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发明了曲棍球运动的契丹人消失了吗?

 若森知道 2021-08-24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是中国古代最为神秘的民族之一。它们神秘出现又神秘的消失在历史上,后世对契丹族消失之谜一直都疑惑不解。

契丹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魏书》记载,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们有属于自己文字,契丹人天生勇猛好斗,契丹的本意是“镔铁”,即坚固之意。

公元916年,部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辽。

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北部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丶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契丹王朝在中国延续存在了200多年,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差一点就将宋朝灭亡而统一全国。

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最耻辱的一仗,宋真宗不得不与之议和。并且答应,每一年宋要向辽进献布匹20万匹,银子10万两。而在此前战役之中,北宋还失去了幽云16州。

契丹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喜欢骑马打猎,而海东青凶猛矫健,是打猎的最佳帮手,因此当时辽国皇帝非常喜欢这种鸟儿,认为它是草原王者的象征。于是,皇帝多次派遣使者到女真部落去索要海东青,但是使者们到了女真部落强征暴敛,欺男霸女,因此女真族部落对辽人恨之入骨。女真部落卧薪尝胆,苦练精兵,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也就是后来的金国,开始起兵反抗辽国。当时的女真族部落深知不是辽国的对手,于是暗中与宋朝结成同盟,共同对抗辽国。

辽朝共计在位九个皇帝,在公元1125年被金朝所灭,享国209年。辽国被灭后,150万契丹人却消失的无影无踪。那么契丹人去哪里了呢?后续朝代的史学家在查阅史料发现,关于契丹族的资料随着契丹人也一起消失了。

关于契丹人的去向,史学界推测大致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种可能,亡国的一部分契丹人,在皇室成员“耶律大石”带领下被迫向西迁移,在今天的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又称:“哈喇契丹国”。“哈喇契丹国”也曾强盛一时,但最终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契丹的残余势力被迫再次西迁,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儿漫王朝”,之后被完全伊斯兰化,演化为其他民族。

第三种可能,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时,散落到了全国各地。

这几种可能虽然不同,但是都承认契丹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已经被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之中,永远地消失了。

在800年后的今天,专家试图通过检测DNA技术,以解开契丹人从历史上消失的谜团。

专家对生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达斡尔族的生活、文化和建筑等内容研究,发现了一些关于契丹族的痕迹,其中一位剪纸艺人所剪的人物服饰介于契丹服饰与蒙古服饰之间。达斡尔人还一直流行一种体育运动,就是现在的曲棍球,当地的人都十分喜爱,那么曲棍球和契丹族有何关系?专家表示亚洲的曲棍球就是契丹人发明的。原来,契丹人训练士兵时经常让士兵打曲棍球,而达斡尔人的曲棍球文化是自古传下来的,而达斡尔人很可能就是契丹族后裔。

另外,在云南施甸县,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宗祠里,还发现了一块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的牌匾。据“本人”介绍,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阿苏鲁,并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历史上确有记载,阿苏鲁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后裔,他的先祖曾参加西南平叛战争。但这并不能证明这些“本人”就是阿苏鲁的后代。云南的保山地区,有许多的阿,莽,蒋姓“本人”一直以来都自称为契丹族的后裔。

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得出了如下结论:

1、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

2、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由于没能严格按照国际上权威的分子考古——尼安德特人的分子考古法来执行实验。这项测验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其实即使最终证明这项测验结果准确无误,也不能过于简单地来看民族源流问题,因为契丹族10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早已不存在了。契丹民族和中国众多民族一样,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完全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了。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感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