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讲座连载二|大学生心理问题评估与辅导员专业定位

 仰羊 2021-08-25

高校讲座

大学生心理问题评估

与辅导员专业定位(二)

编者按

赵丞智老师应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外聘咨询师负责人廖一明老师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妍老师的邀请,先后为这两所大学的学生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做了两场讲座,内容主要是关于如何理解、识别和处理当今大学生的精神问题,大学辅导员的专业性发展前景和大学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由于讲座内容丰富,我们将以连载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图片

以下内容是根据讲两场讲座录音稿整理,经过赵老师的审阅后的内容,供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和高校辅导员专业性建设的同行参考。

三、从心理病理学角度

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在心理病理学中,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中有一大类精神健康问题是“比较好的智力水平和比较低的情绪成熟度”的情况,这是一种精神解离或分裂的问题。你会看到这样一类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挺好的,是一个挺聪明的孩子,但这个学生总是感觉到担心和害怕,有时候甚至感觉到恐惧,而这种担心和恐惧经常表现在人际关系上。

人类的恐惧主要是人际的恐惧,就是人际关系中的恐惧,而不是对自然界的恐惧。对自然界恐惧的大部分问题已经被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解决了,比如风雷雨电、洪水、地震的恐惧都可以被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再如对饥饿的恐惧、粮食的恐惧、甚至是对细菌和病毒的恐惧,我们都有很好的办法去防御它、处理它。有办法去处理的恐惧就不再是真正的恐惧。

真正能引起一个人恐惧害怕的其实是人际关系中的恐惧,特别是亲密人际关系中的恐惧。人类最害怕的是同类,最害怕的是人,而不是非人类或者是客观世界。当然我不知道原始人可能恐惧的是现实世界,物质的环境,会不会被狼吃掉,会不会出来一只老虎把自己咬死。但是现代人的恐惧已经不是这些东西了。

现代人的恐惧是跟同类之间关系的恐惧,比方说,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担心的、甚至恐惧。一个学生或一个人在处理一般同学或同事关系、办公室的关系还是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他去谈一段恋爱,和一个异性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或者是谈恋爱谈到一定程度,要准备结婚了,或者是一个女生怀孕了,或者是一个妈妈把孩子生下来,或者面对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这些事情都可能是非常恐惧的。

图片

对于情绪成熟的健康人来说,面对这些事情会有一些担心,但不会变得非常的焦虑或者恐惧。如果一个人在这些亲密人际关系中,感到很焦虑或恐惧,以至于影响到了学习、工作、社会关系,或者其他的一些生活,那么这个人的精神健康或心理健康就存在问题了。

当然,人类还有一种防御的能力,这种防御很可能会构成不健康的行为表现,比如那些恐惧人际关系或亲密关系的人,他们往往采取了回避人际关系的防御,在行为上表现为不接触人、不与人交往、回避社交、甚至不交朋友、不谈恋爱、不结婚过着孤僻的生活,他们用回避人际交往的方式防御掉了人际恐惧。

信任的能力背后实际上是人际安全的感受,一个人际安全是从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养育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很多情绪能力或者情绪成熟度实际上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系,而父母的养育方式与父母的情绪成熟度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质量有关。

四、爱的能力

有时候我们把建立亲密关系能力叫做“爱的能力”,就是爱一个人或者是被爱(接受爱)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感到担心的和害怕的、感到无能或者是无力的、或者感到自卑的,是不仅不能去建立一段亲密关系,同时也不能维持一段亲密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去爱。

这个问题还可以表现在另一方面,当别人向我们表达爱或者说我们被爱的时候,我们感到恐惧,无法接受别人的爱。当你去爱一个人时,害怕的是承担责任和付出;当你接受别人的爱时,同样是因为害怕付出、害怕承担责任而感到恐惧。

