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统一天下除了商鞅变法实力强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妥腻嗣他key 2021-08-25

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实行商鞅变法,历经六位国君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商鞅之法,是秦国强大起来的根本原因,其实除了秦国变法维持强大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秦国是战国七雄中,对于人才最重视的国家,没有之一。

人才,不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个国家变得强大起来的基本素质,一个企业需要发展,就得靠人才,一个城市需要发展,还是靠人才,一个国家想要强大,仍然是要靠人才,万物以人为本,治国也不例外,而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对人才的重视、使用、重用,历来是秦国强大的重要原因。

秦国地处西陲,原本是人才最匮乏的地区,而且还是东方六国眼中的蛮夷,历来在文化上是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的,自然人才也是非常缺乏的,大海不拒细流,才能成其大,泰山不却微尘,故能成其高,正是因为秦国不断地吸收来自东方六国的人才,不断地对人才进行分门别类的重用,不断地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东方六国的人才来到秦国为秦国服务,才让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秦国国君

一、秦穆公时期

秦国吸引外来人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穆公时期,最著名的莫过于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取百里奚的故事,百里奚原本是虞国人,在虞国做大夫,晋献公通过借道伐虢的计谋灭亡了虞国和虢国,百里奚因此成为晋献公的俘虏,但晋献公并没有认为百里奚有什么才能,而是将百里奚当作奴隶一样,与随同嫁给秦穆公的夫人一起来到秦国,因为百里奚当时的身份是奴隶,因此不堪忍受这样的生活,百里奚逃到了楚国。

从大夫到奴隶,百里奚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一个人才走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当时的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有向东发展的意图,想发展就得有人才,可秦国地处边陲,一般人才都不愿意去,当秦穆公听说了百里奚的才能后 ,用五张羊皮从楚国赎回了百里奚,要知道当时的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可秦穆公丝毫不为计较,经过与百里奚的交谈后,便重用了百里奚,仍以百里奚为大夫,从大夫到奴隶,再到大夫,百里奚的人生因为秦穆公的发掘而变得与从不同,从此之后,百里奚便一心一意留在秦国为秦国发展出谋划策,直到去世。

秦穆公

除了百里奚,秦穆公时期有名的谋臣由余和蹇叔也都不是秦国人,由余是宋国人,蹇叔是晋国人,都是外来的人才协助了秦穆公的称霸,这也是秦国在春秋时期就开始重视外来人才的先例。

二、秦孝公时期

再说秦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商鞅,也同样不是秦国人,而是卫国人,商鞅曾是魏国国相公叔痤的门客,因为得不到重用,而逃离魏国,来到了求贤若渴的秦国,遇到了一生的挚友秦国国君秦孝公,秦孝公是秦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君主,是秦国变法的推动人,正是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商鞅才有机会在秦国大刀阔斧的改革变法。

秦孝公对商鞅变法是绝对的支持和信任,商鞅在秦国国内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商鞅曾经担任左庶长和大良造,这都是秦国掌握军政大权的高官,相当于后来的相国和丞相,甚至于为了变法,秦孝公不惜支持商鞅处罚自己犯法的儿子嬴驷,最后商鞅以处罚太子老师的手段进行了处理,维持了秦国变法的原则性,让秦国从“刑不上大夫”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秦国的进步,也是中国历史的进步。

秦国崛起

虽然秦孝公去世后,新上任的太子嬴驷,也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对商鞅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对商鞅施行车裂大刑,但秦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但非常清楚理智地没有废除商鞅之变法,继续维持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在秦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法律,关系到秦国方方面面,成为秦国强大的基石。

三、秦惠文王时期

秦惠文王时期最受重用的人才就是鼎鼎有名的纵横家张仪,张仪同样不是秦国人,而是魏国人,据说是鬼谷子的徒弟,战国时期的头号纵横家,张仪曾经游说东方六国,但得不到重用,直到张仪来到了秦国,秦惠文王重用了张仪,张仪从最初的客卿一直做到了秦国相国,最风光的时候,张仪佩带了六国相印,成为六国的相国,一时风光无限。

