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城之战3万胜56万,垓下之战10万输30万,项羽也郁闷

 东海寻人 2021-08-25

  彭城之战与垓下之战是楚汉四年纷争的最重要的战争,项羽几度打得刘邦四处鼠窜,怀疑人生,结果最终还是在垓下失败了,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

      也不知道项羽死前有没有郁闷过,有没有思考过自己失败的原因?但我想读者朋友们一定想知道项羽为什么会在彭城之战以少胜多,而在垓下之战不能突围出去呢?下面就让笔者为您来详细解析一下吧。

  首先先给大家一个概念,凡是军事战争,必须要有全局观。一次、两次的战争的胜利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只要对全局产生影响的,才会有胜利的意义,反之则不然。有了这个概念,下面你就会很好理解项羽前者成功,后者失败的原因了。

  项羽自己埋下的祸根

  要说彭城之战,又不得不先说项羽的为人了。虽然他是西楚霸王,军神一般的存在,但性格却不怎么好,权术不会玩,而这致命的缺点正是他悲剧人生的隐患。项羽领导天下群雄反秦,威望最高自然不用说,而且不论是名望、势力、兵力上都远胜于刘邦的小集团。但在灭秦之后,项羽干了几件蠢事,给他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第一件,在秦地干尽坏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的是楚人对秦人的痛恨,项羽恨秦人很好理解,但打天下跟坐天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你打下仇人的领地,然后呢?不是需要统治吗?既然需要统治,那得收拢人心,得对那里的百姓好。结果项羽这莽夫,没有这个觉悟,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在秦地一通乱杀,甚至在咸阳纵兵抢劫屠城,火烧阿房宫,后面还杀秦王子婴等等,这些全部把秦人得罪了个遍。这为秦人成为反楚中坚埋下伏笔,也是后面刘邦在彭城之战惨败之后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件,杀义帝。项羽不是玩权术的高手,他主导拥立楚怀王后人熊心为“小楚怀王”,但没控制住他,不能让这个傀儡完全听自己的。以至于灭秦之后,项羽向熊心索要封位,熊心也含糊其辞,不肯答应。这激怒了项羽,他直接派人暗杀了熊心。这是很糟糕的行为,项羽不明白这个行为带来的后果,会让自己留下不义的形象,成为别人攻击他的借口。相比之下刘邦就聪明多了,项羽多次暗示刘邦去杀熊心,刘邦都委婉拒绝了。杀义帝不仅让项羽失去了威望,也失去了一部分楚地的民心。

  第三件,分封诸侯。项羽本以为自己是最强大的,让天下认自己为共主,于是把起义的诸侯,连同六国贵族后人都给安排分封了。可这一分封就坏事了,利益分配不均,惹出麻烦。首先起义的反秦领袖的们,很多地盘被没出力的六国贵族后代占了,心生怨气;其次原先没封地的诸侯也好,六国贵族后代也好,有了封地,一下子腰杆子就直了,开始不服项羽。于是乎,新一轮的封地兼并斗争开始。从齐鲁之地田荣、彭越开始一下子把其他小的诸侯灭的不要不要的。一下子就出乱子了,彭越、田荣、刘邦纷纷崛起,赵国也复国了,从北方一直往西到秦地,全部都土崩瓦解。项羽不得不出兵去平乱,与部分诸侯或者说几乎所有的诸侯,正式军事敌对起来。

  彭城之战

  刘邦见项羽众叛亲离,马上就起了鬼点子,借着为楚怀王(熊心)报仇的名义,号召天下反楚,于是彭城之战打响了。彭城是项羽的老巢,很重要,所以项羽二话不说在灭了田荣之后,马上回师救彭城。

  反楚联军,号称56万,其实可能就20万不到,而项羽是3万精兵,记住是精兵,以骑兵为主,进军速度非常快,一下子就打回来了。

  刘邦这人虽然会玩权术,但是打战却不在行。他以为自己兵力优势远大于项羽,便出城野战了,企图围歼项羽。但是刘邦万万没想到,项羽哪里是吃素的,他这个军神的称号可不是白拿的。项羽把章邯40万秦军直接打趴,这件事可没过去多久。

