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粹艺术名家——马金龙

 国粹艺术名家 2021-08-24

马金龙艺术简介

马金龙,1951年生于沪上,自幼酷爱绘画。曾拜沪上已故花鸟、走兽画大家朱文侯之高足谢钧千先生为师学画。虎作、花鸟画作多次刊载于报端、杂志,并展出于朵云轩、上海美术馆。2004年水墨老虎《回眸》送日本展出,广获赞誉。2010年双虎画作《啸秋图》送山东展出,获第六届国际书画名家联谊展银奖。2012年,虎作《狂野啸声》,在深圳武汉“翠碧轩”28周年当代书画篆刻名家邀请展获金奖。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画师。

工写结合的小写意画法在展现千姿百态的动物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著名画家马金龙的动物画用笔精到,墨、色厚重,尤其是他笔下的老虎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得到了收藏界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被广为购藏。

马金龙老师笔下的虎或仰天长啸、或虎视眈眈、或注目凝视、或昂首远眺,无不生动传神,虎与景相得益彰,情景交融。历代画家画虎往往注重凸现虎的威严,马金龙老师立足于自身的见解和情感,在立意上进行新的画虎尝试: 从虎作《莫道一啸惊百兽,登高方觉不胜寒》中可见一斑。作者以苏轼“高处不胜寒”的名句为创作立意,融入自己的见解和情感,将登高俯瞰嶙峋锐石而略显畏怯的山君神态完美的展现于画面,画家常说:“文学艺术,文在艺前,搞艺术者,尤其是喜好绘画者,当有文学底蕴作铺垫,从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淀中,探寻自己的艺术方向,方能更好的拓展自己的创作空间,马金龙老师借物抒怀,借虎言志的拟人化的创作方法,充满浪漫主义精神,强化、丰富了虎画的意蕴与精神内涵。

虎象征威武,力量、霸气,中国历来有崇尚虎的文化传统: 用于古战场传递军令的虎符,三国时的五虎上将,旧时孩童脚上的虎头鞋等等,无不体现了炎黄子孙对虎文化的深厚情感,“虎虎有生气”、“ 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踞龙盘”------书籍中涉及虎的用词更是不胜枚举,把虎作为绘画的对象,是画家高雅的艺术追求。读马金龙的画,给观众有心灵上的触动,作者除了造型准确,笔墨等技法精到外,更为值得赞赏的是其画外功夫,即作品内涵的耐人寻味 。

艺术的感染力是巨大的,我们可从中感受到震撼,能感受到更多美的享受。作品(相伴)是画家受托量身定制的一幅虎兔共居一处的画作,(夫属虎,妻属兔),画家则没有刻画虎的凶猛,而是把虎温柔的一面进行了人性化的描绘,着力刻画了兔子发号施令的老大地位和虎的言听计从,俯首帖耳的神态,补景配以苍松与坚石,寓意爱情之牢不可破,日久天长。画面让人耳目一新,画家用夸张的手法,以展现自然界动物间温情的画面来揭示人世间众生向往的和谐、美满。虎的神情难以捕捉,作者抓住了虎与兔最精彩的定格,使之跃然纸上,服务于自己的构思与立意。真所谓“致广大尽精微",气息流贯,浑然一体,达到了“远观其势,近看其质"的绘画境界。

爱画画爱了一辈子的人,能永远握着画笔,我想,这应该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书画推崇创新,追求个性,画家既致力于笔下作品的尽善尽美,便是一次没有终点的灵魂探索之旅,一旦爱上,便是一生的孜孜不倦。在此祝愿马金龙老师在艺术探索的征途上再创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