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網文薈萃 2022-07-15 发布于黑龙江

提到“契丹”这个名字,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会想到《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传闻契丹族人各个骁勇善战,人高马大,善于骑射,在十一二世纪的世界历史上均具有较大影响力。就连世界上不少国家,当时也用“契丹”来作为中国的代名词。

更有传闻称,当年哥伦布周游世界,主要的目的之一就为寻找传闻中的契丹人。

但这样一个在世界上有着广泛传闻的民族,也在后来消失不见,在我国今天的众多民族中也没有契丹族的身影,仿佛这个盛极一时的民族政权一夜之间消亡一样。

那么当年契丹族到底经历了什么?如今中国还是否有契丹族的后裔呢?

澶渊之盟

与其他朝代不同,宋朝崇尚文治,因此武将地位并不高,这样导致宋朝军队未能得到长足发展。而契丹族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在草原上称霸一时,不仅仅是宋朝,就连在东北一带活动的女真部落也非常忌惮契丹族。

公元1004年秋天,辽国发兵准备进攻宋朝。这些善于骑射的草原汉子,最开始压根没把宋朝人放在眼里,认为宋朝人根本不善于打仗。

可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巧妙,辽国名将萧挞凛在萧太后的属意下率兵出征,可英雄还没等到施展才华,就在澶州城下被宋朝一名士兵用八牛弩射一击致命。

萧挞凛剧照

萧挞凛当时没有死,被战士们送回后方救治,但到晚上人就不行了,直接一命呜呼。这件事让辽兵大失方寸,一改往日对宋兵的看法,甚至在军队里传言宋军强兵强弩,辽军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行兵打仗就是如此,比起战术和兵力,军心才是最重要的。萧挞凛的死无疑让辽兵军心涣散,再也没有当初发兵时的气势凌然。结果可想而知,辽兵经历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失败。

其实这个时候宋兵一鼓作气,或许能够改变以往被辽国欺负的局面,可宋真宗竟然做出了一个令后世想不明白的决定,那就是立刻派遣使者言和,并且宋还要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作为一个战胜国,为什么还要对失败的一方如此卑躬屈膝呢?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辽国以前实在是太强,宋兵打赢这场仗的时候,压根都不敢相信,生怕辽国因此震怒,再次发动战争,到时候宋朝民不聊生,因此才签订澶渊之盟免去战事。

当然,辽国也很有契约精神,在澶渊之盟后的百年之间里,和宋一直和睦相处,两国之间也没有发生过战事冲突。

真正让宋忌惮辽的原因,还是因为高粱河之战,我们熟悉的杨家将,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有着英勇的表现,英雄故事才在后世广泛流传。

不过在这场战争中,宋并没有占据一点好处,这也成为宋忌惮辽的关键原因,甚至将辽看成了永远不可战胜的神话。

但这样一个民族,为何会在历史长河中突然消失,连后裔都找不到了呢?其实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因为一只名叫海东青的鸟。

海东青

海东青是一种猎鹰,一般分布在北极、北美洲和亚洲的广大地区,在我国的栖息地主要为黑龙江、吉林等地。

海东青的身量很小,但是能飞得特别高,战斗力惊人,捕食时就好像闪电一般,出击速度稳准狠,是猎手最青睐的常胜将军。

时间回到十一世纪,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海东青不仅仅是忠诚的猎鹰,更是身份的象征。作为当时草原霸主的契丹族,也十分想要海东青。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的统治者满族,其实最开始就是从女真部落演化而来,便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海东青这种鸟,是女真部落地盘上的一种生物。

辽国想要海东青,自然而然就想到女真部落。

当时的女真还不成气候,如果真的发生战争,根本不是辽的对手。所以女真一直常年向辽交纳岁币银,俯首称臣。当见到辽使者来要海东青,女真人自然也不敢拒绝,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使者。

猖狂惯了的契丹认为这些小国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做事也形骸放浪。东北地区常出美女,生活在这里的女真部落里自然也少不了美女。

使者见到这些美女,也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甚至根本不在乎对方是否已经嫁为人妇,就强行将人占有。

这件事让女真首领十分震怒,也正是这件事让他们感觉,对辽的妥协和忍让并不能换来安宁,反而会让他们愈发猖狂。

加上多年来被辽欺压,女真早就人人愤之,这件事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大家的情绪,纷纷要求讨伐辽国,不能再这样软弱下去。

