实现了学生毕业就可以上岗,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这是职业院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融合的一种新的模式。

数字化正在重塑教育的意义,重构教学的生态。只有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数字化动手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才能实现数字化转型。

参考资料:

1.《学校信息化建设8大坑!你学校踩了几个?》,校长会

2.  胡梦甜:《数字时代,职教如何面向未来》,浙江教育报

3.  赵艳丽:《教育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探讨》,《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