因为亲密关系中的爱和被爱都意味着责任和付出,“爱”是人格成熟、健康的人的游戏,不健康和不成熟的人对这个游戏会感到无力和恐惧。所以“爱的能力”是建立人际关系,特别是建立亲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能力,爱和被爱都涉及到付出和责任,背后是有没有自信去承担责任、是否愿意付出和承受,爱的能力实际上是情绪的承受能力。

比方说在亲密的关系中,如果你真的去爱一个人,你必须得承受住他对你在情绪上的影响、在情绪上的“剥削”、在情绪上的使用,你需要承受得住他的那些负性情绪。

比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们谈的不是物质付出,当然父母要有能力在物质上给孩子付出,最重要的是父母如果爱孩子,必须得承受住孩子在情绪上对你的使用,对你的攻击或愤怒。

大部分父母有能力为孩子付出物质和金钱的,但未必能够承担情绪上的责任,用过分的物质付出来掩盖情绪责任的能力不足,甚至在情绪照顾方面,父母和孩子功能翻转了,变成了孩子照顾父母的情绪,也就是孩子不得不承担父母坏的情绪。

更可悲的是,父母不知道是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承担着父母的坏情绪,不知道是孩子一直照顾着父母的情绪,这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过程!

图片

在恋爱这种亲密关系中,恋爱的双方需要同时具备爱和被爱的能力,在情感上都要具备付出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否则这段恋爱关系就会出问题。

那么平行到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最应该具备的一个能力是能够承受住来自于病人或来访者对你在情绪上的“剥削”和使用,这是对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一个能力要求,也就是心理咨询师必须要有爱的能力。如果你承受不住来访者或者病人在情绪上对你的使用、对你的愤怒、对你的攻击,那么你就无法帮助到他们。

因为很多来访者、病人或者有情绪问题的学生,在他们的原生家庭中,不仅父母承担情绪的责任能力非常弱,而且常常是翻转了的。他们心中积压了很多的愤怒,这些愤怒让孩子烦躁和恐惧,他们长大后就会在学校的人际关系表现出这些问题,他们也会来找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弥补早年家庭中爱的缺失。

那么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怎么去帮助这些学生或来访者的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去倾听和承受住他们倒给你的负性情绪,包括愤怒、恨、恐惧、焦虑、抑郁、崩溃等不成熟的情绪。用现在讲的正能量和负能量来说,就是不能回避他们的负能量,而且要有能力承受得住他们放在你这儿的负能量。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你能承受住对方的负能量,就说明你具备了爱的能力。这个能力就叫“真爱”。很多人其实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爱,什么是真爱,真爱是一种付出和承受,是一种责任。

爱的能力越高的人,越能容受住你爱的那个人放在你这儿的负能量。那么这种容受和承受与你的心理空间大小有关系,包括你的包容度、容纳度、思考的空间等等。

真正的爱不是去使用别人和剥削别人,真正的爱是要承受和容受住别人对你的使用。所以,心理咨询师首先要是一个有能力给出爱的人、辅导员也应该是有爱的能力的人。

图片

当学生需要把他的负能量放到你这儿的时候,要能够包容住、承受住,同时要在心理空间中去思考对方发生了什么,而且不能太恐惧或者害怕。如果你能承受住的话、你的情绪能够稳定的话、你就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心理咨询师,你情绪的稳定性、信任的能力和爱的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基础。如果你的情绪不稳定、你不相信这个世界、不相信别人、总是担心和害怕的、不敢负责任,那么你就无法承受住学生的负能量,也就没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没有足够的爱的能力,往往是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足够的爱。

这种情况很多见,比如父母工作忙没有足够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母亲在养育方面的失败、父母在性格上存在问题等等,尽管这些父母给孩子们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供养,把孩子的身体养大了,孩子的智力也很好,但这些孩子的情绪成熟度不够,孩子们的高IQ和智力无法在一个稳定的情绪中起作用、他们无法专注下来干一件事、以至于智力无法产生效力。