张仪所在秦国的时期,是秦国开始强大但远没有强大到吊打东方六国的实力,只能说当时的秦国比东方六国中的任何一个要强,而弱于两个国家以上的联合,这就需要不断的外交和纵横之术,让秦国处于有利的政治地位,这也就是张仪终身在干的事,张仪为秦惠文王制定了一系列的忽悠六国之策,尤其是欺骗了楚怀王,让楚国国力一落千丈,让秦国在不断的外交和纵横当中赢得了有利地位。

秦惠文王

除了张仪,秦惠文王时期重用的公孙衍、魏章等人也都不是秦国人,公孙衍是魏国人,也是一个有名的纵横家,虽然后来背叛秦国并组织了五国伐秦,差一点让秦国败亡在东方五国手中可见公孙衍确实是个人才,魏章也是魏国人,投靠秦国后,成为秦国一名将军,立下不少战功。

四、秦昭襄王时期

秦昭襄王是秦国在位时期最长的国君,也是秦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秦昭襄王时期任用最有名的贤臣就是魏国人范雎。范雎是魏国人,很有才能,因为在魏国受到了排挤、冤枉和迫害,通过各种方法逃到了秦国,并想方设法见到了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与范雎的相见,在历任秦王选用贤能当中都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秦国用一种非常低的姿态向范雎请教问题,不仅不追究范雎无视秦王的言语,反而毕恭毕敬地迎接范雎,并以下级向上级的礼仪,以下跪的姿态向范雎请教国家大事。

秦昭襄王

虽然战国时期没有凳子,都是跪坐,但秦昭襄王以一国之君的身份主动放下身段,向一个并不是太出名的外来人才请教国家大事,这本身就是对人才一种极大的尊重,这让范雎深受感动,人才不就是如此想得到君王的尊重吗?至少秦昭襄王做到了,并开始信任范雎,拜范雎为相国,当然范雎也不辱使命,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策略,这也成为秦国对外的政治战略,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基本上都是遵循这个外交原则而实施的。

五、秦庄襄王时期

秦庄襄王是秦始皇的父亲,虽然在位仅三年,但秦庄襄王神奇地从一个不受待见的王子成为秦国一国之君,完全是因为重用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鼎鼎有名的吕不韦,吕不韦是卫国人,原本是个商人,但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动作,成功地将秦庄襄王推上秦国国君的位置,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

而秦庄襄王最大的功绩就是重用吕不韦这个人才,除了为自己成功成为秦国国君,吕不韦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秦庄襄王成为国君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拜吕不韦为秦国国相,吕不韦也成为秦庄襄王时期,到秦始皇早期秦国的顶梁柱,为秦国的继续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为秦始皇的继位做了很好的铺垫,有秦国统一天下实行了过渡。

秦国锐士

六、秦始皇时期

秦始皇时期重用的外来人才可就多了,最有名的还数尉缭和李斯,尉缭是魏国人,被秦始皇重用,成为秦国的国尉,相当于后来掌管军事的太尉,尉缭还有兵书流传于世,为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立下不少功劳,是秦始皇发动统一战争中最重要的幕僚之一。

李斯是楚国人,曾在楚国担任小吏,后来经过学习后来到了秦国,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从客卿、廷尉一直做到秦国的丞相,李斯多才多艺,不仅书法写得好,而且文章极其出色,秦国的国书大多出自李斯之手,李斯所作的《谏逐客令》一文,成为千古奇文,不仅文书流畅,而且知识渊博、逻辑严谨,李斯就凭这一封《谏逐客令》阻止了秦始皇因为一时听信谗言而发动的驱逐东方六国人才的行动。

正是因为这些不断外来的人才,同时秦国国君对于人才的重用,才让秦国在多年的发展中始终处于强大领先的地位,这些人才也就成为秦国能够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

秦始皇统一天下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秦国历史上这些有名的人才,就会发现,这些来到秦国的人才,大多是在原来的国家不受重用,或者受到迫害,或者因为听说了秦国求贤若渴的态度,才会来到秦国,来到这个地处边陲的国家,正是秦国急需人才、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态度,才导致人堵源源不断地流向秦国,从人才的流向就能看出战国七雄,谁最有能力统一天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些人才在原来的国家得不到重用或者不被重用,本身就说明了这些国家没有伯乐,为秦国输送人才最多的是魏国,魏国作为战国早期最早的强国和最早实行变法的国家,一不能维持强国之道,二不能坚持变法,三不能留住人才,尽早只能灭亡,而秦国却相好相反,所以才能最终统一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