从此之后,女真表面上继续对辽卑躬屈膝,十分客气,以一种下臣姿态向辽上贡。一边则秣马厉兵,私下里偷偷训练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准备一举反击。

公元1101年,辽国第九代皇帝天祚帝继位。老话常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这句话用在天祚帝的身上,倒也十分恰当。

天祚帝和他的父辈祖辈们不同,他不学无术,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没有治国安邦的能力,也根本不过问朝政。

如此一来,一些有野心的人也就抓住了机会,一边哄着天祚帝继续做一个只知道玩乐的闲散皇帝,一边悄悄掌握实际政权。

天祚帝

看似坚不可摧的辽国,也是在天祚帝继位后不久,慢慢变成了一副空有其表的国家,内部矛盾十分严重,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都变得十分突出。

像耶律章奴,就是一个想趁乱造反的人,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公元1115年,女真部落首领,也就是金国的掌权人完颜阿骨打联合宋朝一起对辽发起攻打,希望推翻这个令他们生活水深火热的游牧民族政权。

天祚帝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即使知道前线战事吃紧,完颜阿骨打已经起兵攻辽,但天祚帝依旧没有当回事,继续做他那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闲散皇帝。

完颜阿骨打

可随着一座座城池接连失守,辽国政权面临极大威胁,天祚帝才突然反应过来,必须即刻骑兵镇压。从不过问政事的天祚帝不知道此事应该派谁出征镇压,深受天祚帝信任的耶律章奴提议,天祚帝本身就是天选之人,只要他御驾亲征,一定可以成功镇压。

天祚帝根本没想到其中有诈,便亲自挑选了70万精兵,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完颜阿骨打的2万女真士兵。

35个打一个,就算天祚帝是个草包,可这场仗也不应该输,但为何却成为辽国的灭国之战呢?

关键因素还处在耶律章奴的身上,他见天祚帝率部出征,留在后方的力量非常少。耶律章奴趁机造反称帝,又建立了另一个辽国。

刚刚来到前线的天祚帝还没开始作战,就听到后方报告有人内叛,天祚帝一时间受到前后夹击。他自认为完颜阿骨打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部落不足为惧,当务之急还是要平定内乱,于是又折返回去处理耶律章奴的背叛。

殊不知,正在天祚帝和耶律章奴两股势力制衡之际,女真正以不可小觑的速度迅速壮大,并且占据多座城池,扩大了金国领土。

天祚帝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完颜阿骨打就已经带人打到了家门口,一举拿下辽国。而契丹族这个曾经在草原上辉煌一时的游牧民族,最终也毁在了天祚帝这个不学无术的后代手中。

不过自古以来政权更迭是常有的事,为什么契丹被金国占领后竟然会在历史上消失了呢?

完颜阿骨打推翻辽国政权后,契丹族150万人口仿佛一夜之间消失在了历史史书上。其实不仅仅是契丹人,就连契丹的文字、民族文化、历史文献,甚至是姓氏等全部都消失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女真部落的后代其实就是后来建立清王朝的满族,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契丹族之所以会消失,跟金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为长时间受到辽国的欺侮,金人对辽人恨之入骨,因此在占据辽首都后,完颜阿骨打下了一条命令,所有反对金统治的契丹族一律斩杀,不留活口。

在历史文献上记载的有一次屠杀,整整持续了一个月,城内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金人用武器,宣泄着对辽人的痛恨。不仅仅是人口,就连包括契丹族人使用的文字、文献记载等物品,也一律进行了销毁。

可就算如此,难道就没有侥幸逃脱的人吗?难道说契丹族真的一个后人都没有?

第一种假想,在金国攻打辽国时,不少契丹士兵都死在了战场上。等到战争结束,一些契丹士兵为了活命不得已归顺金国,在随后的战斗中,也血洒沙场,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第二种假想,有一些契丹人为了活命,不得已放弃了自己的民族风俗文化,隐藏身份,混居在和女真不合的蒙古族内。但为了隐藏身份,他们也渐渐和蒙古族融合、通婚,而属于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也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被淹没。同样,他们为了活命也不会告诉外人和后世他们是契丹族,因此也就等同于消失。

第三种假想,有些辽国南部的契丹人,以及已经忠诚的追随者,在遭遇灭国后并没有选择隐居,而是逃亡了其他地方,并且成立了西辽。为了防止汉化,他们甚至不允许契丹和汉人通婚,但却无形中加快了他们伊斯兰化的进程。真正的契丹族后人,也同样因为民族融合而消失。

这三种假想不管哪一个,其实都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根本找不到所谓的契丹后人。他们散落在各处,而且从不对外公开身份,根本无从找起。

难道说真的找不到契丹族的后裔,也无法解开契丹族消失之谜了吗?