还有另一种情况,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好多情绪不成熟的人在社会上成功了,这种成功依靠的是他们好的智力,因为当下社会的评价标准更加偏重于智力方面。靠智力的成功是一种脆弱的成功,因为人的生命意义与智力成功关系不大,他们往往在社会成功之后,还是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感觉不到活着。

在我们的高校中就能看到不少这样的学生(是需要得到有效的帮助),首先他们的情绪是不成熟、不稳定的,其次他们是不能够付出,不能够去爱别人的。越是不能够爱别人的人、越是没有爱的能力的人、越是希望别人来爱他,有时候他们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假象,为的是吸引别人的关注和爱。他们不能承受别人的负能量,他们非常希望有人能承受住他的负能量。

五、原生家庭的影响

要想了解这类学生,辅导员和咨询师需要去调查一下这些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的养育情况。所以我们又一次谈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所有的心理不健康或情绪不成熟的根源在哪里?在原生家庭,在父母早期为你提供的养育环境可能有问题,甚至是失败的。

在这里没有批评父母的意思,是说要理解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不想活了,想自杀、不能继续学习、不敢也不能去建立一段亲密的关系,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原生家庭。

父母、孩子都需要看一看原生家庭中的人际互动是什么样子的。在原生家庭里边很重要的是父母,父母应该是情绪稳定的人,这里我们又谈到了情绪的稳定性。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父母,你想成为一个妈妈或者是你想成为一个爸爸,首先考虑的不是你的智力,傻一点笨一点都没问题。当父母最最重要的是情绪稳定,即情绪成熟。

如何判断夫妻双方情绪的稳定性呢?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你们俩相处的关系中情绪张力大不大。有些情侣或者是有些父母,他们总是习惯了用打仗和吵架的方式沟通。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但是如果频繁的打架、吵架,频繁的闹矛盾,频繁的情绪不好,这可能就是一个问题,这对情侣就不太适合做父母。如果一对父母不能在情绪稳定的关系相处,他们就很难提供一个好的养育环境。

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承受负能量的能力肯定是不够的。如果在日常平和时期,你的情绪都不稳定,当遇到应激的时候,需要去承受一些负能量的时候,你的情绪就会更不稳定、甚至会情绪崩溃。结婚、怀孕、生孩子、养孩子,是生活中比较大的一种应激。特别是生孩子后,有很多新的、复杂的关系需要应对,也有很多很多类似负能量的东西需要父母去承受。

婴儿的情绪不叫负能量,但类似负能量。当婴幼儿的情绪在生命早期得不到父母的承受和处理,这种早期幼稚(原初)的情绪就会被带到成年人阶段,那个时候就叫情绪负能量。

幼稚的情绪在婴幼儿的时候是正常的,所以婴儿或幼儿需要使用父母、需要去“剥削”父母,不仅仅在物质生活上“剥削”父母,他们还需要在情绪上“剥削”父母。比方说孩子有很多愤怒和恨需要释放到父母身上,需要让父母承受住这些攻击性和愤怒。然后孩子才能成功去整合恨和愤怒的情感,才能变成一个成熟的人格。

图片

如果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就很难承受住孩子的愤怒和攻击,甚至去报复孩子,或者惩罚孩子。于是那些小孩就会变得察言观色、对周围环境变得高度警觉和不安、小孩就变得懂事了、就会不给父母找麻烦。

那些小孩很聪明,早早就知道了父母要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变得勤快了、开始洗衣服、开始承担家务活、努力的去学习、努力的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听话不打架、不惹事儿,他们知道这些事是父母希望他们做的。如果他们做到了这些事情,那么父母的情绪就会变得稳定、父母的情绪就会好一点儿。

大家看这些孩子多么可怜,本应该在这个时候是攻击父母和使用父母的,他们反而变得去照顾父母了,他们也很早就去照顾自己了。本来是他们是需要父母照顾的,需要父母承受他们的负性情感的时候,他们反而变得去照顾父母,甚至很多孩子成为了承受父母负性情绪的容器。

