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目的的笔记

 念禹 2021-08-24

今天在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时,发现自己摘抄了几个喜欢作家的语录,尤其对于为何写作,或从侧面或从正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余华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之前看《朗读者》,余华作为嘉宾诉说自己写作的故事,如何从一个牙医改行成为作家,又如何到北京艰难靠写作度日,都是娓娓道来。可以说,从他的身上,你能感受到他确实做到了自己所说的一个作家的使命——向读者展示超然。曾看过一篇写如何写小说的文章,其中有一点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悬置道德判断。无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人物发展的选择,是小说中创造的那个世界的选择;而对于真实世界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看到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事件,都是时代的产物。或许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理解这个世界,也能更好地安放自己。

王小波说:“有些话仿佛永远讲不出口,仅仅是因为别人已经把反对它的话讲了出来。因此这些话成了心底的暗流,形不成文字,也形不成话语,甚至不能形成有条理的思路——它就变成了郁结的混沌。而已经讲出的话则被人们一再重复,结构分明地架在混沌之上。我看到一个无智地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是性爱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讲出来。”可能对于王小波最有名的评价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而有趣的灵魂各不相同”,但其实王小波不光是有趣,也同样才华横溢,或者说因为真正的才华横溢因此而有趣。上面那段话可以看到,他是能够看透那个时代的先驱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来表达智慧、性爱和有趣。王小波无疑是做到的,用一种戏谑和类似黑色幽默的表达方式,描绘了那样一个世界。

龙应台说:“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龙应台的作品我接触的不是太多,但是台湾作家多是文笔华丽,她的作品也不例外。同时,她的作品感情真挚到令人感动。或许如她所说,要平常说话是说不出来的,而是需要文化或者以艺术的方式来表达,来让自己得到共鸣。这恐怕也是书画、音乐、戏剧等等受到众人追捧的原因。说出了心中所想,道出了心中之痛。借他人之口,准确地说出自己所想,无疑是最高级的艺术了。

每个人开始记录和写作都有千万种理由,有些与他人相同,有些与他人不同,而那个作为自己作品灵魂的理由,就是自己的特色。每个写作的人都应该让人感受到自己塑造的世界,对于生活中所理解的真实世界,或是虚构故事中搭建的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