这个时候,一封来信意外带来了新的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研究院的研究员刘凤翥,就是一位热衷研究契丹族消失之谜的爱好者。他耗尽半辈子的心血,研究契丹族的文化、查阅相关史料,希望可以找到契丹族的后裔,揭开当年契丹族消失之谜。

但一直以来,刘凤翥都没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答案。一直到一天,一封来信让刘凤翥突然又看到了希望。

这是一个自称敖拉·邱志德的人在信中写道,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呼伦贝尔的草原深处,是达斡尔族。

邱志德之所以给刘凤翥写信,正是因为他发现一个奇怪的情况。我国不管哪个民族,其实都能找到一些相关的起源历史资料,不少民族还有属于自己的文字。

但达斡尔族却非常奇怪,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甚至连他们到底从哪里来都不知道,对于祖辈上的事更不清楚,就好像凭空出现的一个民族。

邱志德联想到契丹族消失之谜,就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达斡尔族会不会就是当年幸存的契丹族?

为了解开自己心中的谜团,邱志德给刘凤翥写信,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希望刘凤翥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起源之谜。

邱志德告诉刘凤翥,在他们生活的村子里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在几百年前,有一些契丹人在这里修建了边堡,而这些人正是现在达斡尔人的祖先。

刘凤翥对此激动不已,立刻来到了邱志德所在的村子,希望找到一些证据来证明达斡尔人就是当年消失的契丹族后裔。

在实地考察中,刘凤翥还真的发现了一些佐证。

在一次考察中,刘凤翥意外结识了一位达斡尔族的剪纸艺人。在攀谈之际,刘凤翥意外发现这位剪纸艺人手中的作品,尤其是人物的服饰,介于当年契丹族和蒙古族之间。

达斡尔族

在之前的猜想中,有人怀疑一部分契丹族人为了活命混居在蒙古族中,这样一来,他们的服饰有着契丹族和蒙古族的双重印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一个佐证,则和当地的一项体育运动有关,那就是曲棍球。在达斡尔族人中,人们非常喜欢曲棍球运动,甚至当成了一项民族运动。在和当地人了解后,刘凤翥得知这项运动是他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

巧合的是,契丹族本身也是一个热衷曲棍球运动的民族。当年为了训练士兵,契丹士兵经常进行曲棍球运动,而且各个都十分擅长。

虽然后来契丹族人混居在其他地区的人民中,但一些生活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很难被改变。而曲棍球运动,极有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传下来的。

不过这些说到底也只能推断,不能作为决定性的证据。想要证明达斡尔人就是契丹族的后裔,必须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不过没有相关文献,也没有历史记载,怎么才能证明呢?

刘凤翥想到了一种新兴、前沿学科——分子考古学。这是一种基于体质人类学、动植物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解决古代人类及动植物遗存遗传学结构等问题的学科。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逐渐在我国考古学界得到应用,并且发挥重要作用,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这种学科在生活中最常应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DNA检测技术。

换句话说,刘凤翥希望可以利用DNA检测技术,确定达斡尔人就是契丹族的后裔,一旦证明成功,这也将成为决定性的证据。

不过,契丹族都消失了这么久,怎么才能找到契丹古人的DNA呢?

其实这也好办,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境内,曾经出土了一具诡异的女尸。当年这个事情轰动一时,因为女尸尸身保存完好,而且脸上还戴着一副黄金面具。

后来经过证明,这具女尸就是契丹人。

相关科研学者在提取了女尸身上的特定DNA链后,又选取了30名血统最纯正的达斡尔少年,通过DNA对比结果发现,达斡尔人的DNA和契丹人的DNA十分相似,而且序列非常接近。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些DNA序列中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不过对此专家们也有解释,毕竟经过了几百年的历史,加上当时契丹族人为了活命,不得已混居在其他民族中,因此难以保证血统的纯正,不少人还会和其他民族通婚,因此DNA才会发生一些小小的改变。

不过,这也算揭开了当年契丹族后裔的下落之谜,而达斡尔人也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祖先究竟从何而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