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供花,就是懂得无常的过程

 芍药美学笔记 2021-08-24


中国的瓶花真是博大精深,读读老祖宗对瓶花的定义和框架,再看手里的花,似乎不用刻意学习,也有思路了(复习→瓶花)。

在瓶花的领域里,有一块很特殊的存在,那就是佛前供花,因为供花在佛教里,是功德无量的行为。

么供花时,我们要选择哪些花、遵循什么原则呢,今天就一起来唠一唠。

Vol.1874
x
佛前供花

供花是插花里很特殊的一种存在,过去普遍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插花起源于佛前供花。其实很多国家都曾从佛前供花中得到启发,并慢慢形成自有流派

用鲜花供佛,并不是中国的独创,而是佛教的传统


几年前,芍药带队去灵隐寺参观,大殿外一侧,寺里义工正在售卖小小的鲜花篮,于是就请了一个小花篮,献给佛祖。

芍药不是佛教徒,平时也没有上香习惯,但献花,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诚心悦纳之举。


佛经里有「四供养、六供养、十供养」之说,如香、花、灯、涂、果、乐等,无论哪种,「花供养」排在第一位,可见供花的功德

以花供养最为出名的寺庙,就是大理寂照庵,整个寺庙不烧香只种花,香气扑鼻,人气旺盛。


前院后山都是尼姑们悉心照料的植物,多肉养的白白胖胖,多少园艺达人都羡慕不来。

也是在那次大理游学活动上,花艺师阿桑看到满寺花草,自请帮寺庙插花,她脚边放着苍山洱海滋养的山野花草,手握一支百合,回头对我们笑。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花供养了,以无心之举,行功德之事。


花香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以花供佛,实则是供给我们自己的心。

「借花献佛」,那是因为花不来自于人类创造,它是自然界客观的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献花的举止,修心发愿,立誓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更有用的人。


佛前供花,代表修因

在佛经中,花代表因,果代表果,花和果代表了佛教的因果说。

在众多壁画和馆藏绘画中,
供花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故宫博物馆藏·明/吴彬《达摩图》

种什么花,就结什么果。

因果有序,果已经铸成,无法改变,供花那刻,即是从当下起,种好未来的因。

《嘎纳嘎拔喇尊者画》中,
插着两朵白色牡丹花。
既有唐代佛前供花的风格,
也有宫廷插花韵味。
卢楞伽《嘎纳嘎拔喇尊者画》

花又代表了佛教的「六度」,即六个到达彼岸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花经历的过程,就是六度的过程。

唐卡中有很多反映供花的场景,
花与佛同在。

唐卡绘制白度母/绿度母/米拉日巴传噶玛噶赤

佛前献花起源偶然。

《南史》里写梁武帝的第七子晋安王的母亲病了,梁武帝信佛,请了很多和尚来做法。其中一名僧人把莲花献给佛,找了一个铜器,放上水,把荷花养在其中。

一般的莲花,即使水培,不过两三日也会枯萎。晋安王见状起誓:「如果母亲没事,愿诸佛令此花不萎」。七日斋毕,竟真的不萎,鲜红更胜从前,这就是献花的雏形


当时供花并没有繁复的规矩、制式,绘画中也佐证了,供花通常不过是一花两叶,如此而已。

传统的佛教艺术造像和壁画里,还提到了「天女散花」,这也是最早期的供花形式,即供花瓣。


佛教与花有很深的因缘,佛陀讲经说法时,常以花作比喻,许多禅师也因「花」而开悟。《三世因果》里说:今生貌美为何因?前世佛前供花人。


普通人想要供花,有什么讲究?又该选择哪些花为好?

唐密宗三部经典之一《苏悉地羯罗经》里有出处可查:

「水陆所生诸种色华,名色差别,各依本部,善分别之,以真言华。当奉献之,发是愿言:此华清静,生处清净,生处复净。我今奉献,愿垂纳受,当赐成就」。


《苏悉地羯罗经》里记载,供花依据供奉对象,有七条参照标准:

如果供佛,要用陆地生的白色的香花。

依据季节,可选择水仙、白牡丹、
茉莉、栀子、白玉兰、
香豌豆、木香花、太平花、晚香玉.....
(平时看芍药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供奉观音,要用水中所生的白花。

首选就是白莲花、白荷花,
唐菖蒲、白鸢尾也很适合。

如供奉金刚,种种香花都可以。

桂花、黄木香、百合、薰衣草...
只要是香花,什么颜色都可以。

如供奉地居天,随手采到的花都可以。

不拘泥颜色、香气,如佛经中常提的
曼陀罗、彼岸花,或是随处遇见的野花野草。
图:微博@天文——

如果没有花,可用枝叶替代。

似花非花的枝条、叶片、苞片都可以,
比如我们写过的枝条,吊钟、天竺、
蕨叶、菖蒲、芦苇等。

连枝叶也没有的话,还可以用甘松、卷柏、牛膝等带香植物的根部,或是果子替代。

最有佛缘的水果就是佛手柑了,又叫香橼。
其余各类甘果都可做供花。

如果枝叶、根茎、果子都没有,则「随所应令运想供养」,观想自己或别人曾经供过的花即可。这是供养的最高境界。


供花的标准包容并济,只有一条:坚硬的、带刺的、带臭味的花不能供。这是《大智度论》里提出的供花原则。

可惜了玫瑰的香气,虽美却带刺,
月季也同样不宜供花

由此可见佛经为世人提供了很多方便法门,有能力就供最好的花,没有能力、找不到或机缘不巧,也不要执念太深,否则执着在「花」本身,忘了「供」的初心,就本末倒置了。


以上都只是说了供花的花目类型,不涉及任何技法,也就是说,单纯以一两支花供奉,不需做任何插花设计,就可以了。

如果要做繁复的佛前供花,可参考南宋李蒿的春、夏、冬三幅《花篮图》,是岁时供花的典作

春花篮,
从左至右为连翘、林檎、
白碧桃、黄刺玫、海棠。
南宋李嵩·春花篮 冈崎桃乞旧藏

夏花篮,
从左至右为复瓣栀子、萱草、
夜合花、单瓣蜀葵、石榴花。
南宋李嵩· 夏花篮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冬花篮,
从左至右为水仙、瑞香花、
绿萼梅、单瓣山茶、腊梅。
南宋李嵩·冬花篮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小的花篮里折射出繁花似锦的大自然,美丽、多样、蓬勃、朝气。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把花献于庙堂前,就是把对自然、对世界的敬畏心显化于前,端庄、周正,也即是把他人的世界与自己的世界、把小我与大我融为一体。

图:小红书@金玲小花童·莲

花开花谢,就如同短暂的人生,看似张力十足,实则昙花一现。今天还是娇艳红火,也许明天就垮掉了,一切都回不去。

供花的过程,我们看见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感知到自然的善意与包容,体悟了佛法的精要与博大,更坚定了自持自修的心。

图:小红书@金玲小花童·莲

供花不在于美不美,
不在于形式和地点,
而在于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佛前供花,意在心中供花,
心中之花常盛开,
我们就长存真善美,
永不会迷失方向。




资料参考:
- 徐文治《瓶花六讲》之《佛前供花与瓶花之别》


本文照片仅作素材使用,
不视为与图中人物建立任何商业合作关系,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