我们在临床上看到了大量的病人,包括很多的大学生,在他们早年的养育环境里,他们曾经在童年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父母不稳定情绪的容受器、出气筒。父母情绪不好的全部负能量都放到了孩子身上,对小孩是不公平的、对小孩的情绪成熟发展是不公平的。心理学上把这个情境叫做“心理创伤”,也叫做心理伤害。

小孩变得乖了、听话了、不反抗了、大人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好好学习了。但是你要仔细问他这些事情,你们听话、做家务活、好好学习、不出去打架、不去找女生或男生玩、不谈女或男朋友都是你们自愿的吗?他们说不是。

那你们是为谁干的呢?他说我们是为了父母才这样干的。我们是为父母学习的、是为了自己避免惩罚才努力学习的、是为了早早逃离家庭学习的、不是真正出于自己的自发性而凭兴趣学习的、学习和工作永远是使用负担!

小小的孩子为什么要为父母干事情呢?因为他们这样做父母会开心。实际上这句话后面有一句潜台词,如果我变得不听话、变得调皮捣蛋,按我自己的活法活着,父母就不爱我了、父母就不肯定我了、父母就不喜欢我了、父母就不高兴了、父母情绪就不稳定了、甚至父母就情绪崩溃了。

父母情绪的崩溃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极其可怕的、极端恐惧的,或者我表现不好、我做的不好、父母就离婚了、父母就不要我了、或者这个家里就剩我自己了。

图片

有这样经历的孩子长大之后,他们努力学习、努力背书、考大学,他们在单位里边听话就能得到领导赏识、就能得到利益、然后他们在社会上就成功了。可是你要知道这样的社会成功、学术成功、他们也当了教授、工程师、他们也挣了钱、他们也买了房子、买了车、甚至他们有了家庭、也有自己的孩子后,他们发现自己是不开心的、是不幸福的。

他们发现自己被父母灌输的理念欺骗了,我什么都有了,但还是不幸福,找不到活着的意义,然后他们就变得抑郁了,他们就很焦虑,甚至变得恐惧。

社会上会看到这么“一堆人”:有一天你听说某某教授、某某博士,突然从高楼跳下来;有一天听到某某公司的一个老总忽然半夜一点从高楼上跳下去了。那些社会特别成功的人,他们自杀了、他们死了、很多人理解不了。

在我这里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我太容易理解他们了,他们终于熬到了成功,可是最后他们熬不动了!他们不能再继续为别人去积累财富、不能继续努力为别人、为父母工作了、他们不想活了、因为他们感觉活着没意义、他们感觉不到生活的真实感、他们恐惧那种空虚感、现在他们终于承受不住、也不能停下来休息,他们是无脚鸟,唯一真正能为自己做的一件事、唯一自己能真正决定的一件事,就是从高楼上跳下来。

那些总经理、高级教授等社会成功人士、那些天才博士,最后跳楼自杀了,他们在大学里面是一种什么表现呢?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都要意识到,现在的学生里面就有这一类人,他们可能在为将来的某一时刻从楼上跳下来做准备,这一类学生是真正的高危自杀人群。

他们还在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做论文、努力的去成功。等他们在社会层面什么都成功了,他们发现自己被欺骗了、或者他们在努力成功的路上遇到了失败、他们会感觉到活着是没有意义的,然后就自杀了。既使不自杀,也会落入一种痛苦绝望的生活中。

在高校这类学生不少见,而且这类人的自杀会引起非常大的社会效应,会让很多人感觉到不可理解,甚至让很多人开始怀疑社会、怀疑人生。

这类学生的问题源自于早年的家庭养育质量比较低,而在大学期间这类学生的表现除了上面谈到的,主要还有一些不好的感受,这要引起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的关注。

大学生们还有哪些不好的感受呢?敬请期待下期连载的精彩内容。

图片
图片

总编|赵丞智

主编|初虹

编辑|任泚墨

北京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

北京温尼科特学习与研究小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