  项羽这3万精兵大多是骑兵,直接瞄准刘邦的指挥部打。刘邦一下子就被打蒙了,一直忙于逃窜,根本也没时间指挥调度。再加上其他诸侯人心不齐,也跟着跑了。结果反楚联军蜂拥而散,尤其是刘邦的汉军被赶到睢水,被淹死无数。这一战导致刘邦像后世的前秦国主苻坚一样,在淝水之战被谢玄的东晋北府兵打败,仓皇逃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才几天时间刘邦就崩溃了,跟项羽一样众叛亲离,眼看项羽接下来就要逐一消灭诸侯,自己也完蛋了。

  垓下之战

  不过刘邦毕竟是刘邦,手下打战猛的虽然没那么多,但是谋士众多。之前刘邦听从张良、萧何等人的建议,善待秦人,在他彭城之战失败后,得到了福报。秦人纷纷来降,成为了刘邦崛起的中坚力量。于是乎,刘邦再次袭来,与项羽继续他们的楚汉之争。刘邦这方很聪明,这时候全局观起了作用。

  刘邦在荥阳一线一线,凭借秦人的帮助,拖住了项羽的主力。双方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打得有来有回,虽然互有损伤,但项羽其实更伤,其原因奥妙就在全局观里面。

  第一个阶段,事实上刘邦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他诸侯也很反项羽,所以巴不得项羽与刘邦争个两败俱伤;但是这些诸侯虽然有小算盘,却也不愿意见到刘邦被项羽彻底歼灭。所以每次项羽把刘邦的势头压下去了,后面的诸侯就出来骚扰一下。因为项羽战线拉得比较长,后方老被偷袭,所以很郁闷。尤其是彭越,直接影响到项羽的粮道,如果不及时除掉,会直接危害到自己军队存亡问题。

  第二个阶段,纵使是战神项羽,他也怕了,很是疲惫,赶紧跟刘邦和谈,提出鸿沟之约,意思就是他们两平分天下。出于诚意,项羽还把刘邦的老父亲,妻子都归还了。按照项羽的打算,先稳住刘邦的汉军,他先回师休养一下,先灭了后方的诸侯,然后再回头去打刘邦。

  而这个时候刘邦的谋士张良、陈平却建议刘邦撕毁盟约,偷袭项羽。为什么呢?这其实也是出于全局观的。如果真如项羽的盘算,消灭的后方的诸侯,那刘邦没好日子过了。所以既然楚汉必定会有你死我亡的一天,那干脆来阴的,彻底弄死项羽。不过可惜的是,这偷袭不顺利啊,其他诸侯不响应,估计是想让他们俩先斗一斗吧。结果刘邦得到什么好处,还被项羽再次打得屁滚尿流,不过没彭城之战那么惨就是,主力部队全部都在。

  此时的刘邦,深深地意识到,全局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其他诸侯的帮助,一个人是灭不掉项羽的。而且就算灭掉了项羽,再去逐一消灭其他诸侯也很困难。这个节骨眼上,张良再次显神威了,分析切中了要点,他说诸侯之所以不肯来帮忙,主要是因为利益分配问题。所以如果刘邦承诺他们的既得利益,保证好,那么诸侯就会来帮忙。刘邦这人也很大度,一下子就听进去了,给诸侯允诺好平分天下。甚至还承诺给韩信封齐王,把30万反楚联军全部交给他指挥。接下来楚汉之争就到了最后一个阶段,项羽与韩信之间的对决。

  军神对阵兵仙

  虽然项羽依然很能打,但是长期与汉军相持损耗很大,而且后方一直被骚扰,粮草也逐渐出现危机。楚军长期远离家乡,难免思乡,士气也比较低落。鸿沟之约后虽然被偷袭的情况下,还能再次打败刘邦,但自身损失也不小,尤其是粮道,被死死地控住了。纵使万人敌,军神在世,也没办法在没有力气的情况下继续作战。

  终于,项羽的楚军在垓下被围得水泄不通。韩信的兵仙称号也不是白拿的,就算项羽是军神,再能打战,韩信还是死死地抓住了项羽的弱点。“围”就一个字,围得时间越久越好。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郁闷至极,心情低落到极点,想不出任何办法。

  乌江自刎,一代英雄也自此谢幕,留给后人无限遐想。

  有人说项羽的失败,在于他自己,身边不能聚集谋臣,但你看完此篇是否会觉得,项羽的失败,其实跟他的全局观有关呢?如果楚汉相争的四年,项羽改变策略,先稳定后方,那天下还指不定姓项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