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方派与经方派各是怎样治耳鸣的

 火星飘雪 2021-08-25

时方派对耳鸣的治疗思路

时方中医根据辨证,把耳鸣的病因病理分为虚实两类。实证有因风邪外袭,侵及耳窍所致;有因肝气郁结上逆,阻塞清窍,或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所致;有痰郁化火上壅,阻塞气道而致。虚证有因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而致;有因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不能上奉于耳而致。

辨证依据

自觉耳内或头颅里有声音为其主要症状者。

临床分型

(1)开始多有感冒等,起病较急。自觉耳中作胀,有阻塞感,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局部检查可见耳膜轻度潮红及内陷,多伴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脉多浮大,舌苔薄白或薄黄者为风热侵袭型。

(2)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雷声。郁怒后耳鸣加重,兼有耳胀耳痛;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者为肝火上扰型。

(3)耳鸣如蝉鸣,时有阻塞感,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为痰火郁结型。

(4)耳鸣如蝉鸣,昼夜不息,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下降,伴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多梦遗精,舌质红苔少,脉细弱或细数者为肾精亏损型。

(5)耳鸣劳累后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伴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者为脾胃虚弱型。

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风热侵袭型宜疏风清热散邪;肝火上扰型宜清肝泄热,开郁通窍;痰火郁结型宜清火化痰,和胃降浊;肾精亏损型宜补肾益精,滋阴潜阳;脾胃虚弱型宜健脾益气升阳。

2.治疗方法(以下方剂须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服用)

(1)风热侵袭型:

①外治:用鹅不食草650g,辛夷花150g,煎水两次后混合,浓缩成1500ml,加盐酸麻黄素粉3.75g,葡萄糖粉15g,过滤消毒即成。滴鼻,每次数滴,每日2~4次。另用鲜石菖蒲捣汁滴耳,每次数滴,每日4~6次。

②针灸治疗:取上星、迎香、合谷穴,针刺,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

③内治:用银花15g,连翘15g,薄荷10g,荆芥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0g,竹叶6g,芦根15g,菊花15g,桑白皮10g,桔梗12g,蔓荆子12g,升麻10g,石菖蒲10g,甘草5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2)肝火上扰型:用龙胆草5g,栀子10g,黄芩15g,柴胡10g,木通10g,车前仁10g,泽泻15g,石菖蒲10g,大黄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3)痰火郁结型:用法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0g,黄芩15g,黄连6g,枳实10g,杏仁10g,瓜萎仁10g,胆南星6g,甘草5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4)肾精亏损型:用熟地30g,山药30g,山茱萸10g,丹皮6g,泽泻10g,茯苓15g,五味子15g,磁石30g,石菖蒲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5)脾胃虚弱型:用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0g,当归15g,陈皮5g,柴胡6g,升麻6g,葛根15g,蔓荆子10g,石菖蒲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N1

经方派对耳鸣的治疗思路

耳鸣是临床常见症状,时方界一般多从脏腑、经络角度考虑,实则泻肝清火,虚则补肾养阴。经方临床则强调采用六经辨证,不用脏腑,那么经方是如何辨治耳鸣的?

◆ ◆ ◆

案例

张某,女,38岁。2010年3月31日初诊。双耳鸣响半年,耳鼻喉科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中、西药物治疗多时,效果不显。

刻下症见:双耳鸣响,呈持续性,精神欠佳,伴见头晕,胸闷,失眠,易惊,口略苦,腰酸,大便不爽,舌苔白腻,脉弦细。

患者胸闷、失眠、易惊,辨为半表半里的阳性证少阳病,同时头晕、胸闷、腰酸、大便不爽、舌苔白腻考虑太阴虚寒,存在水饮内停,故少阳热夹饮上冲,侵犯清窍则发作耳鸣。故辨六经为少阳太阴病,水饮内停证,辨方证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苍术、防己证。

处方:柴胡12g 黄芩10g 清半夏15g 党参10g

桂枝10g 生龙牡各15g 苍术15g 炙甘草6g

枳实10g 防己10g 生姜15g 大枣4枚

七剂水煎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临床治疗耳鸣常用方,其方证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

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对于本条的解读,历代注家认识多有不一。本方以小柴胡汤去甘草扶正达邪,和解清热为主,加桂枝降冲,茯苓利水,大黄泻下,龙骨、牡蛎、铅丹镇静安神,用于小柴胡汤证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烦惊不安者。

该案根据症状分析,辨证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因大便不干,故去大黄,胸闷水饮偏重,加防己利水。因药房未备铅丹故不用之。

二诊时耳鸣明显减轻,睡眠好转,精神好转,胸闷已。但仍舌苔白腻、脉细。

处方:上方去枳实、防己,加远志10克、菖蒲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赤小豆15克。

二诊时因胸闷已,故上方去枳实、防己,但仍舌苔白腻、脉细,故加远志10克、菖蒲10克化痰利饮安神,加白芍10克、当归10克、赤小豆15克养血利饮通窍。

赤小豆、当归为赤豆当归散,该方出自《金匮要略》,该方养血之中兼以利饮,为攻补兼施之方,适用于血虚水盛之证。

后根据症状加减用药,治疗月余而症痊愈。后随访半年耳鸣未在复发。因本案方证辨证准确,故能疗效突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